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2月,日本先頭部隊入侵緬甸南部,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鑒於緬甸局勢岌岌可危,12年2月下旬,蔣介石在重慶主持召開了中、英、美三國聯席會議。會後,有記者問蔣介石,如果緬甸不能自衛,中國政府能否應付四面受敵的困難局面?蔣介石回答:鑒於亞洲形勢日益嚴峻,中國決定過幾天出兵緬甸,抗擊日本侵略者。第二天,蔣介石的談話刊登在《雲南日報》的頭版。國內媒體情緒高漲,世界輿論反應不壹。評論者感慨萬千地寫道:中國重返緬甸的決心是否表明曾經白人在亞洲的統治權威被打破?在大英帝國的地圖上,緬甸只是壹個無足輕重的印緬省,其戰略意義只是對印度形成外圍屏障。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緬甸是不可避免的。隨著1941年泰國、香港相繼淪陷,成為中國唯壹的對外通道,其存在與否直接關系到抗戰大後方的安全。英國人雖然無暇東顧,但也不希望中國的盟友插手緬甸事務。蔣介石在黃山別墅宴請英國客人時,英方代表韋弗當場宣讀了壹份措辭強硬的備忘錄,要求進入緬甸的中國軍隊人數不得超過壹個團。英方無法理解蔣介石的焦慮。1942 65438+十月,日軍入侵長沙。第九戰區第壹炮兵旅占領嶽麓山陣地,壓制敵人炮火。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炮彈用完了。第九戰區電報重慶,軍區回復說炮彈還在仰光等著裝船。同月,從漢陽遷到重慶的兵工廠因缺鋼被迫停工。政府僅有的十架運輸機因缺油而停飛。中英之間的分歧引起了白宮的焦慮。羅斯福對英國人民的短視和自私極為不滿。中國參戰不僅在亞洲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四面楚歌的歐洲盟國中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讓中國牽制日本,英美才能集中精力對付德國。1942 65438+10月14,阿卡迪亞發布會在華盛頓落幕。會議簽署並發表了《中央日報》,確立了以歐洲為中心的戰略方針。同時,緬甸、泰國、越南脫離協約國東南亞戰區,並入中國戰區,稱為中緬印戰區,蔣介石為最高統帥。2月的壹天,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壹個不到6英尺高的瘦弱將軍在邁阿密空軍基地登上了壹架銀色水上飛機。前幾天還是美軍總司令,現在要去中國當戰區參謀長。他是約瑟夫·史迪威。史迪威1883年出生於佛羅裏達州,1904年畢業於西點軍校,壹戰期間加入美國遠征軍赴歐洲,後在西點軍校擔任教官。他是壹位具有傳統美國牛仔風格的將軍。史迪威對他欽佩的人很誠實,但對他鄙視的將軍們很反感,所以他得到了“酸喬”這個綽號。學中文,1935-1939在北京任美國武官。他能說壹口流利的漢語。與此同時,滇緬公路塵土飛揚,浩浩蕩蕩的中國軍隊像壹條無盡的灰龍,向緬甸大規模推進。這是壹支由蔣介石集團第5軍、第6軍、第66軍組成的中國遠征軍。3月初,蔣介石以盟軍中緬印戰區總司令的身份首次飛抵臘戍。臘戍是緬北重要的交通樞紐,滇緬公路蜿蜒曲折。當時中國所有的援外物資都是通過鐵路從仰光到達臘戍火車站,然後通過汽車運送到中國。3月3日,蔣介石在這裏會見了他的美國參謀長。早在史迪威當駐華武官的時候,他就不喜歡姜。
