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如何在會議上高效溝通

如何在會議上高效溝通

會議是工作當中必不可少的壹種溝通手段和工作展現方式,為什麽卻變成不參加不行、參加又浪費時間的“雞肋”了呢? 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會議缺乏準備,目標不明確;會議流程不清晰,開著開著跑題了;本來跟妳的工作沒太大關系,組織者為了湊人數硬讓妳來參加;流於形式,沒有實質內容等等。

那麽,壹個可以實現高效溝通的會議標準是什麽樣的呢?應該具備以下五點:

任何壹次會議,不論主題是什麽,事先都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會議的目的、會議的議程等, 都要進行認真的籌劃和準備,否則會議的效率就很難提高。

在召開會議之前, 還要留給會議的各個參與方足夠的準備時間, 並在正式召開會議前積極認真地 征求各個參與方的意見與建議 ,鼓勵參加會議的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促使他們在某些方面達成壹致,從而盡量縮短會議時長,提高會議的溝通質量和效率。

在會議召開之前, 應該明確會議當中的哪些人分別承擔什麽角色 。比如根據會議的內容,確定 由誰來負責召集此次會議 , 誰負責主持會議,誰負責會議記錄,誰負責整理會議紀要 等等。

對於與會人員的選擇也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與會議主題有關聯的人員可以參加,但不要為了顯示對某些人的尊重或盲目追求會議規模,讓大量無關人員參加,從而浪費大家的時間。參加會議的人員中有誰需要發言、哪些需要旁聽等,也要事先明確。

自身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作為組織者,要參與者意識到換位思考。

第壹輪會議 讓大家把自己面臨的困難都詳細地寫出來,然後讓主管看看自己所面臨的困難,最後寫上必須遵守的三個底線是什麽。 第二次會議 時,做了壹個小小的調整,在材料下面留出幾處空白的地方,讓他們寫壹下自己還有哪些可以妥協的地方,比如:還有哪些空間可以去嘗試?妳手中的權限還有哪些沒有得到開發?如果實現雙贏的話,我們有哪些可能性?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所有參與會議的人在開會前都能導入性地思考問題。

壹般來說,開會的目的是希望集思廣益,和與會人員壹起碰撞出更多的想法,或者就某個問題做出決策。但如果妳想在會議中獲得更多想法和創意,就要用到“頭腦風暴法”這個工具。

在會議中運用頭腦風暴法時壹般不做決策,大家只需暢所欲言地提供想法,但如果是需要做決策的會議,很可能會出現扯皮、流程混亂的情況。

怎樣才能讓會議不淪為爭吵大會呢?英國思維大師、專門研究大腦思維問題的愛德華·德博諾教授提出了壹個方法,叫“平行思維法”,運用這種方法來引導會議流程,就能讓會議變得科學有序,並且最終引導達成會議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