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清明節祭文征文

清明節祭文征文

清明節祭文征文(精選5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壹般是某個活動、征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征文活動主辦者後,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壹部分也相應給了征文活動主辦方。寫起征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祭文征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祭文征文1

 在不經意間翻開手機日歷時,才發現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與眾不同,不同的是這天剛剛也是父親去世後的第壹個生日,於是心裏油然而生出壹種哀思和隱隱的痛楚——“樹欲靜而風不止,人欲孝而親不在”。屈指算來,自離開家到外面求學、再到後來工作,已經十七個清明節沒隨家人上墳、祭奠了……

 記得小時候每逢清明前夕,父親總要買些火紙、香、蠟、鞭炮之類的祭奠物。壹般到了清明節前的周末左右,壹家大小在父母的帶領下浩浩蕩蕩的去給祖宗燒紙祭奠。龐大的隊伍中有的提著籃子;有的背著背簍;還有的跟隨其後,大夥兒相互謙讓著行徑在初春的阡陌小徑上。

 到了墳地大家齊動手,擺好貢品和祭奠物,父親用零散的火紙將壹堆寫好的紙錢點燃,嘴裏總要邊燒邊虔誠的祈禱祖宗保佑後輩平安、健康、快樂之類的話。接下來就是祭奠之類的儀式……

 父親用質樸的行動,傳承給子女“百善孝為先”的古訓的同時,也表達了父親無限的關懷後輩……

 今年的清明節和往年有什麽不同呢?也許最大的不同是祭奠的隊伍裏少了壹人,被祭奠的隊伍裏卻多了壹座墳。相信即使父親您在天國也會常想起我們,正如我們常想起您壹樣……

 今年的清明節也許我也和以往壹樣沒時間回家,所以也就沒時間給您老上柱香,燒點紙。還希望我善良的父親能理解、原諒。放假了、有時間了我會帶上我們壹家來看您老的……

 父親啊,如果妳在遙遠的天國果真能保佑我們全家的話,請您保佑我的媽媽吧,願她早日康復,健康長壽。您走了,我們已經失去了壹位最親的人。我們這個大家庭不能再沒了主心骨了。

 父親啊!這輩子做您的兒子我還沒做夠哦。您為我們姊妹操了壹輩子心,現在我們都長大了,都成家了,您也該放心走好了。

清明節祭文征文2

 前壹次的回鄉,本是去赴推脫不掉的客邀的,準備折回來前壹天,外祖母卻突然故世了,訂好的車票只好退掉。清早晨趕過去,天色很陰沈,冷峭得可以。先晚落了些生雪,到清早還有些沒有消化的,余在田裏草間,使得灰黃中間就有些白。在村口看到姨媽拿著長柄鐮出來,說是去林中鉤柏枝的。這個習俗我壹直想不明白,新人結婚時,要用上這柏枝,其時是用蘸了紅的花生夾在柏葉上。而老人故世也用它,這其中的道理,我許久都想不明白。其實,老家的許多風習的“個中道理”,我都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但向來也沒有要深究的意思。我和母親於是沒有就進村,先陪姨媽壹起去,她也正說有些怕,看天地盡黯淡,倒是將暮的顏色。

 外祖母所住的村子只有幾戶人家,小村老例,但凡有紅白喜事,幫忙的人手不夠,是要到鄰村請人的。到時已經很有幾個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在做事了,不認識的該就是鄰村請來的罷,而那幾個雖說是“認識”的,其實叫不出名姓,因為有許多年不見面了。

 最先的事情是被指點著在外祖母的床前拜了三下,陰暗的屋子裏也不能久待,人們的臉面都有些凝重。看幾個做事的人很忙碌,就想去幫著做些事,問了兩個人,回說是正缺人手,可以先去幫忙搭棚,就是準備停靈的地處。這小村原先有壹個小祠堂,前幾年倒了,後來沒有再建,現在只能在那老地基上搭個棚。挖了兩個坑,以備載竹竿用,又理平了地面,另幾個鄰村幫忙的人也就來了,說是交給他們好了。壹個個的發煙道了謝,再去問先前指點的那個人,這回是派到樓上去搬桌凳,於是就去。

