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的教案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 的教案

念奴嬌赤壁懷古 內容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liǎo),雄姿英發,羽扇綸(guān)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人生如夢,壹樽還酹(lèi)江月。 [編輯本段]詞牌釋義 〔題考〕 元微之連昌宮詞:“力士傳呼覓念奴,念奴潛伴諸郎宿。”自註:“念奴,天寶中名倡。每歲樓下酺宴,萬眾喧溢,不能禁,眾樂為之罷奏。明皇遣高力士大呼樓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遂看人能聽否?’皆悄然奉詔。”又開天遺事:“念奴有色善歌,宮妓中第壹,帝嘗曰:‘此女眼色媚人;’又曰:‘念奴每執板當席,聲出朝霞之上。’”詞曲之名,有所昉矣。本調異名最夥,以調都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謠﹞。以東坡詠赤壁有“大江東去”及“還酹江月”句,故又名﹝大江東去﹞、﹝酹江月﹞、﹝赤壁詞﹞。更有﹝大江西上曲﹞、﹝壺中天﹞、﹝無俗念﹞、﹝淮甸春﹞、﹝湘月﹞、﹝大江乘﹞等名,不暇遍考。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歷史)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那西邊的舊營壘,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祖國的江山啊,那壹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裏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傷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人的壹生就像做了壹場大夢,還是把壹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醉吧! 註釋 1.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2.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裏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以酒灑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3.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4.小喬:喬玄的小女兒,周瑜之妻。 5.羽扇綸巾:手搖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 6.檣櫓:船上的桅桿和櫓。這裏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強大的敵人,又作“強虜”“狂虜”。 7.故國:這裏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8.華(huā)發:花白的頭發。 9.尊:通“樽” ,酒杯。 10.大江:長江。 11.淘:沖洗。 12.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13.周郎:周瑜,字公瑾,為吳建威中郎將,時年24歲,吳中皆呼為“周郎”。 14.雪:比喻浪花 。 15.穿空:插入天空,又作“崩雲”。 16.英發:英俊勃發。 17.酹:這裏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疑難指津 《念奴嬌》中的周瑜形象為何與《三國演義》中的大不相同?這是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貶低醜化周瑜嚴重扭曲歷史造成的。蘇軾筆下的周瑜年輕有為,文采風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風得意,且有儒將風度,指揮若定,膽略非凡,氣概豪邁,而《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為了擡高諸葛亮,故意貶低周瑜,把周瑜醜化成壹個狹隘嫉妒的小人,是嚴重違背歷史的。正史上的周瑜意氣風發,胸襟廣闊,年少有為,是蘇軾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應該說,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周瑜,才是歷史上真正的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