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怎樣給寶寶補鈣呢?

怎樣給寶寶補鈣呢?

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約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約1%分布在全身細胞以及細胞外液和血液中。鈣建造並強化骨骼及牙齒,維持心臟、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參與凝血過程和炎癥反應,維持酸堿平衡,調節激素水平。

0-6月齡寶寶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母乳餵養的寶寶,每天如果能保證700ml左右的母乳量,配合補充維生素D,就能滿足這個階段的鈣需要量;配方奶餵養的寶寶,每天若能保證700ml以上的配方奶量,配合補充維生素D,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7-12月齡寶寶如何滿足鈣需要量:奶類依舊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營養來源,每天若能保證600ml的母乳(或者配方奶),配合補充維生素D,並且及時合理輔食添加,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1-3歲寶寶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每天若能保證2杯250ml鮮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鮮奶+1杯175ml酸奶),必要時候配合補充維生素D,並且搭配均衡豐富飲食,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4-8歲孩子如何滿足鈣需要量:每天仍需保證2杯250ml鮮奶或者2杯175ml酸奶(或者1杯250ml鮮奶+1杯175ml酸奶),加上均衡 健康 飲食和充足有氧運動,就能滿足本階段的鈣需要量。

簡單說,如果可以通過食物獲取足夠的鈣,就不需要額外補充鈣劑;孩子攝入足夠奶量,輔食添加之後均衡膳食,並且根據需要補充維生素D,通常並不會發生缺鈣;如果因為某些疾病或者選擇特殊膳食和生活方式,僅靠日常食物無法滿足鈣的需求量時,請在醫生和營養師指導下補充鈣劑;另外,需要註意,過高的鈣攝入會影響其他元素吸收,千萬不要自行額外補充;選鈣劑看鈣成分的含量而不是鈣化合物成分的含量,市售常見的兒童鈣劑有乳鈣、碳酸鈣、葡萄糖酸鈣,其中乳鈣和葡萄糖酸鈣的鈣成分含量較低,並不適合用於補鈣,碳酸鈣的鈣成分含量較高,吸收需要胃酸參與因此最好隨餐服用,但因為是固體片劑給孩子服用起來也並不方便。

補鈣這個真的是很重要,小寶寶從出生15天起,是需要遵醫囑,補充魚肝油或者鈣粉的。記得我小孩壹周歲左右的時候,因為沒有及時補鈣,主要是我時常忘記給他吃魚肝油,肋骨有點輕微外翻。讓我很是後悔,覺得很對不起寶寶。

所以不要認為是母乳餵養,就放松給寶寶補充魚肝油或者鈣粉。如果是奶粉餵養的話,就更需要及時給寶寶補充包括各種微量元素。

但也不可以盲目補充,以免造成過量,可以每半年去醫院做壹次微量元素的檢測。再按醫生給的建議補充。

補鈣,這是壹個被無數中國父母重視但又存在深深誤解的問題。鈣對於寶寶來說,絕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補點反正沒壞處”,不當補鈣非但對寶寶的 健康 無益,還會幹擾其他營養素的吸收,因此,補鈣絕對不能隨便進行,更不能主觀臆斷。給寶寶額外補充鈣劑是建立在寶寶真的缺鈣的基礎上的,但只要寶寶每日能夠攝入足夠的奶量和充足的維生素D,在飯菜的搭配上註意營養豐富、均衡膳食的話,19月齡的寶寶大多不需要額外補鈣。

壹般來說,19月齡的寶寶每天的奶量攝入應不低於600ml,能夠從奶類中攝入足夠生長發育所需的鈣質。只要有充足的奶類攝入,4歲前的幼兒可以從每日正常的飲食中獲得足夠的鈣元素,如果沒有特定的表征支持,壹般沒有必須補鈣的需求。盲目補鈣,會讓過多的鈣元素進入寶寶的身體,既會引起寶寶便秘,還會幹擾其他二價元素(鎂、鋅等)的吸收,補鈣壹段時間後,身體就會出現其他營養素缺乏的情況。寶寶如果繼續母乳餵養,應該繼續每日按量服用維生素D制劑,從而促進身體吸收並利用鈣元素。