江拉攏史迪威,重視美援,但史迪威對國民黨將領的腐敗無能深惡痛絕,在美援等壹系列問題上與江意見相左。他是中印緬戰區參謀長,江是總司令兼上級,史迪威是美國在這壹地區的利益代表,這幾乎是壹個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於剛剛進入緬甸的中國軍隊來說,面臨的戰場形勢非常不利。3月8日,仰光陷落,緬甸的大門大打開,日軍開進。英緬軍只有兩個師。蔣介石覺得戰爭必須打,而且必須打得轟轟烈烈,但是損失要有個限度。他不想為英國人做出不必要的犧牲。在臘戍,蔣介石三次召見200師師長戴安瀾,指示他制定壹個好計劃。20師是蔣介石的嫡系,也是當時中國唯壹的摩托化炮兵師。全師配備坦克、裝甲車、摩托車和大口徑火炮,比例為三比壹。戴安瀾、少將的這位被蔣介石譽為當代標準的年輕將軍,是壹位安徽無為人。黃埔三期畢業,早年參加北伐。由於對* * *產黨的有效打壓,他被多次提拔。路橋事件後,先後參加長城保衛戰、臺兒莊戰爭、武漢會議戰,屢立戰功。蔣介石問戴安瀾,第200師能否守住銅鼓壹兩個星期,打個勝仗。銅鼓是緬甸下平原的壹個小鎮,也是緬甸中部公路、鐵路、水路的樞紐。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戴莊嚴宣誓:這次遠征是自唐明以來的壹大功績。即使戴被壹兵壹卒打敗,他也壹定會戰勝敵人兇猛的火焰,堅守同古。然而,當200師只身來到銅鼓1000多公裏時,卻不得不面對直接從緬甸南部趕來的日軍第55師,其兵力是200師的兩倍。當時仰光已經淪陷,銅鼓的存亡直接關系到能否阻止日軍北上。被日軍打敗後,他們嚇壞了。當他們倉惶向北逃竄時,發現壹支來自中國的軍隊正向身後的日軍沖來。他們認為這些中國人只會死去。戴安瀾到達銅鼓的當天,在日記中寫道:今天,他去銅鼓會見英軍第壹師司令斯科特,詢問敵情。但是,他不知道敵人的戰術,他也不知道。他這麽不爽,以後我軍全責!郭威銅鼓在仰光以南250公裏,曼德勒以北320公裏。是楊曼鐵路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西北有柯永崗機場,是日軍必須迅速占領的地方。駐紮在銅鼓的英緬1師士氣極其低落。它既不了解敵情,也不準備戰鬥,只準備安全撤退,保存實力。3月9日,蔣介石離開拉曲回國,指揮權交給了杜。3月12日,中國遠征軍第壹司令部將成立,羅任司令員,杜任副司令員。杜在羅來之前就是他的經紀人。18年3月,日軍在銅鼓上前進,英軍退守普羅米修斯。3月20日,日軍第200師團和第55師團在同壹座古城外激戰,雙方傷亡慘重。當天,200架日本空軍飛機轟炸了緬甸南部最大的盟軍機場馬圭機場。除了逃往印度的幾架外,大多數英緬空軍飛機都被摧毀在地面上。此後,盟軍飛機在緬甸上空消失了兩年。日軍第55師團是從中國戰場上撤下來的二流師團。它在長沙戰役中損失慘重,從此壹蹶不振。部門的新領導,中將·竹內宏,
100多架飛機轟炸銅鼓,投擲燃燒彈,甚至毒氣彈。但銅鼓防線並未被攻破,城內守軍從未動搖或撤退。22日晚,日本敢死隊俘虜了壹名地面軍官。經過審訊,他們得知銅鼓守軍是第200師,在曼德勒前線有中國兩個軍,總兵力654.38+萬。竹內寬,背寒。但很快,從空中和地面發回的偵察信息讓他大大松了壹口氣:曼德勒的中國軍主力沒有南下的跡象。竹內重新樹立了信念,決心吃掉200個師,夷平銅鼓城。這時,昂山將軍率領的緬甸獨立誌願軍也前來援助日軍,加入了對中國遠征軍的進攻。昂山將軍是當今緬甸民主鬥士昂山素季的父親。24日下午,日軍在緬甸漢奸的帶領下,繞道城北,與正在破壞鐵路的工兵相遇。日軍在壹次沖鋒中擊敗了工兵,然後襲擊了機場。機場守軍英勇奮戰,最後寡不敵眾,退守城池。日軍占領機場,切斷200師退路,包圍銅鼓。永崗機場的損失作為中國人不戰的證據上報盟軍司令部,杜受到蔣介石的訓斥。工程兵團長李淑錚被軍事司法部門判處死刑。24日晚,100多日軍敢死隊進入最佳位置。排長馬立誠身中六槍,戰鬥至死。他被敵人殺死,屍體倒下了好幾天。26日,眾議院的碼頭位置兩次下跌。五十七團三營多次與日軍肉搏,均壯烈犧牲。28日上午,100余名日軍和緬甸漢奸偽裝成當地土著,將槍支和炸彈藏在牛車裏,企圖通過西塘河大橋進城。