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東擊西的意思是聲張擊東而實擊西。用以迷惑敵人,造成敵人錯覺,給予出其不意的攻擊。本文整理了聲東擊西的典故,歡迎閱讀。
聲東擊西的典故
楚漢相爭時,有壹年夏天,項羽的楚軍和劉邦、的漢軍在彭城相遇,劉邦大敗。魏王豹本來已經歸、順了劉邦,現在看到楚軍的實力強大,便想改投項、羽,於是他借口回去看望生病的親人,離開了漢軍,、投奔項羽,並宣布反漢。
劉邦得知這件事,便派韓信率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漢軍進攻的消息,、就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守在黃河東岸的蒲阪,封鎖、黃河渡口臨晉津,以阻止漢軍過河。當韓信領兵來到黃河邊,看到蒲阪地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想要強攻必然難上加難,還會使士、兵白白地犧牲。
他思慮再三,終於想出壹個“聲東、擊西”的好辦法。他將軍營紮在蒲阪對岸,軍營周、圍插上旗幟,讓士兵白天操練、吶喊,晚上掌燈舉、火,裝作要在這裏強渡黃河的樣子。而另壹方面,、韓信偷偷地率漢軍主力向北移動,準備在夏陽偷渡、黃河。魏軍對韓信的“虛張聲勢”深信不疑,他們、的主力部隊還在蒲阪固守,卻萬萬沒有想到漢軍已、經在另壹面準備渡黃河了。
漢軍沒有渡船,就做了許多木桶,然後把幾個、木桶連在壹起,上面綁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這、樣就成了渡筏。漢軍就乘著這些木筏,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順利渡到了河對岸,並且趁著後方空、虛攻陷了軍事要地安邑。魏王豹慌亂之中領兵迎戰,、被漢軍打得大敗,自己也被韓信活捉。
韓信的“聲東擊西”策略運用得十分巧妙和、恰到好處,很好的迷惑了魏王豹,使其以為韓信、在此處過河,其實韓信早已經暗中安排主力從別、處渡河了。最後韓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奪取、了勝利。“聲東擊西”的策略意在營造表面現象,以迷惑他人,造成錯覺,然後從其不註意的方面、下手。
所以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壹定要多加註、意,時刻保持防範意識,仔細揣摩對方意圖,不、給對方可乘之機。
聲東擊西的近反義詞近義詞:圍魏救趙、調虎離山、避實就虛、東聲西擊、出其不意、出奇制勝
反義詞:無的放矢
聲東擊西相關故事鄭成功計劃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戰艦,浩浩蕩蕩,裝作從南航道進攻。荷蘭殖民軍急忙調集大批軍隊防守航道。為了迷惑敵人,鄭成功的部隊聲威浩大,喊聲震天,炮火不斷。這壹下,鄭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軍的註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壹片沈寂,殖民軍以為平安無事。南航道激戰正酣,在壹個月明星稀之夜,鄭成功率領主力戰艦,人不知,鬼不覺,乘海水漲潮時機迅速登上鹿耳門,守軍從夢中驚醒,發現已被包圍。鄭成功乘勝進兵,從背後攻下赤嵌城。荷蘭殖民軍狼狽逃竄,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