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孔大典宣傳口號如下:
1、仁人正道,至聖先師。
2、天佑中華有先師,厚德傳承繼聖賢。
3、祭孔大典,追思先賢,弘揚傳統,學儒學思想揚國學精粹華等。
祭孔大典,這項兩千多年賡續不絕的華夏文化禮儀,已成為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重要象征。中***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王傑表示,自孔子去世第二年開始,祭孔活動便延續不斷,規模逐步提升。
在明清時期達到頂峰,被稱為“國之大典”。長期以來,世界各地特別是東南亞各國長期保持著祭孔的習俗。可以說,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乃至對整個東亞、整個世界都產生非常巨大的影響。
孔子簡介
孔子(孔夫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孔子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傳》《春秋》六經。孔子去世後,後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