 這木料的樓梯還沒有換過,卻不像早先的樣子,踩著有些顫巍巍的,記憶中的這樓梯可是沈穩而結實,兒時上上下下不知走過幾多回。樓板走著也咯吱作響,陰暗中看樓門已然破敗,幾道白光從大縫中穿過,四下灰塵積厚、蛛網滿布,這光景又讓我的心地有些莫名的淒涼。我所記得的樓上可不是這番模樣,先前可是要好多了。然而,倘真要我回想起來,我又說不出那時是怎樣的好了。只是記憶裏有壹幕場景很清楚,也是這樣壹個冷極的冬日的夜裏,其時外祖母家正辦喜事,因為下雪,晚上我們都留住下來,然而睡的床卻不夠,於是到這樓上來打地鋪,姨媽大姨媽壹家,自然還有表哥表姐們。屋外是正下著紛紛揚揚的雪,裏面卻很暖適,毫沒有壹些寒意。憶念裏那臨時掛的電燈確乎分外耀亮,我們都沒有睡意,嘻嘻鬧鬧的到很深夜,至於都不知道是怎樣終於都睡去的。

 其實這屋子曾經是外祖母家的老屋,雖說是老屋,其實年月也並不算老,只是樣式是老式的。現在是早經轉賣給壹戶鄰家了,這鄰家說起來也是帶些親的,這壹次的外婆的喪事的茶飯之類的物事,大半都是在這屋裏辦行。外祖母無子,十多年前隨著姨媽壹起到城裏,我於是也有十多年沒有再到過這小村。然而住了壹些年,去年卻執意要回來,但老屋已然賣掉,最後是將壹間原先做廚房的小屋修繕壹番來住。

 現在正是嚴冬,遍處都是枯黃顏色,蕭瑟得很。從老屋走出來,轉左不多遠是壹株棗樹,再前面壹點,也還是壹株棗樹。原先其實有五六株的,現在只剩了兩株,看旁近的三四個灰黑的根樁還在,知道是被砍掉了,但我不知道為什麽它們會被砍掉。棗樹是外祖母家的,那時就不小了,結的果也很多,兒時到外祖母家摘棗子是壹大樂事,每年的快到那個時間,早先就要盼望好久。現在的這兩株葉子是早經落盡,單剩下幹子,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只顯得蕭條、零落。

 沿路再走下去,是大片的田地,順著壹條蜿蜒的小路,不很久就是壹條小江,站在石板橋上,看冷清流水,想記著幼時往事。那時這小江也不像現在壹般的淤堵,兩邊也不像現在這般的荊棘叢生,水雖然不很深,卻是我們夏時每晚必去的樂地。其時每每是同表姐們放牛回來,太陽雖已下山,熱氣並沒有消,而這小江裏便是消暑的好去處。然而太久了也不行,外祖母是要說的,但我們總是要等到大人叫才肯回去。

 再要走,就是山了,到那裏,我的記憶才告終結,因為兒時很少去那邊山上,比較多的倒是在山下的小江的閘門下面抓魚,但只是靠近,其實是跟山無關的。既然記憶到此結束,我也沒有再順著走的必要,那麽,轉回去罷,午飯時間也快到了。

 第壹天的事情是入殮,我們那裏似乎是叫做“封靈”的,這些的名目,我實在也弄不大清楚。但在先很有些準備工作要做,擦洗身子,給穿“壽衣”之類,其間還很有些細微的講究。其實最難的便是這些,三個女兒,竟沒有哪個敢去擦身子,但不做卻不行,後來還是姨媽過去,站在幫忙的人後面閉著眼睛擦了幾下,其余的便都由幾個幫忙的代勞。

 其余的都是拜、哭、放鞭炮、奏“哀樂”、殺雞、奉酒之類,順序與步驟都是壹個“禮生”在指揮。其實這些我也有些了然,因為幾年前祖父過世,大哥不在,就由我“代長孫位”,來行這不知有多少的拜禮。這樣儀式上事務最多的倒是“禮生”,因為他不單要指揮者儀式的進程與步驟,自己還要帶著哭腔半念半唱的說唱許久。當然這些都是慣有的老套,並沒有什麽新意的,然而每到這時候,人們都似乎有些竦息起來。其次便是“主拜”的人,我前幾年就擔當過這職務,也不單是叩拜多,其他的動作也很不少,這樣的場合又不能亂動,有時候“禮生”壹下沒有指點,就不知所措,心裏是很有些著慌的`。

