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經典古詩 - 唐代詩人王維《鳥鳴澗》的詩意是什麽?

唐代詩人王維《鳥鳴澗》的詩意是什麽?

《鳥鳴澗》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詩人用花落、月出、鳥鳴等活動著的景物,突出地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生動地勾勒出壹蝠“鳥鳴山更幽”的詩情畫意圖。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壹、古詩原文

《鳥鳴澗》

作者:王維(唐)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二、白話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裏壹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擴展資料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壹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壹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壹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壹種。另壹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壹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臥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

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之壹。五首詩每壹首寫壹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壹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壹絲絲芬芳。

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裏,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裏,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壹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註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裏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百度百科-《鳥鳴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