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人權紀錄說,美國有色人種普遍貧困,生存狀況遠不如白人。據英國《衛報》2004年10月9日報道,2002年,白人家庭凈資產是8.8萬美元,是拉美裔家庭的11倍,接近非裔家庭的15倍。
據統計,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黑人人數是白人的3倍。黑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比白人少6歲。
紀錄指出,美國的少數民族受到就業和職業歧視。據《今日美國報》2004年5月5日報道,2003年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收到有關工作場所種族偏見方面的指控29000件。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數字表明,到2004年11月,黑人的失業率為10.8%,白人是4.7%,前者是後者的兩倍多。
來自於至少38個國家的未成年人從事著奴隸性勞動。在美國無力負擔醫療保險的4500萬人中,700萬是非洲裔美國人,占美國非洲裔人口總數的近五分之壹,這個比例比白人高77%。《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2004年3月29日的壹篇文章指出,《獨立宣言》稱人類生而平等,而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對這壹“立國之本”的侮辱。
紀錄說,美國學校普遍盛行種族隔離式教育。美國南方有八分之壹的黑人學生上的是黑人學生占99%的學校,約有三分之壹的黑人學生上的是少數民族占90%以上的學校;在北方,超過壹半以上的黑人學生上這種黑人和少數民族學生占絕大多數的學校。
紀錄說,美國大學校園種族主義擡頭。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迪亞波羅河谷社區學院接連發現法西斯標語口號及白人至上主義標語口號,還包括使用武器和語言進行威脅。在加州小聖羅斯學院,校報刊載專欄文章攻擊猶太人,引發抗議風潮;網站聊天室被白人至上主義分子占領。在達特茅斯學院,白人女生在籌款活動中拍賣“黑奴”。在南密西西比大學,壹批白人在美式足球比賽結束後高喊種族主義口號,攻擊4名黑人學生。在只有55名黑人學生的密歇根州奧利維特大學,有51名黑人學生在發生種族暴力事件及騷擾事件後退學。
紀錄顯示,美國種族偏見和偏執造成社會矛盾激化,仇恨犯罪增加。據美國聯邦調查局2004年11月22日公布的對16%的執法單位有關報告的統計,2003年美國發生的總***7489件仇恨犯罪案中,有3844宗與族裔仇恨有關。其中,針對黑人的族裔仇恨犯罪案達2548宗,占51.4%,是針對其他所有種族的此類犯罪總數的兩倍多,有3150名黑人成為受害者。而犯罪人當中62.3%是白人。
《洛杉磯時報》2004年5月3日報道,受“9·11”事件及伊拉克戰爭影響,2003年,全美***發生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1019起,同比增長69%。加州針對穆斯林的仇恨事件***221起,同比增長近3倍。 紀錄指出,美國司法領域種族歧視司空見慣。有色人種被判刑和在監獄中被關押的比例明顯高於白人。根據美國司法部2004年11月公布的報告,有色人種占美國在押囚犯人數的70%以上。
到2003年底,美國聯邦和州監獄關押的被判處1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40萬名犯人中,44%是黑人。犯同樣的罪,黑人平均服刑期比白人長6個月,黑人被逮捕後被關進監獄的可能性比白人大3倍,而且黑人犯罪比白人更難得到緩刑。
紀錄說,“9·11”事件後,美國借國土安全的名義公開限制公民權利,通過監聽電話、追查訪問過的網站、監控金融資金轉移等多種手段,監視公民的壹舉壹動,而少數民族、外國人、移民成為主要受害者。
據統計,“9·11”事件以後,全美***3200萬人曾面對種族歧視性調查問題。受到歧視性調查的人中,非洲裔最多,占47%,其次為拉丁裔、亞裔,白人僅為3%。2004年11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宣布,壹年來,已有157281名移民被遣返,比去年增加了8%,創下了新的紀錄。逮捕的無證件外國人也增加了112%。