 壹套儀式下來,壹個小時不到,人們即刻從這儀式中出來,全然回復了往時情狀,幫忙的照例去幫忙,做飯的還是去做飯,四村八寨拼湊起來的吹奏隊自去打牌消遣,當事的還要商議第三天下葬的壹些事宜。只是有兩個女人在爭論剛剛“禮生”說唱的內容,壹個說外祖母的年紀其實並沒有那“禮生”所說的那麽多,壹個說應該有,但爭論的結果,是誰也不能確證。我是覺得她們有些無聊的,壹個人已經死了,這“陽壽”的或多少壹兩歲還有意義麽?

 想想覺得真有些可悲哀,壹個人死後,余留下來的也就這麽些“話柄”,壹半是無聊,譬如那些爭論“陽壽”的多少壹兩歲的;壹半是評論,這些自然是懷著好意的人們,回憶些能證明其好的生前有過的交往,以這些或多或少的交往,來證明“確是個好人”。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說的是壹個將死之人到最後大抵會“吐善言”,這該是不錯的罷。但對於已死之人,只要不是“罪大惡極”,人們大抵也是願意給他壹些善評的。“斯人已逝”,壹切雲散,人又何必吝於將幾句好話說給死人呢。然而“斯人”也就在這幾句好話中“雲散”了,什麽也不能帶走。不論是親人的悲哭,旁人的善言,或無聊人的閑話,於他們都是無謂的。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第三日“上山”,似乎也有的地方是第二日,這些個中緣由我也不很清楚。出殯時間是第三日的下午,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因為村裏距墓地不很遠,出發時還不能走直路,得特意繞個彎子,這些的個中緣由,我也不很清楚。但吃過中午飯卻下起了小雨,為防雨會愈大而礙事,主事的決議早壹些開始跪拜的儀式,壹套儀式未完,雨卻停了,於是出殯時間仍須等到不早不遲的時候。四下裏天色很慘然,滿天宇又看不見雲,只是灰蒙蒙的壹大塊,似乎沒有盡頭,而嗚嗚的老北風讓這寒凍的天氣更其嚴冷了。原本張開的花圈為了不被吹破,現在只能收起。舉著禾草火把的人當先,他壹面還負責敲鑼,其後是幾個壹路打爆竹的。擡棺的人們在中間,撫棺的是姨媽,後面是鼓樂隊以及拿花圈和不拿花圈的親友們,無親非友的人們就只在出發的地點站看。田間無路,水卻不少,走起來很不方便,然而兩句嗚呼,壹陣哀樂,幾聲嚎哭,墓地也就近了。

清明節祭文征文3

 大地春暖,清明將至。杜鵑紅遍祖國千山萬巖,松濤陣陣如泣如咽。今天,我們懷著無限崇敬的心情,代表南豐縣二千多名師生,來到醒儂烈士陵園,沈痛悼念為建立新中國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千嬌萬媚的壯麗山河,她是多麽的美麗!近代百年,我們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列強入侵,倭寇肆虐,白偽胡行,美麗山河殘破不堪,中華數億兒女悲傷哭泣。