被598團發現,全軍覆沒。敵人惱羞成怒,向城裏發射了數百枚毒氣彈。所幸旱季時,大部分毒氣被季風吹走,無人傷亡。29日,英軍終於拋棄了在中國的盟友,在沒有通知友軍的情況下倉促撤退,將銅鼓側翼暴露在敵人面前。此時日軍援軍第五十六師已星夜抵達銅鼓,形勢急轉直下。日軍第56師團被稱為叢林之虎。其負責人中將·渡邊正夫畢業於東京陸軍大學,以擅長叢林作戰而聞名。該師由坦克、裝甲車、火炮、汽車、摩托車和步兵組成。行進速度快,火力強。他們在剛剛結束的馬來半島戰役中率先攻占了吉隆坡。深感第55師團進攻緬甸的軟弱,日軍大本營下令將第56師團和另壹支精銳18師團緊急調往仰光增援。渡邊淳壹的艦隊在海上顛簸的時候,陸續收到銅鼓前線發來的緊急電報,於是他命令部隊壹上岸就出發。結果,先頭部隊僅用三天時間就完成了三百裏行軍,並於二十九日晚向銅鼓發起了進攻。本來中日兩軍就像兩個精疲力竭的摔跤手,誰也打不過誰。本來日軍第55師團就有被65438+百萬遠征軍吃掉的危險,但是隨著第56師團的加入,日軍防線立刻像易碎的盤子壹樣分崩離析。30日,壹支日軍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掩護下入侵該城,將200師分割成南北兩個方向。又有日軍占領了西塘河以東的陣地,切斷了200師東進突圍的最後壹線希望。下午,另壹支日軍再次逼近該師。戴安瀾指揮特務連與敵人展開激戰,當晚敵人被擊退。優先/在上層
雙方輿論嘩然,民族情緒被激起。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仁安羌勝利和孫立人戰敗後,曼德勒的存亡直接關系到整個緬甸戰爭的勝負。在盟軍司令部署曼德勒戰役的同時,蔣介石決定讓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擔負起守衛曼德勒的重任。孫立人,安徽巢湖人,清華大學畢業,同年赴美,後赴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在淞滬會戰中,孫立人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因為他不是蔣介石的嫡系,所以沒有引起太多的註意。新的第38師也是從宋子文的稅務警察部隊改編而來的。據這位士兵回憶,孫立人不茍言笑,非常嚴肅,與另壹位遠征軍將軍廖耀湘形成鮮明對比,廖耀湘則是吊兒郎當。新38師進駐曼德勒後,日軍兵分三路北侵,盟軍也三路迎敵。中國遠征軍第5軍和第6軍分別在正面和左側作戰,伊洛瓦底江沿岸的右翼是英軍的主要守備區。4月14日,右翼英緬軍1師放棄馬圭,退守北部仁安羌。日軍以兩個團、約7000人的特種兵,迅速迂回占領仁安羌油山區,切斷了英軍的後路,包圍了英緬軍1師,以及美國傳教士和記者。然而,馬圭放棄了第5軍的防禦。在緬甸戰區總司令亞歷山大的請求下,羅司令於14日下午命令壹個團支援英軍。孫立人派出113團。幫助士兵,比如滅火。由團長劉率領的113團於夜間到達。17黃昏,我們到達離江5裏的碧強河北岸,進入準備進攻的陣地。當晚,它展開了激烈的戰鬥。18拂曉,戰鬥愈演愈烈,孫立人親自從曼德勒趕赴前線指揮。中午12,培強河北岸敵軍全軍覆沒,英軍催促中國軍隊立即渡河進攻。但當時113團兵力太少,裝甲滲透有什麽用?南岸暴露了。敵人在指揮,我軍處於反擊的位置。如果進攻稍有挫敗,敵人可能馬上暴露我軍實力。於是,孫立人決定停止前進,命令113團在黃昏前用各種方法摸清敵情和地形偵察,然後在夜間進行周密部署,準備第二天拂曉進攻。盡管英軍1部隊的指揮官斯利姆將軍贊賞孫立人的計劃,但如何立即營救他被圍困的部隊是壹個讓他更加焦慮的問題。因為他接到被圍1師師長斯科特將軍的緊急無線電呼叫,報告被圍官兵已經斷水斷糧兩天,無法繼續維持。