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古今名人與老師的故事有?

古今名人與老師的故事有?

1、理學家楊時:程門立雪尊師典範

“程門立雪”這壹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將樂縣人,四歲入村學習,七歲能寫詩,八歲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

有壹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著名理學家、教育家程頤為師。時值冬季的壹天,楊時因與學友遊酢在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正解而壹起到老師家請教。

他們頂著凜冽寒風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過了良久,程頤壹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和遊酢,只見他們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壹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模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

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壹人。

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壹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壹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3、民族英雄嶽飛:尊敬師長終身思慕

嶽飛(謚號:武穆王),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南宋抗金名將,其軍事才能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傑出的軍事統帥。

嶽飛的老師名叫周同,據說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周同去世後,每到初壹、十五,嶽飛都壹定會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壹番。

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

4、唐太宗李世民:教子尊師傳為佳話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國歷史上壹個少有的明君,開創了“貞觀之治”唐朝盛世。

李世民懂得國家要興望發達,長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認為教誡太子諸王是“當今日之急”。

因此,他給幾個兒子選擇老師都是德高望重,學問淵博的人。而且,壹再告誡子女壹定要尊重老師。

壹次,太子的老師李綱因患腳疾,不能行走。

怎麽辦呢?在封建社會裏面,後宮森嚴,除了皇帝和他的後妃、子女可以坐轎後,其它官員不要說坐轎,就是出入也是誠惶誠恐的。

唐太宗知道後竟特許李綱坐轎進宮講學,並詔令皇太子親自迎老師。

後來,唐太宗又叫禮部尚書王圭當他第四個兒子魏王的老師。有壹天,他聽到有人反映魏王對老師不尊敬。

唐太宗十分生氣,他當著王圭的面批評兒子說:“以後妳每次見到王圭,如同見到我壹樣,應當尊敬,不得有半點放松。”從此,魏王見到老師王圭,總是好好恭迎,聽課也認真了。

由於唐太宗家教很嚴,他的幾個兒子對老師都很尊敬,從不失禮。唐太宗教子尊師也被後人傳為佳話。

5、周恩來向老師贈款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 長張伯岑突患腦塞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 會並送了花圈,白色緞帶上寫著:“伯岑師千古, 學生周恩來敬挽。”

張伯岑逝世後,總理壹直惦記 著張家人的生活,1961年國家困難時期,總理給張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幣,並囑咐交際處要加倍關照 張夫人和子女。

6、壹代偉人毛澤東:尊師重教光輝榜樣

人民領袖毛澤東, 深受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而他在尊師方面,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毛禹居,毛澤東小時的私塾老師。1959年, 已是黨和國家主席的毛澤東重回故鄉韶山, 3

毛澤東親自向毛禹居老師敬酒,毛禹居老人說:“主席敬酒, 豈敢豈敢!”毛澤東卻說:“尊老敬賢, 應該應該! ”楊昌濟, 楊開慧的父親,毛澤東在湖南第壹師範就學時的老師,毛澤東認為:楊先生是壹位“有高尚道德性格的人”。

他常在星期天和節假日到楊先生的住處登門求教, 討論問題,改正筆記,楊先生也特別器重他。

而徐特立老人是毛澤東壹直非常敬重的另壹位老師,1937年徐老60壽辰時, 毛澤東寫了壹封熱情洋溢的賀信,信中說:“您是我20年前的老師,您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將來必定還是我的老師。”1947年徐老70壽辰時,毛澤東又題詞“堅強的老戰士”送給他,表示尊敬和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