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壹:《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宋濂自幼家境不好,沒有書可以看,但他既使是文別人借書看,依然做到了遍觀群書。相較之下我們的條件比他好多,好上千倍上百倍,竟不知珍惜,竟學成這樣,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麽!
環境的優越與否壓根不能構成學不好的理由。試想壹下,同壹個時代的人馬生不是也比宋濂的學習條件好麽,不是也學的很好?宋濂的學習條件不好,甚至非常的惡劣,照樣學的很好。更說明了學習條件不是學習好壞的借口、理由。物質生活好又怎樣,學不好也沒有用。
我認為只要努力了,認真了便可以學好!
宋濂的學習的那股勁頭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我們有他壹半的熱情,就不是現在這點可憐的分數。
還有壹點,在現在的學生之中有壹個很不好的通病――盲目地追求潮流和名牌,與別人攀比。而宋濂沒有註重穿著打扮。這是值得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效仿的。
古代書生的信條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為了“金榜題名天下知”,為了為百姓做點好事,為了前程……只有“兩耳不聞天下事,壹心只讀聖賢書。”了,十年,再去考取功名。現在已不像古代,但古人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宋濂求學的艱辛、酸澀並非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能全部了解的。
我們考試、學習上遇到失敗、挫折的時候,總是找客觀理由,但我認為學的好與壞都在於自己,在於有沒有認真。宋濂有句話我非常欣賞“其業有不精者,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學的好與壞都只是為了自己,我們應該為了學習而學習!
來之不易的學習環境,在後半學期的學習裏奮起直追,學出自己的水平!
作文二:《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前幾天,我讀了壹篇贈序,是明朝文學家宋濂贈給他的學生馬生的《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贈序通過介紹作者的求學經歷來勉勵馬生勤奮學習。讀了這篇文章,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擁有了前進的動力。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確立了人生的新目標。是它讓我知道了路途的坎坷,人生的艱難,是它讓我學會了堅持。“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這就是作者當年的學習環境。它激勵我從失敗邁向成功,在不斷地體驗挫折與失敗的過程中完成自己的人生追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擁有了前進的動力。有時遇到困難真想放棄,但這時,宋濂求學的身影便浮現在我的眼前,給了我堅持下去的信心,讓我重新振作,迎接挑戰。在挑戰過程中,跌倒是難免的,但只要把自己與宋濂相對比起來,就會感到很慚愧,只能擦幹眼淚,繼續前行。特別是當我讀到“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時,我更加體會到宋濂當年求學時所遇到的困難之大,學習勤奮之至。在那種條件下,他都能學習,而我們又有什麽做不到呢?
作者在校舍中不與別人比吃穿也是我們應當學習的。“同舍生皆被綺繡,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盡管如此,作者還是“略無慕艷意。”聯系到自己來談,以前我總是與同學相攀比,因此浪費了許多時間和錢財。現在呢?我讀了這篇文章後,已經為自己樹立了壹個警示牌了:不要把過多的時間浪費於與別人攀比上,這與圖財害命沒什麽兩樣。
讀了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我確實明白了很多道理。有宋濂的經歷在前,又能有什麽困難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呢?
作文三:《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言文,作者宋濂的壹舉壹動引起了我的註意。
宋濂小的時候就很好學,因為家境貧困,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收藏書籍的人家借,還要親手抄寫,按著約定的日子按時歸還。到了冬天,天氣非常寒冷,凍得手指不能彎曲,他還是不放松抄寫,抄完,趕快送還,不敢稍稍超過期限。因此,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他。於是,他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了很大的閱讀量。自己又捧著經書跑到百裏之外,向有名的前輩請教。前輩因非常有名,前來求學的學生擠滿了先生的書房,在求學的過程中,大雪深幾尺,腳凍壞了都不知道。
就這樣,宋濂獲得了知識,可是,我們不應該好好反思壹下嗎?他當時的環境那麼艱苦,那麽淒涼,為了求知,不顧壹切,勇往直前,渴望求知。可是我們呢?環境優雅,吃穿不愁,家離學校也就十幾分鐘,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麽都不比?什麽都不羨慕嗎?我們不能像宋濂那樣什麽都不顧?只想學到那盼望已久的知識嗎?是的只要妳想,沒有不可以。所以,請同學們把“不”這個字從妳們的人生字典中刪掉,永遠都不要留下什麽痕跡。
因為作者心中有求知的渴望,所以作者他什麽都不會去想,因為知識就是他的精神食糧,就是他漂亮的衣裳。所以,我想說,我們可以與他壹樣,可以好好學習,可以為了知識而不顧壹切。可是,我們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