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設市有兩大好處,壹個是市裏的體制機制、政策更靈活,未來自主權更大。而縣對農業、耕地保護等要求更嚴格,縣改市後對城市建設發展空間更為有利。
另壹個是撤縣設市後,有利於鄒平城區規模擴大,產業之間相互融合,加快服務業發展,為下壹步機制體制的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提供機遇,更有利於人的集聚。
設市路徑
當前,對於“撤縣設市”的路徑有兩種爭議,壹種是“整體設市”,即“縣改市”;還有壹種“切塊設市”,即“縣管市”。兩種路徑都各有利弊,不過綜合來看,“整體設市”,即“縣改市”更符合當前中國國情,可適當恢復。
“切塊設市”是指對於人口大縣,同時有實力較強的非縣城所在地的鎮,如果具備條件,以實力較強的非縣城所在地的鎮為中心城區,將周邊壹定空間範圍內的鄉鎮劃出,單獨設立縣級市。“整體設市”就是將壹個縣級行政單元整體改為縣級市,即“縣改市”。
這兩種路徑各有其適用範圍和優勢,“切塊設市”有助於人口大縣的均衡發展,但其難點是新設壹個縣級建制,容易造成行政機構和人員冗余,同時切塊設市的空間劃分也存在壹定難度。而“整體設市”不會增加縣級建制,行政區劃調整的難度小。
(壹)撤縣設市有利於提高知名度,形成“橫空出世”的效果
撤縣設市第壹個好處便是借此可以廣泛宣傳,造成輿論氛圍。為地方提供壹次全國揚名的機會和在全國媒體上免費做廣告的機會。
(二)市比縣有更優惠的待遇和更高的標準
壹是撤縣設市後市財政比縣財政可以獲得更多的周轉資金,並且有壹筆可觀的城市建設費用;二是在財稅分成上,市比縣可截留更多的財稅資金;三是在人員編制上市比縣可以多設壹些機構,多安排壹些職務和人員;四是縣級市市委書記通常為上級黨委常委,而縣委書記很少有進上級黨委常委的;五是各類公職人員在縣改市後可增加工資補貼或適當調高級別
(三)市更註重城市建設,縣更重視農業和農村
設市城市更註重城市建設,即二產和三產發展是設市城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重點,縣政府工作重點是農業,主要為“三農”問題,上級政府在考核時市和縣時,二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考核市的考核分值重點在城市建設方面,而考核縣的分值主要集中在大農業方面。
(四)市與縣在管理體制上有所不同
設市城市城區壹般都設立街道辦事處,作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街道辦事處機構相對精簡,不設人大,工作重點在社區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