 祖國,在殘暴的侵略者的鐵蹄下悲鳴。但祖國母親並沒有絕望,因為,她有著千千萬萬的驕傲兒女。是妳們,拿起大刀,大刀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是妳們,拿起長矛,長矛向侵略者心臟刺去;是妳們,拿起長槍,子彈向殘暴的敵人飛去;是妳們,用正義的炮火,把壹切來犯之敵變成炮灰。祖國驕傲了,因為,她有著妳們這些英勇無畏的英雄兒女。烈士們,妳們的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山河,妳們用生命築起了祖國的萬裏長城。為了建立新中國,妳們視死如歸,英勇無畏,妳們,是祖國永不磨滅的英雄。烈士們,妳們的英名,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妳們的忠魂,永遠激勵著我們為建設美好的祖國而努力學習,努力奮鬥!長江後浪推前浪,同學們,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建立了新中國,我們將義不容辭的繼承烈士的遺誌,承擔起振興中華的重任。梁啟超先生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今天,我們站在烈士碑前,清醒地認識到壹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壹代壹代人前赴後繼地去建設,面對重任,我們不會退縮,我們將勇敢的擔當起建設強大祖國的重任。今天我們是學生,明天,我們就是強大祖國的建設者。 “青山綠水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革命烈士們的“魂魄托日月,肝膽映河山”。妳們艱苦奮鬥、無所畏懼的崇高精神,妳們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堅強意誌,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進,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前進。烈士們,妳們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妳們的精神在我們心中永存。今天,在這裏,讓我們盡情道出對烈士繾綣的思念,盡情灑下哀傷而又崇敬的淚水;今天,在這裏,讓我們牢牢銘記烈士的精神,銘記烈士的囑托;今天,在這裏,讓我們深深立下不悔的誓言,好好學習,準備著,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安息吧,革命先烈們,妳們未竟的事業,我們壹定努力去完成!為新中國的建立、新中國的富強而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清明節祭文征文4

 又是壹年清明時,不禁讓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詳的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古詩道出了古人對親人的眷眷思念,而我們家鄉的清明節傳承了古人的習俗:祭祀、吃青團、放孔明燈等等。

 清明這壹天,我們全家人都去給我的太爺太奶奶祭祀,在路上,我看見他們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爺太奶奶生前對我的寵愛,眼前浮現出他們那慈祥的臉龐,回想起太奶奶編毛衣的情景,想到這裏,我的鼻子壹酸,眼淚也“溜”了出來。記得唐朝詩人杜牧說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雖然今天沒下雨,陽光照在我身上,我卻感覺不到壹點暖意。太爺太奶奶的墳墓在小村的盡頭,壹到那兒,爺爺就在太爺太奶奶的墳前擺上了蘋果、飯團等供品,然後把買好的黃紙點燃,我們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墳前,爺爺讓我們壹個個上前鞠躬。輪到我了,爺爺壹邊叫我鞠躬,壹邊請太爺太奶奶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學。我想在此長眠的太爺太奶奶壹定能夠聽到我的心聲的。等祭祀儀式結束,太陽已經西斜了。大家紛紛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輕松了許多的原因吧,他們表情不再嚴肅了,而是相互說說笑笑,我也擡頭欣賞四周的景色,田野裏麥苗綠油油的,油菜花金黃金黃的,壹條大河從我們身邊伸向遠方,河水清澈見底,不時有幾只小船駛過,船上的人,撐著篙,還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隨風飄蕩,姑姑隨手折了壹根柳條編成帽子戴在我的頭上,我壹下子成了機靈小紅軍。

 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壹段段濕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凈傷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壹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發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壹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沈沈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背負壹團心冷在風裏哀號盤旋。

清明節祭文征文5

 今天是清明節,我高興極了,因為爸爸媽媽答應我出去掃墓、踏青——春遊。

 上午,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爸媽我三人先到花店買了花,然後去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緬懷。由於塞車9:30才到,沒去時想象不到人會這麽多,到了才知道,成了人海花海的世界,有壹隊隊學校的學生有組織的隊伍,還有好幾對的蝴蝶翩翩起舞,好象它也是悼念革命先烈的英靈。“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大家獻花時爸重復了幾遍。

 我認為,大家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用生命換來的,大家的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他們為大家拋頭,灑熱血。難道大家不能表達他們嗎?比起烈士們做的,大家做的事是多麽的微不足道呀!做人要有壹顆感恩的心。

 聽我爸說,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今天來深圳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了深切的緬懷,這是最有意義的。

 下午,大家到了紅樹林,紅樹林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這裏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珍稀樹種,這裏也是國家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大家雖然沒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長天壹色的自然美景,但對保護了生物鏈就是保護了大家的生態環境,有了進壹步的了解。

 到了17:30走得有點累了,但累中有樂,因為增長了見識,今年的清明節真有意義,掃墓、踏青壹舉兩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