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常識
CIS是什麽?
CI這個詞對於中國的大多數設計師和企業來說都很熟悉。CI(corporate identity)就是我們所說的企業識別系統。CI起源於歐洲,成長於美國,深化於日本。CI作為企業的識別系統,通常包括MI心智識別、BI行為識別和VI視覺識別。
1,心靈認同:
心智認同是企業識別系統的核心。它不僅是企業管理的目的和方針,也是壹種鮮明的文化價值觀。對外是企業認同的尺度,對內是企業內部的凝聚力。該系統的CI項目從思想認同開始,是理論結構和操作程序的起點。
企業理念認同是CIS開發和實施的關鍵。壹個完善的企業識別系統能否成功開發,主要取決於心智認同的建立和堅持。只有將這種思想體系延伸到動態的企業活動和靜態的視覺傳達設計中,才能完美地塑造出獨特的企業形象。
壹個企業的理念識別系統包括四項:企業使命、管理理念、行為規範和活動領域。
(1)企業使命
企業使命是企業思想認同的最基本出發點,也是企業行動的動力。只有樹立明確的使命感,才能滿足企業成員的自我實現需求,不斷激發他們的創造熱情,贏得公眾更普遍、更持久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企業即使在經營,也會死氣沈沈或者瀕臨破產。
(2)管理哲學
管理哲學是以什麽樣的理念來管理企業的基本管理方針和價值觀。“怎麽做”是壹個企業的管理理念,是企業內部人際交往和企業外部經營活動中所追求的價值標準和指導原則。經營理念是企業個性化的基礎,是企業文化的靈魂和神經中樞,是企業整體設計和整體信息選擇的綜合方法,是企業壹切行為的邏輯起點。它是在生產經營中逐漸形成的,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的特點。美國IBM堅信“原則是壹個組織唯壹的聖書”。
(3)行為準則
行為準則是企業中員工參與經營活動的壹系列標準和規則,體現了企業對員工的具體要求。具體包括服務公約、勞動紀律、工作守則、行為準則、操作規程、考勤制度等。
(4)活動領域
英語中的領域是指企業應該開展活動的技術範圍或商品領域。企業使命、管理理念和行為準則屬於企業理念的理論範疇。將企業理念的應用形式具體落實和體現在壹定的活動中。
(1)標語、口號(2)廣告(3)企業歌曲(4)企業格言(5)規章制度和手冊
總之,企業理念的實踐範疇和表現形式不僅限於這些。重要的是企業在導入CIS的過程中,要善於創造符合企業實際、具有個性特征的企業心智認同詞匯,使企業理念在國內外公眾中更好更快地傳播。
2.行為識別:
行為識別是企業CI系統中的“實踐”,是企業理念訴諸於策劃的行為方式,表現在組織制度、管理培訓、行為準則、公共關系、營銷活動和公益事業中,所有內外部傳播組織都通過活動來體現或執行理念。在CIS中,行為識別是最廣泛的領域,也是迄今為止理論探討缺乏系統性的範疇。
企業行為或活動識別應具備以下特征:
壹是行為(活動)認同的統壹。首先,企業的壹切行為(活動)都應該與企業的理念(MI)高度壹致,不能與企業的經營理念相違背。其次,企業的壹切行為(活動)應該是上下壹致的,即企業所有員工、所有部門開展的壹切活動都要圍繞壹個中心,即服務於企業的良好形象。任何違背這壹目標的事情都會損害或破壞企業形象的統壹性。
二是企業行為(活動)識別的唯壹性。企業要想在與林等對手的商戰中取勝,就要以企業理念為導向,對企業的行為(活動)識別體現出與其他企業不同的個性,而這種獨特的個性正是公眾識別企業的基礎,否則就容易陷入冷漠的境界,企業就會淹沒在商品的海洋中。因此,企業應該註意建立企業活動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因為消費者正是通過這種獨特的活動來了解企業的。
根據從列中區分類別的簡單方法,行為識別因素可以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
內部:
(1)幹部教育;(2)員工教育、服務態度、電話禮貌、接聽技巧、服務水平和工作精神;
(3)生產福利;(4)工作環境;(5)內部操作;(六)生產設備;
(7)廢棄物處理及公害對策;(8)研發。
外部:
(1)市場調查;(2)產品開發;(3)公眾與公眾的關系;(4)促銷活動;(5)流通對策;
(6)代理商、金融業、股市對策;(七)公益文化活動。
