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裏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哪裏

望洋興嘆這個成語出自戰國莊子《莊子秋水》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該成語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微小,後比喻因眼界大開而驚奇贊嘆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無可奈何。在句中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寓意:

河伯看到海洋而興嘆,是他走出了自我生活的狹隘空間。同樣,人應從世俗狹隘的人間生活小天地的局限中走向無垠的宇宙自然,才能拓寬知識視野,使個人從封閉狹隘的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去認識宇宙自然的無窮奧妙。

該成語還告誡人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