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歷史為什麽選擇了劉邦?

歷史為什麽選擇了劉邦?

就領袖的本質而言,劉邦確實遠遠勝過項羽,這壹點是不用質疑的。而歷史為什麽會選擇劉邦壹是他的雄心和堅強的個性心理,為實現目標百折不撓。二是他本身非凡的智力和才能,善於采納意見和敏感快速的應激能力。三是知人善用,人盡其材的傑出的指揮能力和領導才能。四是他來自民間,深知民眾疾苦,能順應百姓的心理需要。壹個人無論他有多麽完美的人格與才能,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個性融於大眾的需要之中,也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漢戰爭中,楚漢兩軍在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進行的壹場戰略決戰。它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壹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回想當年,力拔山河英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竟然被昔日的胯下懦夫、帳外執戟之徒韓信以十面埋伏打得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最終落得個傷心別姬、自刎烏江的下場。

歷史沒有如果,也不會重來,我們不禁為項羽嘆息,腦子裏不禁會情不自禁的自問:為什麽項羽會輸得 那麽徹底?是什麽原因導致的?項羽輸得到底冤不冤?

成者王侯,敗者寇。壹句話可謂道盡了古往今來權力角逐場中無盡的傷心事。那麽在關鍵時刻導致他們成敗的關鍵是什麽呢?是人格的魅力還是形象的魅力亦或是其他?

二者的根本區別在哪裏呢?當然,對於項羽的失敗,後世之人對其作過多種探討,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如果從其作為壹個領導者的角度來看,後期的霸王空有霸氣,而歸根結底不具備領袖的基本素質是壹個關鍵的因素。想當年初起事時以反抗暴秦為口號的項羽,壹呼而天下英雄雲集,破釜沈舟決戰三秦更使他贏得了蓋世英雄的威名。但充其量項羽只能被稱之為壹代傑出的軍事家。而這個在軍事上取得全面勝利的家夥突然踏入了壹個政治領袖的殿堂,就像壹個小學生硬要讓他讀懂大學課本壹樣,最後弄到淒慘結局。

在這壹點上,雖說成王敗寇的觀點由來以久,但是就領袖的本質而言,劉邦確實遠遠勝過項羽,這壹點是不用質疑的。

劉邦出身平凡,未受過正統教育,而且縱觀楚漢相爭的過程,他也沒有顯露出過人的軍事才能,但是最終從成千上萬的反秦誌士中脫穎而出,又能以弱勝強,最終打敗了不可壹世的項羽,必然有著他的過人之處。相比這下,項羽為楚大將後裔,出身優越,加上他本人驍勇善戰,力拔山兮氣蓋世,所率士卒個個精悍驃勇,卻最終因理想目光短淺,個性上缺乏穩定性,個性傾向不明顯等,雖強猶敗。

劉邦成事,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壹是他的雄心和堅強的個性心理,為實現目標百折不撓。二是他本身非凡的智力和才能,善於采納意見和敏感快速的應激能力。三是知人善用,人盡其材的傑出的指揮能力和領導才能。四是他來自民間,深知民眾疾苦,能順應百姓的心理需要。壹個人無論他有多麽完美的人格與才能,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個性融於大眾的需要之中,也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我們不妨做幾個對比看看:

秦二世元年,楚懷王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進入鹹陽後,秦朝的華麗宮舍,府庫財寶,宮中美女,以及秦統治下的大好河山,對劉邦稱王關中有著強大的誘惑力,當時鹹陽已在他掌握之中,但他並不是以有前約而先王關中,而是?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約法三章,廢除嚴法酷刑,這顯然他克制了個性中嗜酒好色,對金錢美女權力的欲望,使其個性中次要的傾向服從其人生理想的更高層次的傾向。與此對應的,項羽到關中後,先擺下鴻門宴,對劉邦興師問罪,違背當時?先入關者王之?的約定,接著便自力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且宴後數日項羽便率領大軍塗炭鹹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掠秦貨寶及婦女。鹹陽城內,大火三個月不息。兩者之間反差強烈,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後來楚漢相爭的勝敗之數,於此可見壹斑。

再觀楚漢相爭初期,劉邦在軍事上壹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曾多次被圍,性命攸關,老父妻子被俘,中箭傷重,幾乎命喪黃泉,等等,但是他都能憑著堅強的意誌力,不變的信念堅持過來,取得最終的勝利。而項羽只靠驍勇之力爭壹城壹池的得失,壹戰壹搏的勝負,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最終被劉邦四面楚歌,先精神上陷入崩潰,在有機會生還的情況下,卻自刎江邊,無心東渡,以求日後東山再起。

