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走遍天下書為侶中壹遍又壹遍地讀那本書是指什麽

走遍天下書為侶中壹遍又壹遍地讀那本書是指什麽

即反復地讀壹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

原文介紹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第3課、北師大版小學五年級下冊二單元第三課、魯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壹組第三課)

如果妳獨自駕舟繞世界旅行,如果妳只能帶壹件東西供自己娛樂,妳選擇哪壹樣?壹塊大蛋糕,壹幅美麗的圖畫,壹本書,壹盒撲克牌,壹只畫箱,織毛衣的扡子和毛線,壹個八音盒或壹只口琴……

很難作出選擇。至於我個人,我不要蛋糕,那東西壹吃就沒了。我也不要撲克牌,風壹吹那些牌就全飛了。毛線弄不好會濕了。口琴比八音盒好些,因為妳可以用它吹自己的曲子,而八音盒只演奏固定的幾個曲子。

我不帶圖畫,因為我可以看大海上的景色。也不帶畫箱,因為裏面的紙總會用光的。看來,最後我要在口琴和書之間做壹選擇。我相信我會選擇書。

壹本書!我聽到有人感嘆了:如果妳坐船周遊世界,這壹趟下來,妳可以把它讀上壹百遍了,最終妳能背誦下來。

對此,我回答是:是的,我願意讀上壹百遍,我願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那沒什麽關系。妳不會因為以前見過妳的朋友和父母兄妹就不願再見到他們吧?妳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壹切就棄家而去吧?妳喜愛書就像壹個朋友,就像妳的家。

妳早已見過朋友壹百次了,可第壹百零壹次再見時妳還會說:“真想不到妳懂這個!”妳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妳還會說:“我怎麽沒註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麽那麽美。”

妳總可以從壹本書中發現新東西,不管妳看過多少遍。

妳會讀書,而任何動物都不會,不管多麽訓練有素的動物也不會讀書。只有人會讀書。每逢讀書時,妳就走出自己的心靈,進入另外壹個人的心靈中,傾聽另壹個人的心聲。在這個時候,妳就開動了自己的腦筋,這是世界上頂有趣的事。

所以,我願意坐在自己的船裏,壹遍又壹遍地讀那本書。首先我會思考,想想故事中的人為何如此作為。然後我可能會想,作家為什麽要寫那個故事。以後,我會在腦子裏繼續這個故事,回過頭來品味我最欣賞的壹些片段,並問問自己為什麽喜歡它們。

我還會再讀另壹部分,試圖從中找到我以前忽略了的東西。做完這些,我會把從書中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最後,我會想象那個作者是什麽樣的,全憑他寫書的方式去判斷他……這真像與另壹個人同船而行。

壹本妳喜愛的書就是壹位朋友,是壹處妳隨時樂意去就去的熟地方。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妳自己的東西,因為世上沒有兩個人用同壹種方式讀同壹本書。

如果世上每個人都有壹本書,即使壹本書(當然他們要能讀懂),我相信,世界上就會少點麻煩。

只要人手壹本書。這不難做到吧?

我們怎麽開始做起?

擴展資料

課文簡說

品讀課文,腦海中逐漸浮現出壹幅生動的畫面:壹個人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在蒼茫的大海上以書為侶,享受著閱讀的樂趣。面對漫長枯寂的旅程,作者毫不猶豫地選擇帶壹本書上路。書如友,書似家,每讀壹遍都像故地重遊,會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復地讀壹本喜愛的書,真像與壹個朋友同船而行。

見多了博覽群書的高論,本文從壹個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將壹本書讀精--”壹遍又壹遍地讀”。作者以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有選擇帶壹樣東西娛樂的假設開始,引出自己的觀點。

然後以新鮮的比喻,即反復地讀壹本書,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遊,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新的驚喜,來說明選擇的理由。然後繼續假設,列舉了“壹遍又壹遍地讀”的方式和方法,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地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這篇課文篇幅短小精致,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層層遞進的假設和設問、反問,靈動鮮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層層剝筍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妳總能從壹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妳看過多少遍。

中心思想:這是壹篇散文,作者用比較的手法闡明了“走遍天下書為侶”的觀點,具體地寫出了讀書給作者帶來的樂趣,穿插介紹了讀書的方法,抒發了作者對書的喜愛之情。

百度百科-走遍天下書為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