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5篇

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5篇

1.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誇父逐日……遠古的傳說,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向往,卻印證著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壹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壹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壹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裏蒼穹、目標星辰大海”,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凝集著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著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著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就是壹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鬥。

 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放眼當今的世界,新壹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壹。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壹,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壹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後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壹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壹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於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裏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壹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雲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裏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2.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

 壹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於宏觀上發射和運行回收的成功,那麽我們現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壹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壹次次、壹件件和壹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壹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壹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於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壹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展,數字溫度表、幹吃面、尿不濕、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廣泛栽培,服務於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壹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更多的孩子投身於科技事業,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壹定是天空湛藍,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壹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系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

3.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

 航天事業向來是壹個國家追求創新發展的生動縮影。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發射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到太空出艙、發射空間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今已走到第三步,即“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未來擔負著發射空間站艙段的重要使命,首飛意義重大,關系到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難,打贏了這場硬仗、關鍵仗,增添了完成後續任務的強大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的騰空而起,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取得的成就,也讓人們再壹次看到不懼風險挑戰、勇於突破、敢於登攀的強大精神力量。

 推開空間站時代大門,中國航天展現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時間提前公布,最終火箭壹秒不差地實現“零窗口”發射。從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到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幾次任務都將發射時間提前宣布並精準到分,充分顯露出了航天人的自信。自信的底氣來自於神舟壹號飛船發射以來載人航天的16戰16捷,也源自於在系統最復雜、安全要求的載人航天工程中,質量第壹、安全至上的意識始終得到貫徹和堅持。自信既是靠“十年磨壹劍”的千錘百煉,更是靠登攀不止、挑戰未知的求知若渴。發射成功後,文昌航天發射場大廳屏幕上打出這樣壹行字:敢於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奮鬥是對奮鬥者的獎勵,中國航天劍指浩瀚蒼穹,“長征”永遠在路上。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從__年前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壹號”開啟太空時代,到今天空間站時代大幕徐徐展開,中國航天再次踏上了新征程。空間站是極其復雜、極具挑戰性的壹步跨越,但巨大收獲也將無可比擬,能夠加快中國乃至人類探索、開發、利用宇宙的步伐。空間站和航天技術的飛躍,也能推動航天成果更廣更深地造福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作為近地空間的壹個創舉,空間站的建造將為進壹步實現載人探月、火星探測等更長遠目標鋪下基石,成為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的壹個標誌性創新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參與“東方紅壹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時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誌氣不能丟”。以老壹代航天人為榜樣,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大力弘揚“兩彈壹星”精神,敢於戰勝壹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必能跨越星辰大海,實現更非凡的成就。

4.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著翟誌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壹號發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國空間站階段首批航天員進入太空,中國人在太空“安家”的願望正壹步步實現。22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載人航天從弱到強的歷史,社交媒體上的網友們也紛紛為中國航天點贊:“前進的步伐從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國,了不起的中國人”!

 物換星移,歲月如詩。中國航天的每壹次發射、每壹次飛行、每壹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壹過程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國慶期間,講述父母先輩們為了新中國的建設,默默犧牲和奉獻的電影《我的我的父輩》燃爆銀幕,其中的壹個章節《詩》,就是對中國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崢嶸歲月裏,身為火 藥雕刻師和航天工程師的年輕夫妻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在丈夫犧牲之後,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事業和家庭,這壹幕幕感人場景讓觀眾破防。如果說愛國是最深沈的情感,那麽奮鬥就是最長情的告白。為民族復興、為航天事業躬身奮鬥的身影,組合起來就是人世間的壯美詩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說到詩意,中國航天的名字,有著專屬中國人的浪漫內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車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統叫“北鬥”、空間站叫“天宮”、火星探測器叫“天問”……作為世界四大文明中壹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中華文明擁有無數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它們與中國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國航天就此有了“傳統”和“現代”的意蘊。把載人航天飛船取名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個滿懷。

 今年是中國***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5周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奔向宇宙,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身份”的變化,代表著國力的增強,這壹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當在每壹名中華兒女心中念茲在茲。此次太空授課不僅創意十足,更意味著中國航天的傳奇還將向更加深遠和未知的領域延伸。中國航天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鬥吧,中華兒女”的***同心聲!

5.天宮課堂觀後感初二日記800字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壹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誌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壹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壹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壹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回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麽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壹個強大的國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存!

 艱苦的條件錘煉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壹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壹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麽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壹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壹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鉆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壹個大集體中,都為了壹個***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壹心,***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壹股強大的力量,是壹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壹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征。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壹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存更是壹句警惕學生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