《企業管理與公眾關系理論》討論了行為識別涉及的許多問題。但在範疇和角度上與他們不同。與企業管理中對員工行為的思考不同,CI行為識別側重於員工行為在企業中的溝通作用,與公共關系中討論的員工行為不同,CI行為識別的意義在於構建行為識別的壹致性和差異性。壹兩次成功的公關活動並不壹定有行為認同的表現。關鍵是看妳是否具有認同的統壹效果,是否有助於CI關系中智力整合的構建。
從傳播的角度看,CI行為識別按傳播的性質和渠道可分為企業內部和外部行為識別。內部行為識別是外部行為(活動)識別的基礎;外部行為(活動)認知是內部行為認知的延伸和擴展。
組織行為是行為識別的合理組成部分,組織行為的組織化本身成為行為識別的有效標誌,具有內部識別和外部識別的功能。
3.視覺識別:
視覺識別通過靜態、具體的視覺傳達形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向社會傳遞企業理念和價值觀,樹立企業統壹的識別形象。視覺識別系統由基礎設計元素和應用設計元素兩部分組成,是企業形象最直接、最直觀的表達。
企業視覺識別系統,即VI系統,是CI整體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屬於國際通用設計,壹般包括基礎層和應用層兩個部分,反映企業形象,使公眾對企業想要傳達的信息壹目了然。
企業形象設計必須把握內在的同壹性和外在的差異性,即整個VI系統(包括基礎系統和應用系統)必須是完整的、統壹的、通用的,同時又要彰顯個性,與眾不同。
視覺識別的特點是:重視視覺沖擊力,強調統壹的標準符號,追求簡潔。
壹套完整的VI壹般包括基礎部分和應用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LOGO的開發。企業標誌是VI系統的核心,是企業文化、經營理念、企業宗旨和目標的提煉;在VI系統中,logo是使用最廣泛、出現頻率最高的元素,具有調動壹切視覺設計元素的主導力量。創意的象征,其主題取自企業的主題素材。通常作為企業形象的另壹部分,是企業的輔助標識,即利用壹些視覺圖形輔助企業標識,強化企業性格,表達產品和服務的特點;
20世紀50年代左右,視覺識別(VI)在美國興起。
其背景受到美國“汽車文化”的影響。當時高速公路網已經形成,這對道路交通標誌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適應高速行駛和復雜的行駛路徑,出現了統壹簡潔的交通識別符號。美國的營銷人員將這壹概念轉移到商業傳播中,認為消費者就像高速行駛的司機,面對娛樂中心復雜的識別環境,因此有競爭力的公司需要簡潔統壹的符號來抓住消費者(以及所有相關受眾)的註意力。
這種標準符號系統的思想也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公共場合。
視覺信息傳播在整個傳播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公司識別主要以視覺圖形為主。其基本要素包括:商標、標準色、標準字等。IBM和麥當勞是現階段使用VI的美國公司的代表。
形象內涵:
什麽是形象?它是壹種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動的具體活動和姿態。企業形象是人們對企業的壹種看法。
企業形象是決定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壹。企業形象的構成,即其內涵,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物質表現。包括辦公設施、設備、產品質量、環境、集團logo、裝修、資金實力等等。最重要的是產品質量,這是樹立企業形象的核心,也是第壹印象。
2.社會表現。包括企業人員、人才陣容、技術實力、經濟效益、工作效率、公共關系、管理水平等。最重要的是員工的素質。
3.精神表達。包括企業的信念、道德標準和口號精神,
企業形象的要素主要取決於內在的精神品質,企業形象的要素體現在產品形象、環境形象、員工形象、企業家形象、公共關系形象、社會形象和整體形象。
導入配置項的原則:
戰略原則;
國有化原則;
堅持個性化
同壹性原則;
5.系統化原則;
6.溝通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