劉邦的人生理想壹經確定,便勇往直前,不惜任何代價去實現它。如劉邦被項羽偷襲,倉惶逃跑,途中為了能使車跑得快些,幾次把兒子女兒推下車;彭城之戰後,項羽將劉邦父親置於高俎之上,告劉邦說,?今不急下,我烹太公。?欲激怒劉邦,以求速戰速決,然而沒想到劉邦卻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壹杯羹。?被氣得暴跳如雷。壹個人為了自己的誌向和理想,可以不顧兒女情長,不顧養育之恩,雖然這違背了道德,但是也從另壹個側面表現出劉邦為實現自己的誌向的堅定不移。壹個人在情緒受到嚴重的幹擾時,能夠保持心理的平衡和穩定,這不是件容易做到的事。而正相反的,項羽在四面楚歌、生死攸關的時候,不積極想應策,而是在慨嘆虞姬虞姬奈若何了,最終上演了壹幕霸王別姬的悲劇。

再看兩人的誌向胸襟,劉邦在平定戰亂時,途經其家鄉,擊築而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120名兒童習而和之,劉邦伴歌而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壹吐安邦定國的雄圖壯誌。而項羽,鴻門宴上,貪圖虛榮和財寶,放過劉邦,稱霸後,竟說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衣夜行,誰知之者?!暴露了他不求進取,胸無大誌。

再者兩人成敗的最關鍵的地方,在於用人了。劉邦的成功經歷中,許多重要的決策,都不是出自他本人而是充分利用了他人的智慧。正如他本人總結的,?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壹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吾擒也。?劉邦這壹評價是公允的,同時也正好說明他有著較好的自知之明。還記得中學時學《鴻門宴》壹課,情節緊張激烈,但是當時的最深印象並不是為劉邦項羽擔心,卻是最同情亞父的有智謀見識而不被用,良禽擇佳木而棲,這道理在這壹刻表現得最充分了。

常被人非議的是劉邦的愛罵人,他這易怒的性格與他性格中的壹些重要特征,如寬厚、冷靜顯然是相背的。但是這種矛盾在人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中也並不奇怪。他性格中積極的、健康的特征是其主流。而且劉邦並沒受過什麽教育,想來他的粗俗舉止,更多只是因為文化素質太低,好在他身邊的臣子大多數是隨他壹起從平民出身的,這樣壹種舉止或許比文氣縐縐更能得到認同和接受。這也許就是為什麽雖被他罵了,卻依然忠心盡力的原因了。

拿破侖說:?我喜愛權力,如同小提琴家喜愛小提琴,演奏出優美的曲調般,我是以藝術家的心情熱愛它。?這句話所強調的是領會領導基本素質的技巧,遠比壹般所想的重要。

領導者就是藝術大師,他利用復雜而普通的各種素質能力完成其作品,他的題材就是人,而且藝術家完成藝術作品必須統壹歸納思想使其和題材壹樣,領導者也必須有組織地統壹歸納個人的欲望和潛能,以完成其作品。

這不是空口說白話。專門的技巧、敏銳的洞察力、廣闊的視野、適當的交流等,都是領袖所應具備的素質。

比爾?蓋茨在商界崛起與項羽在戰場上拼殺壹樣,都是依靠個人的智慧和膽識從零點起步的。然而他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其獨到卻與市場規律絲絲緊扣的商業操縱手法,也不只是因為他的高超的專業技術水平,最重要的是他的知人善任、用人惟賢以及給予那些被他所領導的領導者和員工以極大的發揮創造的空間和管理人與事務的充分權力的壹套科學的領導方法,還有他那縱是富可敵國但生活上卻極其儉樸、從不揮金如土的生活作風,這種種綜合素質無疑都為他塑造壹個神話般領袖的人格形象做了鋪墊。

可見,作為壹個優秀的領導者,他必須擁有自己的鼓舞者、支持者、追隨者以及使之凝聚在壹起***同奮鬥的力量。良好的領導品格素質往往是領導者獲取民眾和下屬支持的壹種重要力量。

作為壹個成功又卓越的領導者,他的主要的任務是凝聚成員***識與向心力,為達成目標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如何利用領導者的品質和技能,燃燒每位成員內心熾熱的情緒,為壹個使命或目標而獻身?這是他們首先要面對的課題。

曾幾何時,人們常有疑問,為何領導者的領導力來源是如此地模糊不清?其實,這種模糊的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們對?領導?的誤解。過去,人們認為?領導?是壹種個人的?占有物?,並將它等同於壹個人的身份、地位、頭銜。還有的人將它按照中文的語義進行語義學分析,認為?領導?就是所謂的?領?與?導?之組合,稱其為身為表率而言是訓誨之意。而實際上,這些定義都只是從表象上定義了領導和領導力的來源。真正的?領導?如果用壹個詞來表述的話,那就是壹個詞?同意?。所謂?同意?是指來自於被領導者對於領導者的壹種贊同,這種贊同既包括有作為被領導者的人們對其所為作出的法律上的認同,又包括有對領導者個人的認同,即對基本素質的認同。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就是:古往今來的那些成王敗寇們,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除了時勢使然之外,關鍵在於他們作為壹個領導者對其民眾和下屬是否仍具有控制力與凝聚能力,也就是說,他們的領導品格與素質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