另據報道,去年開始,在舊金山、巴爾的摩、費城、邁阿密、聖保羅、丹佛、堪薩斯和波特蘭等許多州的城市,每天有幾十名來自墨西哥或其他國家的移民被逮捕,並像嫌犯壹樣被強行帶上沈重的電子腳鐐。這種對待非法移民如同對待刑事罪犯的做法已經成為全國性的趨勢。恐怖分子和非法移民的定義界限已經變得非常模糊。
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現狀 種族主義的隱居
國際先驅導報波士頓特約記者楊壹帆報道 全球種族主義仍未消亡,即使在最發達的國家——美國。
2003年8月23日,馬丁·路德·金的兒子馬丁·路德·金三世在林肯紀念堂、也就是他父親當年發表演講的臺階上,對參加紀念活動的人群說:“我知道我父親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壹個夢想。”他說,40年過去了,他父親的夢仍然沒有實現,美國仍然存在嚴重的種族歧視,並要求美國政府改善社會福利制度。這可能也是最新的壹次反種族歧視吶喊。
美國的種族歧視縮影
今天的美國,在種族歧視方面可以說是新舊並存。壹方面,舊有的種族主義勢力仍然存在,他們盡管人數不多,但是在美國社會中總是可以掀起大浪。波士頓大學的壹位黑人研究生約翰·史利文森對記者說,即使在他就讀的中學、大學裏,都有許多種族歧視的影子存在。
他回憶說,2年前,壹次自己和同伴到大學的壹個俱樂部裏玩,剛進門,就感覺到許多白人投來鄙視的目光。俱樂部的服務生上來很不客氣的說,“這裏是私人場所,請妳們這些黑鬼離開”。同伴告訴他,這裏是壹個只允許白人進入的俱樂部,老板有很強的3K黨背景。
記者自己在美國也遭遇到類似的經歷,在波士頓的街頭中,記者曾經遭遇到同樣的異樣眼光和拒絕,盡管彬彬有禮但是冷漠至極,甚至在學校裏,同學之間也能感受到。
波士頓大學研究美國歷史的學者彼得·羅格告訴記者,從歷史上來看,美國並沒有形成種族歧視的先天因素。美國是壹個移民國家,多數美國人的祖先來自世界各地,其中愛爾蘭裔、德裔、意大利裔和西班牙裔的白人比較多,而黑人的比例已經達到13%,近年來亞裔移民數量也有所增加。但是美國依然存在著比較強大的種族歧視力量。對此原因,彼得·羅格認為,這要從全球種族歧視的背景中間尋找原因。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白人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較高,對有色人種族裔的歧視本質上主要是對落後社會和不同文化的排斥。這種情況在美國的多種族社會中,就成為了全球種族歧視的壹個縮影。
美國:黑白分治的社會
另壹方面,美國的種族歧視從目前來看,開始在新的領域呈現出新的現象,傳統的政治保守勢力也開始介入到其中,簡單的單壹種族歧視被文化上的隱性歧視所代替。1968年2月,美國國會曾公布過壹份題為《民間動亂問題全國咨詢委員會的報告》,較為詳細地披露了美國社會流行的種族歧視現實,指出:“我們的國家正在分裂為兩個社會,壹個黑人社會,壹個白人社會——分開的、不平等的兩社會。”
1993年2月,為紀念上述報告發表25周年,設在華盛頓的壹個基金會又發表了壹份長達350頁的報告,報告列舉了90年代初期盛行於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其結論是,25年以來,美國各種族之間的不平等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是“進壹步加劇了”。
美國學者註意到了壹個奇怪的現象,壹方面是美國存在的較強烈種族歧視,另壹方面,美國社會的任何行為,都擔心會被帶上種族歧視的印記,壹位研究人員就告訴記者,簡單說,就是大家都知道種族歧視不好,但是大家都會有意識無意識的犯種族歧視的毛病。就在這樣的怪圈中間,美國的種族歧視仍然繼續。
彼得·羅格向記者舉了壹個例子,他說,1994年10月,設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全國中小學歷史教學中心(NCHS)向外界公布了壹套全國中小學歷史課教學標準。這個標準第壹單元記敘美國的起源,它壹反過去那種歐洲文明中心論的作法,將歐洲文明、非洲文明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文明放在同等位置來處理,把三者在殖民地的相遇稱為“會合”(convergence),強調歐洲移民是美洲大陸的“後來者”。這個標準公布之後,在美國保守界引起了強烈的反彈。而其中堅持鼓吹歐洲文明中心論的,恰恰是以當今美國副總統切尼為代表的美國保守派政治和文化工作者。他們對其他種族的歧視,並不簡單體現在3K黨的大白帽子上,而是體現在美國的文化生存領域,更體現在今天布什對外政策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