對這壹時期的寶寶來說,奶類在寶寶的食譜中不再承擔“主食”的角色,寶寶飯菜應逐漸開始“挑大梁”。壹般來說,1.5-3歲的寶寶每天的奶類攝入不低於500-600ml即可,奶類不僅包括母乳、配方奶粉和液態奶,還包括酸奶、奶酪、幹酪等牛奶制品,這些都是寶寶優質鈣質的來源。有些家長認為奶類攝入的越多就越好,這種想法是有誤的,對1.5-3歲的寶寶來說,要把握好奶類攝入的量。過多攝入奶類,就會減少飯菜和水果的食用,使寶寶不能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而飯菜吃得過多,又會減少寶寶的奶量,使寶寶缺鈣,所以這就離不開家長的把握。

在所有 育兒 難題中,“補鈣”排第二,大概沒有誰能排第壹。

大家壹定會被各種專家這麽科普過:

今天說《要想活得好,補鈣補到老》,明天說《妳補鈣就是在浪費錢,壓根不用補!》,讓人壹臉懵逼。

所以寶寶究竟該不該補鈣?該如何補鈣?

下次再有人忽悠妳,用這篇文章分分鐘把那些賣保健品的銷售懟到墻壁上!

01

“全民缺鈣”是真的嗎?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母嬰圈很流行批判“補鈣”的問題。那“全民缺鈣”的說法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1992年,衛生部公布的第三次《中國居民營養與衛生》中提到了中國人鈣攝取不足,由此便開始了浩浩蕩蕩的補鈣大潮。

問題是喊了這麽多年口號,現在我們還缺鈣嗎?

第五次中國第五次總膳食研究(2009~2015)表明,中國人均鈣營養為492mg/d,僅為成人推薦日供給量的61.5%。

所以從數據上看,“全民缺鈣”是有壹定的科學依據的。

02

補鈣不對,寶寶受罪

在“全民缺鈣”的大環境下,怎麽判斷寶寶到底缺不缺鈣是個大難題。

假如妳家寶寶有以下癥狀,就很可能有缺鈣的風險。

但!是!

也別太天真地以為出現以上癥狀的寶寶都缺鈣,國內外專業兒科醫生判斷寶寶是否缺鈣的標準,除了參考以上的癥狀之外,還要考慮寶寶每日的鈣攝取量。

給寶寶盲目補鈣,造成鈣攝入過量的危害可不是鬧著玩的。

國藥監局在2016年發的《補鈣過量,反而影響兒童發育》的文章中指出補鈣過量對寶寶 健康 也是有很大威脅。

03

寶寶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鈣

缺鈣不行,過量補鈣也不行,所以寶寶每天究竟需要多少鈣?

根據衛生部推薦、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算,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後 6 個月內壹般不用補充鈣劑。

對孩子來說,由於迅速成長發育的需求,4歲之後就幾乎和成年人需要等量的鈣了。

04

如何給寶寶補鈣

寶寶補鈣主要有兩種方式:食物和鈣劑。

食物攝取

給寶寶補鈣食物是首選,寶寶7個月以後,可以選擇含鈣高的食材適量增加到輔食裏。

包媽整理了外網的“十大高鈣食物排行榜”,妞們PICK壹下!

給寶寶補鈣,除了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外,奶酪沙丁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極具中國特色的芝麻醬也是補鈣聖品,寶寶的輔食中加壹勺,含鈣量up!

鈣劑攝取

如果有明顯的缺乏癥,且無法保證從食物中攝取到足夠的鈣營養,服用鈣片也是壹種可行的選擇。

壹般而言,鈣片常見的類型有“碳酸鈣”、“檸檬酸鈣”等,還有添加了維生素A和D的液體鈣等,但這幾種鈣制劑的吸收率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區別。

鈣的吸收率是有限制的,補鈣時最好選擇小劑量的產品,每次補充 200 300mg鈣,比壹天集中服用壹次鈣更能被人體吸收。

05

寶寶補鈣的常見誤區

1、補鈣只考慮各種鈣片 / 鈣劑

沒有明確的缺乏癥,增加鈣的攝入應該從優化膳食結構入手,其次才考慮鈣補充劑。

食物中攝取鈣的吸收率更高,更有助於寶寶營養均衡。

2、喝骨頭湯補鈣能補鈣

從前面的“十大高鈣食物排行榜”上看,補鈣基本沒骨頭湯啥事。骨頭的確含鈣,但是鈣不溶於湯中,所以靠骨頭湯補鈣的念頭趁早掐滅吧。

3、豆漿是高鈣食品

很多家長覺得豆漿植物蛋白多,飽和脂肪酸少,所以會用豆漿代替牛奶。實際上豆漿的含鈣量只有牛奶的1/10,二者各有所長,沒法相互替代。

4、不重視維生素D的攝入

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而言,奶制品在食物中占很大比例,缺鈣多數是因為維生素D不足而導致的。

嬰兒出生後的15天就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D。

怎樣確定小兒是否缺鈣?

