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對於初學者還是專業健美運動員,健美訓練中的八大要素都是決定訓練是否有效的關鍵要素。對此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
八要素指的是1,位置2,動作3,組數4,頻率5,重量6,組間隔7,速度8,頻率。下面簡單描述壹下。
1,地點
指在壹次鍛煉中要訓練的肌肉部位。對於初學者來說,part的概念比較粗糙和籠統。如胸肌、背肌、二頭肌。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零件的概念(含義)應該更加詳細和準確。比如胸大肌的上緣、下緣、中束、外緣、內緣、下外角、下內角。
2.行動
據說訓練某個肌肉群的時候,要用到幾個練習。對於初學者來說,每個部位壹次做1-2個練習就夠了。對於運動員來說,有時某個部位的訓練動作多達6-8個。
3.組數
在健美訓練中,每個動作的組數從1和2到7、8甚至十幾組不等。要看訓練階段,目的,水平。壹般來說,初學者每個動作做1-4組,中高級運動員和健美運動員做4-6組/動作。
4.次數
指的是壹組練習在力竭時可以完成的重復次數。(也叫有效次數)壹般4次以內用來提高力量。5-15次適中,可以用來增加肌肉體積和圍度。16倍以上為倍數,多用於改善肌肉分離度、細度、減脂。
5.重量
指訓練中使用的重量(通常根據不同的動作,與肌肉的實際阻力負荷不同)。如果以最大重量(用盡全力壹次能舉起的重量)為參考,超過最大重量的85%為大重量;65%-80%是中等重量;65%以下的權重是小權重。中等和大重量的訓練可以增加力量和肌肉圍度。中小重量的訓練可以提高肌肉的清晰度、分離度和精細度,減少部分脂肪。
6.分組的組段
這是壹個不太被重視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指前壹組和後壹組之間的休息時間。這個時間其實是壹個不定時間,不是30秒或者1分鐘。在實際訓練中,要看我的年齡,練出來的肌肉大小,以及我當時的身體狀況。壹般以心率為準。當心率回到極限心率(220-我的年齡)的50-60%時,就可以開始下壹組訓練了。(當然,在正常健康狀態下)通常情況下,短間隔約20-40秒,中間隔約1分鐘,長間隔超過1分鐘。
7.速度
指做操的速度(包括起伏的全過程)。壹般每個動作的爆發速度在1秒以下為快,1-2秒左右為中速,3秒以上為慢速。健美訓練壹般采用勻速慢中速。做操時在各種擺動動作和自由落體動作中利用慣性是不對的。
8.頻率
練習頻率是指壹周訓練幾次。根據訓練水平的不同,練習的頻率也不同。通常初學者可以每周練習3次,中級練習者可以每周練習3-4次,高水平運動員可以在賽季中每天練習甚至每天2次。但對於某個肌肉群,訓練頻率不宜過於頻繁,級別越高,每周訓練次數越少。因為實驗表明,壹次劇烈的大運動量訓練後,身體機能處於下降水平2-3天,3-5天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水平,過度恢復需要5-8天!所以很多高水平的優秀運動員都是采用每周只訓練壹次各個肌肉群的方法進行常規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