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口號是尊王攘夷。
壹、諸侯爭霸的原因:
1、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坐大。周天子失去了天下***主地位。這是爭霸的前提。
2、宗法分封制破壞。
3、經濟上:春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鐵器、牛耕的使用)各地發展不平衡是諸侯爭霸的發生重要原因。
4、爭奪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以及對其它諸侯國的支配權。
二、諸侯爭霸的影響
利處:爭霸戰爭打破了列國的分野,逐漸泯滅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國,東方以齊國,北方以晉國、燕國,西方以秦國幾個融合的中心。隨著民族交往聯系的頻繁,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社會經濟獲得了飛躍的發展,各族***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軌跡。
弊端:爭霸戰爭連年不斷,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人民遭受極大災難。
春秋時期發生的重大事件:
1、弭兵會盟
春秋時期的兩次重要的外交事件。
春秋時期發生的重要外交事件***有兩次,分別在公元前579年和公元前546年,宋國執政華元、向戌兩次召集晉、楚兩國在宋會盟,平分霸權。
公元前546年7月,宋國大夫向戌約晉、楚兩國在宋國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開會,晉、楚、宋、衛、魯、陳、鄭等14國有勢力的大夫參加會議。
會議約定各國間停止戰爭,奉晉、楚兩國為***同霸主,除齊、秦兩國外,其他各國必須向晉、楚兩國納貢,誰破壞協議,各國***討之。宋國發動的弭兵會盟,推動了春秋歷史進程。弭兵運動的成功,反映了弱小宋國在外交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和取得的重大勝利。
2、吳越爭霸
春秋晚期,吳國和越國之間進行的爭霸之戰。
吳王闔閭,於公元前515年,重用伍子胥和孫武,整治國家。公元前505年,吳攻占楚國郢都。越乘吳入楚而伐吳,在槜李大敗吳軍,闔閭受傷而死,其子夫差繼位。公元前494年,吳伐越,敗越軍於夫椒,越王勾踐求和,忍辱負重3年後回國。
夫差滿以為已解後顧之憂,便揮師北上,爭霸中原。當夫差在黃池大會諸侯與晉國爭霸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在文種和範蠡的輔佐下,最終乘機滅吳雪恥。至此,越王勾踐北上會諸侯於徐州,成為春秋時期最後壹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