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附庸風雅的同義詞及解釋

附庸風雅的同義詞及解釋

釋義為指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附庸風雅的同義詞有哪些內容呢?我們不妨壹起來看看範文吧!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範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附庸風雅

讀音

[fù yōng fēng yǎ]

釋義為指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名士,從事有關文化的活動。

近義詞

沽名釣譽:沽:買;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示例我只道妳只不過是沽名釣譽,卻不道長他的誌氣,滅我的威風。

反義詞

溫文爾雅:溫文爾雅,謂氣質彬彬有禮,行為典雅端正 。

語本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官場現形記》第五二回:“這人雖是武官,甚是溫文爾雅。” 葉聖陶 《城中·演講》:“頭略微左偏,徐徐地俯下去,溫文爾雅,正是學者的態度。”

出處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喜歡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裏偷閑。”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

英文翻譯

(of landlords, merchants, etc.) mingle with men of letters and pose as a lover of culture;arty-crafty;hang on to the lips of men of letters;join the art or liberty cult;

詳細解釋

“附庸”本指依附於諸侯國的小國。周代的禮制規定:“天子之田方千裏,公、侯田方百裏,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不能五十裏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下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分封的土地,公和侯是方圓百裏,伯方圓七十裏,子和男方圓五十裏,不滿五十裏的更小的封地要依附於諸侯國,稱作“附庸”,是壹個名詞。為什麽叫“附庸”呢?“庸”的本義是用、需要,引申為受雇用,“附庸”就是依附別人,受其雇用的'意思,取其象征意義,故曰“附庸”。

“風雅”怎麽能泛指文化呢?原來,“風”和“雅”是《詩經》的兩個組成部分。《詩經》由三部分組成,即風、雅、頌。“風”是各諸侯國的民歌,稱作十五國風,***壹百六十篇;“雅”又分大雅、小雅,是周王室“邦畿”之內的音樂,被尊崇為正聲,***壹百零五篇;“頌”是專門用於宗廟祭祀的音樂,***四十篇。“風雅頌”或者“風雅”就用來代指《詩經》,“風雅”因此也用來泛指文化。

“附庸”和“風雅”連用,不知道起於何時,不過據清代同治年間的學者平步青記載,明末清初的文壇領袖錢謙益就曾使用過這個成語。

明代文學家和書畫家陳繼儒號稱在小昆山隱居,卻又周旋於高官顯貴之間,為時人所詬病,錢謙益談到陳繼儒的這壹行徑時,諷刺說這叫“裝點山林,附庸風雅”。

乾隆年間的詩人蔣士銓把錢謙益的評價擴充為壹首詩,譏刺陳繼儒:“妝點山林大架子,附庸風雅小名家。終南捷徑無心走,處士虛聲盡力誇。獺祭詩書充著作,蠅營鐘鼎潤煙霞。翩然壹只雲間鶴,飛去飛來宰相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