多汗,但與溫度無關,特別入睡後頭部出汗 。

哭鬧不止,夜驚,醒後哭鬧難入睡。

出牙延遲,牙齒參差不齊,易松動、崩折、過早脫落。

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活潑。

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後仍不閉合。

如何正確地給孩子補鈣

首先是要保障孩子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才有利於鈣劑的吸收。

給孩子服用鈣劑,最好是在在飯前、飯後2 3小時或睡前服。

分次補鈣比壹次補進去的效果要好。

鈣遇見草酸會形成草酸鈣,不容易被吸收。故不要在孩子吃完植物性的食物後補鈣,這樣會降低鈣的吸收率。最好把蔬菜放到熱水中燙壹下,可以減少草酸含量。

避免把鈣劑放到牛奶、米湯或稀粥等食物中 。正常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在30%到40%,牛奶是50%左右。鈣越多的時候,吸收率越低,因此,最好是分開吃。

鈣劑不可與油脂類食物同吃,油脂分解之後生成的脂肪酸與鈣結合形成奶塊,不容易被腸道吸收。

多吃酸性食物,因鈣易溶於酸性溶液,在堿性環境則形成難溶的鈣鹽,故多吃酸性水果、果汁、果泥、乳酸、氨基酸等能促進鈣的吸收.

謝謝!我個人認為剛出生的孩子,如果母乳餵養,無須補鈣。隨著嬰幼兒逐漸長大,除吃母乳外,可以給孩子附加壹些米糊,菜粥之類的食品。蔬菜裏面含有各種維生素、鈣、礦物質、綠葉菜含硒等。如果孩子經醫生檢測需要補鈣,遵醫囑便是了。切記自己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嬰幼兒曬曬太陽也可以自然補鈣。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鈣質是寶寶成長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之壹,特別是骨骼與牙齒,組成成分高達99%都是鈣質。蜜桃姐姐來讓父母知道如何幫助寶寶正確補鈣。

聰明補鈣,寶寶好頭壯壯

0 5歲(即學齡前)幼兒壹天鈣質足夠攝取量為300毫克(0 6個月)、400毫克(7 12個月)、500毫克(1 3歲)、600毫克(4 6歲)。

對於0 6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母乳或配方奶是唯壹的營養能量來源,同時也是鈣質主要來源,又因這時期對於鈣質的吸收率最高(高達60%),多半不太會有鈣質缺乏的問題;7個月後開始則屬於副食品階段,除了奶類之外,小魚幹、傳統豆腐、豆幹、海帶、木耳、黑芝麻、深綠蔬菜等均含有豐富的鈣含量,媽媽為孩子準備副食品除了多利用上述食材之外,也可以參考以下的高鈣食物建議表哦~

此外,爸媽在準備寶寶餐點時,除了挑選高鈣食材外,維生素C、K與D可提升人體對於鈣質的吸收率,家長可以自行搭配給寶寶食用,包括維生素C的番石榴、小西紅柿、橙子、橘子、奇異果、草莓;維生素K的葉綠色蔬菜,例如:菠菜、甘藍等;維生素D則有動物性食品,像是魚肝、魚油,或額外添加維生素D的食品,另透過陽光日照皮膚也可自行合成。

除了幫寶寶補充鈣質或搭配有助於吸收的食物之外,爸媽應該要註意 “避免會抑制鈣質吸收的成分”,高鈉食品、高脂肉類、草酸、植酸、磷酸、咖啡因、過量纖維質與碳酸飲料等皆會加速鈣質流失,家長應盡量避免讓孩子攝取這類的食物。

爸媽對於鈣質有了基本常識後,只要幫助寶寶做到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並且固定安排戶外活動,使其有機會藉由日曬來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生成,就是達到強健骨骼的根本之道。

不知道寶寶多大了?是否因為出現什麽癥狀而認為需要補鈣呢?其實很多時候寶寶出現的壹些癥狀(枕禿、出汗、夜醒、出牙晚等)都不壹定是缺鈣,有的和鈣壹點關系都沒有,比如枕禿主要是因為嬰兒平躺時間久,愛左右轉頭再加上頭部愛出汗,枕部頭發減少――枕禿。

