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向,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努力培養有知識、有技術、有管理的新型人才。學校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結合我縣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本著服務社會、造福學生、造福未來的原則設置專業。現在開設的專業有:機電、電工、電子、電子電器、家電維修、汽摩維修、警察、服裝、幼師、汽車駕駛與維修、電焊技術、旅遊與家政、計算機等專業,為社會培養了60名。2004年,我校與山東技師學院聯合辦學,招收“2+2”高級技師、“2+3”高級技師、“2+2專科班”,2005年與山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辦學,開通高校學生直通車。
學校采取科學規範管理,嚴格要求,狠抓* * *。學生入學時,集中精力進行軍訓和入學教育,從而提高組織紀律性,增強對職業學校的了解,看清自己的未來,明確努力的方向,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邁出走向成功的第壹步。學校制定了詳細的班級量化規則和學生量化管理規則,制定了日常作息,規範學生起床、做操、升旗、上課、飯前唱歌、課外活動、作息等行為。由於管理嚴格,即使雙差生進入我校,也逐漸成為有理想、有抱負、愛學習、守紀律、勤奮、衛生的好學生。來我校檢查、指導、參觀、訪問的領導和客人都稱贊學校幹凈整潔、秩序井然、管理規範。
為了培養市場需求的人才,在教學體系上建立了多元化的培養模式,對完成理論學習的學生采取間歇式的強化實踐。在教學過程中,要註意加強實驗、實習和實訓課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校還開設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主要有微機、摩托車維修、實用電工、電子技能、美術、體能訓練、合唱、足球、排球、籃球、田徑、普通話、樂隊等,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從1998年開始,我校積極參加市勞動局組織的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學生通過了電子、電工、會計、摩托車維修、幼師的全部考試。2004年,80%的學生獲得中級證書。
為了豐富學校的課余生活,學校經常組織壹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運動會、藝術節、文藝匯演、文藝晚會、卡拉ok比賽、體操比賽、技能大賽、演講比賽、越野跑、拔河、書畫大賽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業。2004年,全縣藝術教育現場會在我校召開。
學校從社會效益和學生前途出發,為了更好地辦好職業技術教育,與社會各界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多方向聯合辦學,初步建立了立體交叉型辦學網絡,先後與北京、上海、濟南、青島、蘇州等地的50多家國內外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密切聯系,為學生安置打下了良好基礎。畢業生就業率1.000%。在學生安置方面,學校堅持先調查後安置,提出“安置、安置、再安置”、“月薪低於500元不安置,讓學生開心、家長放心、企業滿意”的口號。2004年,462名學生被安置在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安普泰克電子有限公司、山東電力局、蘇州威巨電腦公司、仲達電子公司、新力電氣公司、寧波壹東電子、蘇州夏普、臨沂幼兒園等單位。工資600-2500元。畢業生有的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有的成為了技術骨幹,有的成為了中層幹部,有的獲得了立功受獎,受到了工廠、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