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2015中央1號文件關於促進農民增收,增加惠農政策的內容有哪些?

2015中央1號文件關於促進農民增收,增加惠農政策的內容有哪些?

二、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強化惠農政策。

中國要想富,農民必須富。富裕農民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增收空間,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幫助農民增收的政策力度,努力保持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的勢頭。

8.優先保證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增加農民收入,必須明確政府在改善農業和農村發展條件方面的責任。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各級財政支出的優先領域,加快建立投入穩定增長機制,不斷增加對農業農村的財政支出,繼續將中央基礎設施投資向農業農村傾斜。優化財政支農支出結構,重點支持農民增收、農村重大改革、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民生改善。轉變投資方式,創新農業資金運行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改革涉農轉移支付制度,下放審批權限,有效整合農業農村財政投入。切實加強涉農資金監管,建立規範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絕任何形式的挪用、層層截留、虛報冒領,確保資金使用見到實效。

9.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有效性。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完善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保持農業補貼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逐步擴大“綠箱”支持政策的實施規模和範圍,調整完善“黃箱”支持政策,充分發揮惠農增收效應。繼續實施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選擇壹些地方進行改革試點,提高補貼的導向性和效率。完善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向主產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擴大節水灌溉設備購置補貼範圍。實施農業生產重大技術措施,推廣補貼政策。實施糧油生產大縣、糧食作物種子生產大縣、生豬調出大縣、牛羊養殖大縣財政獎勵和補貼。擴大現代農業示範區獎補範圍。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耕地保護補償和生態補償制度。

10.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合理水平。繼續實施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重要農產品臨時收儲政策。總結新疆棉花、東北大豆、內蒙古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改進補貼方式,降低運行成本,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農民手中。積極開展農產品價格保險試點。合理確定糧、棉、糖、肉等重要農產品的儲備規模。完善國家儲備糧吞吐調控機制,加強儲備糧監管。實施地方儲備糧規模擴大計劃,建立重要商品交易企業代儲制度,完善食糖企業代儲制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種植面積和產量統計調查,改進成本和價格監測手段。

11.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完善農業服務體系,幫助農民降低成本、控制風險。抓好農業生產全過程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重點支持農民提供代耕代收、統防統治、晾曬倉儲等服務。穩定和加強基層農業推廣等公益性機構,完善經費保障和激勵機制,改善基層農業推廣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充分發揮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參與公益服務。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將主要糧食作物種子生產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中央財政補貼保險的保費應覆蓋直接物化成本。加快研究出臺中央財政對具有地方特色和優勢的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政策。擴大森林保險範圍。支持郵政系統更好地為“三農”服務。創新氣象為農服務機制,促進氣象服務融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12.促進農村壹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支持壹村壹品、壹鄉(縣)產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帶動農民致富。積極開發農業的各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遊、文化、教育價值。支持建設壹批具有歷史、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風景村鎮,打造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遊休閑產品。加大鄉村旅遊休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線上線下營銷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研究制定促進鄉村旅遊休閑發展的用地、財政和金融支持政策,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激活農村要素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13.拓寬農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必須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創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落實同工同酬政策,依法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支付長效機制。確保進城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擴大農民工城鎮社會保險覆蓋面,開展農民工職業病防治救助行動,完善農民工子女在當地接受義務教育和參加高考的相關政策,探索農民工享受城鎮保障性住房的具體措施。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居住證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享受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現階段不允許農民進城落戶與其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掛鉤。引導有技能、有資金、有管理經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實施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降低創業成本和企業負擔。優化中西部中小城鎮產業發展環境,為農民就地轉移就業創造條件。

14.大力推進農村扶貧開發。要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加快農村貧困人口的扶貧步伐。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加快實施片區規劃,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推進精準扶貧,制定和落實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的措施。加強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和基本公共服務,加大用地政策支持力度,實施整村推進、移民搬遷、鄉村旅遊扶貧等項目。扶貧項目審批權原則上要下放到縣、省、市,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建立公示制度,全面公開扶貧對象、資金安排、項目建設等情況。完善社會扶貧組織動員機制,搭建社會參與扶貧開發平臺。完善駐村幫扶幹部制度。加強貧困監測,建立健全貧困縣考核、約束和退出機制。經濟發達地區要不斷提高扶貧開發水平。

參考:2015中央壹號文件全文

/News/list News-15210-2 .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