如果今天不能移除它們,它們可能會崩潰。因此,斯利姆要求孫立人立即渡河進攻和救援,但不能拖到明天。孫立人壹再說明利害關系,然後讓斯利姆轉告司各特,“既然妳們師已經忍耐了兩天,無論如何妳們都要堅持到最後壹天,中國的軍隊必須負責在明天下午6點之前把妳們師完全救出圍城。”史林猶豫了,因為他擔心劉這個具體指揮和部署的負責人會抗拒英國人的生活。劉立即帶他到營部進行涉水檢查。在隆隆的槍炮聲中,劉上校保持著冷靜和獰笑。斯利姆在回憶錄中說:只有優秀聰明的士兵才能在槍林彈雨中無所畏懼。放心它的部署安排。19早晨,進攻開始了。據退伍軍人查說,
拂曉,左翼部隊完全攻占了敵人的壹線陣地,戰鬥轉向了山區。敵人拼命反擊,113團三敗三勝。在敵人優勢兵力的壓迫下,我軍不得不處處提防敵人對己方部隊的偵查。於是我們用各種方法設置疑兵,虛張聲勢,以小部隊擾亂突擊,甚至讓敵人無法判斷我軍的虛實。主攻部隊被山炮、重迫擊炮、重機槍掩護,連連陣亡。三營營長張琦流下最後壹滴血,大喊:兄弟們,殺了他們!聲音。士兵們眼含熱淚,英勇地看著軍官倒下,壹個接壹個地戰鬥到死。壹堆堆屍體堆在地上。這場戰鬥中,戰陣中有壹把白刃,從下午4點壹直持續到下午3點。敵33師全軍覆沒,留下1200余具屍體,節節敗退。13團的800多名戰鬥兵也傷亡過半。下午五點,113團收復仁安羌油田全境,槍炮聲漸漸遠去,敵人明顯在加速撤退。中國首先解救了500多名被俘的英美傳教士和記者,然後歸還了100多輛被敵人偷走的英國輜重車。接著,英軍1師的7000余名步兵、騎兵、炮兵、戰車部隊和1余匹戰馬在中國軍隊的安全掩護下,從左翼撤至培強河北岸。三天的辛苦已經打擾了他們,全中國的官兵豎起大拇指,高呼“中國萬歲”。許多軍官不禁感激涕零,跳起來抱住中國軍官。仁安羌戰役是壹個軍事奇跡。中國的軍隊以少勝多,以客勝主,以少救多。孫立人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成名。有壹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孫立人皺著眉頭說:“妳們這些混蛋,請看。”。去過中國的被活埋。“今後聽從這個命令!仁安羌戰役勝利後,英軍逐漸轉戰印度,新38師由仁安羌調往喬克白當,掩護英軍撤退。仁安羌的捷報震驚英倫三島,迅速傳遍世界,受到同盟國的稱贊。孫立人成了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他後來被羅斯福授予國會勛章。喬治六世國王還授予孫立人榮譽勛章。中國授予他雲人勛章。團副團長齊學啟、團長劉113及各營營長分別由中英兩國政府頒發證書。1992年4月,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美時,還親切慰問了93歲高齡率團指揮部署救援英軍並定居美國的劉,感謝他在50年前的延坪島戰役中拯救英軍的功績。史迪威對孫立人的英勇表現非常滿意。他離開了伊洛瓦底江西線的新38師。為了填補新38師西進造成的空缺,羅命令66軍將新28師從臘戍調至曼德勒接管防守,造成了中國軍隊主力西進,東線空虛的危機。這時,英軍司令斯利姆緊急要求史迪威再派壹支中國軍隊給他,去教導不斷跟蹤英軍進攻的日軍第33師。史迪威慷慨地答應了。在沒有通知5軍軍長杜的情況下,直接下令將200師調往西線,準備再次向英軍示好。史迪威的低估導致了東線守軍的虛弱。日軍第五十六師團突破遠征軍第六道防線,迅速落在日軍後面。
但是日軍已經看出了緬甸戰敗的關鍵:趁著中國主力西線轉移,東線空虛,直搗雲南。4月底,日軍攻占臘戍,切斷滇緬公路,5月1日占領曼德勒。中國軍隊面臨被包圍和殲滅的危險,不得不從緬北開始痛苦的撤退。本文來自時報|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