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說大鵬要飛到南冥去,借助的是海上的大風。“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中國古代有“六月海動”的說法,“海動”就是“海運”。莊子說“翼若垂天之雲”、背“不知其幾千裏也”的大鵬要飛到南冥去,要借助六月在海上生成的大風。
“重言”是莊子文章的重要特點,所以莊周又說有壹本專門記錄奇聞奇事的書叫《齊諧》,上面也記錄了大鵬鳥要從北冥飛到南冥去這件事兒。我壹直覺得莊周先生真了不得,是個全才,不僅博學多聞,而且在很多方面還應該是行家裏手。我們都看過趙忠祥先生解說的電視片《動物世界》裏天鵝在水面上起飛的情景,天鵝用力拍打翅膀,在水面上滑翔,翼展寬、用力猛、水花飛濺……每次讀講《逍遙遊》,讀講到“水擊三千裏”時,我都會想到這樣的畫面,這實在是莊子筆下大鵬起飛的具體而微者。
但鵬的體型實在太大了,要想飛到南冥去單靠雙翅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莊先生壹定是知道空氣動力學的,也壹定有放風箏的經驗。小時候放風箏,放越大的風箏在曠野上迎著風奔跑的距離就越長,而越大的風箏也只有飛得越高才飛得越平穩、越遠,高遠到只能看到壹個小小的黑點。所以莊子說大鵬鳥是拍動巨翼盤旋而上的,而且壹直盤旋而上至九萬裏的高空(平流層),才迎著六月從東南大海吹來的大風飛到南冥去。
學過地理,我們都知道每年六月在我國東南沿海正刮東南季風,而莊子說大鵬“去以六月息者也”,很顯然,老先生不僅是壹個放風箏的高手,也是壹個資深的氣象地理學家。壹段讀起來荒唐絕倫的文字寫得卻有理有據,合絲合扣。
寫了這麽多的廢話,我想說的是大鵬是乘著六月從西太平洋上吹來的東南季風(也包括臺風)飛到南冥去的。
看來只有飛到南冥的壯誌雄心是不夠的,還要有好的時機和必要的幫助。馬雲先生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壹實現了呢。這是混賬透頂的壹句話,極容易給單純的孩子們以誤導:只要做上壹兩個美夢,喊上壹兩句礪誌的口號,就能成就人生的輝煌。而事實上,從鯤物化為鵬,鵬待時而飛、乘風南適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壹個人要想成就人生的卓越,首先要誌存高遠;其次還要積蓄力量、砥礪意誌;當然還要等待時機,把握、利用好機會和必不可少的外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