如果是0-6個月的寶寶,純母乳餵養,奶量充足只要每天補充400IU的vd就可以了,因為母乳的含量比較低,缺乏vd會影響鈣的吸收;配方奶粉餵養壹般都不需要額外補充,因為配方粉是完全按照寶寶的需求設計的,混合餵養,若攝入配方粉達每天600-700毫升,也可不用補。

如果是6-12個月的寶寶:添加輔食後只要均衡營養、母乳或者配方奶充足,不需要補鈣,但是壹直母乳的要吃vd;

如果是1歲以上寶寶:每天喝300毫升~400ml以上全脂鮮奶或配方奶或等量的酸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包括豆類、深綠色蔬菜、蝦皮等,不需要額外補鈣;但是飲食不均衡偏食寶寶建議補充,可以選擇寶寶適合的補充劑。

鈣並非越多越好,在給寶寶補鈣之前,壹定要有專業人士告訴您,您的寶寶缺鈣了,或是鈣量不足,並有相關的證明,否則不要輕易給寶寶補鈣。

尤其是寶寶時期,母乳或配方奶粉裏鈣的含量是夠寶寶的用量,所以沒有必要額外補充鈣劑,大壹些的寶寶,在飲食上給與補充,鈣含量高的食物:牛奶,豆制品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壹般寶寶缺鈣不是因為提供鈣的缺乏,而是因為吸收不好,鈣是需要維生素D3來促進吸收的,所以補鈣可以先不VD,寶寶如果是卻VD而導致的鈣吸收不好,補充再多的鈣也沒有。

因為VD壹般很難在飲食中獲取,所以壹般寶寶是缺VD而不是缺鈣。因此家長要給寶寶補充VD。VD是需要在太陽的照射下用皮膚合成,所以大家多帶寶寶去曬曬太陽。(大家看看每天在田裏幹活的農名,也沒見補鈣,但個個都不缺鈣。)

您好,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妳,我是壹名主管藥師,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所幫助,歡迎關註。有任何用藥方面的問題,請留言或者私信,必定回復!!

關於寶寶要不要補鈣,怎麽補鈣,是每個家長都較為關心的問題。

鈣是人體內最為豐富的礦物質,幾乎參與所有的生命過程,是骨骼,牙齒最主要的礦物成分。

兒童缺鈣主要會引起營養性佝僂病,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如何判斷是否缺鈣

1. 血鈣

血鈣理論上比較穩定,通常不作為鈣營養檢測的指標,只具有參考意義,不作為缺鈣與否的判定依據,要結合其他臨床癥狀。

2. 尿鈣

在兒童的快速生長期,因為攝入的鈣大多被機體利用,尿中的鈣水平難以反應真實的鈣營養狀況。尿鈣可以作為鈣代謝和鈣生物利用度的指標,通常不作為鈣營養的評價指標。

3. 離子鈣測定

離子鈣在人體內含量極少,檢測值不具有營養意義上的鈣營養監測。

重點

4. 骨密度和骨礦物質

鈣是人體骨骼的主要結構成分,人體內的鈣99%儲備在骨骼,同時也是調控血鈣的儲備鈣。因此,檢測骨骼鈣能比較準確反映鈣的營養狀況。

但是目前沒有直接檢測骨骼鈣的方法,間接的檢測方法有X線光密度法,單光子吸收法,雙光子吸收法,雙能X線吸收法,定量 CT法、定量超聲技術等。

目前國內多用定量超聲技術檢測骨骼鈣。價廉,方便,無輻射。

如何合理補鈣?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生活和飲食習慣,需要補鈣的量也不壹樣。

2013年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的鈣攝入量

0-6 個月嬰兒為200mg/日,

7-12個月為250mg/日,

1歲以上為600mg/日

4歲以上為800mg/日,

7 歲以上為800mg/日,

11歲以上為1000mg/日。

鈣的來源

奶類是兒童最主要和最好的鈣源,鼓勵母乳餵養,母親也可適量補充鈣。

豆類食品含鈣量比較豐富,吸收好。

綠葉蔬菜也含有鈣,但吸收差。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鈣劑

補鈣註意事項:

補鈣時要有壹定量的蛋白質攝入

補鈣時最好不要吃高膳食纖維食物

要註意同時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K2,微量元素鐵和鋅

長期充足的補鈣比短期大量補鈣效果更好

手打不易,請您動動手指 ,點擊關註。

以上僅供參考,不作為用藥或診斷依據,具體請到正規醫院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