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有關橋的俗語、諺語、故事、成語,橋名的由來,橋的分類 跪求啊!!!

有關橋的俗語、諺語、故事、成語,橋名的由來,橋的分類 跪求啊!!!

.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賦西漢)魏徵

2.防拒連山險,長橋壓水平。(蒲津迎駕)宋璟

3.橋形通漢上,峰勢接雲危。(帝京篇)李世民

4.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靈隱寺)宋之問

5.日暮河橋上,揚鞭惜晚暉。(遊俠篇)陳子良

6.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橋津。(詠史其二)盧照鄰

7.壹去仙橋道,還望錦城遙。(還京贈別)盧照鄰

8.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安德山池宴集)上官儀

9.漢家伊洛九重城,禦路浮橋萬裏平。(闕題)楊師道

10.乘星開鶴禁,帶月下虹橋。(和鑾輿頓戲下)虞世南

11.北去橫橋道,西分清渭流。(文德皇後挽歌)朱子奢

12.步黏苔蘚龍橋滑,日閉煙羅鳥徑迷。(玄都觀)徐氏

13.溪上還珠太守家,小橋斜跨碧流沙。(還珠橋)華鎮

14.虹橋分水態,鏡石引菱光。(安德山池宴集)李百藥

15.輪勢隨天度,橋形跨海通。(賦得浦外虹送人)陳潤

16.橋寒金雁落,林曙碧雞飛。(送趙司馬赴蜀州)宋之問

17.雲氣橫開八陣形,橋形遙分七星勢。(疇昔篇)駱賓王

18.鵲橋波裏出,龍車霄外飛。(和長孫秘監七夕)任希古

19.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橋頭。(相和歌辭·相逢行)崔顥

20.畫橋飛渡水,仙閣湧臨虛。(侍宴長寧公主東莊)劉憲

21.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雜曲歌辭·壯士行)劉禹錫

22.泉聲喧後澗,虹影照前橋。(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王勃

23.澗險泉聲疑度雨,川平橋勢若晴虹。(遊石淙山)張昌宗

24.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舞曲歌辭·屈柘詞)溫庭筠

25.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橫吹曲辭·後出塞其二)杜甫

26.煙氣籠青閣,流文蕩畫橋。(春日侍宴幸芙蓉園應制)李嶠

27.君不見天津橋下東流水,南望龍門北朝市。(長相思)蘇颋

28.橋通小市家林近,山帶平湖野寺連。 (送冷朝陽還上元)韓翃

39.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相和歌辭·江南曲)韓翃

30.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雜曲歌辭·竹枝)劉禹錫

31.夜夜愁君遼海外,年年棄妾渭橋西。(雜曲歌辭·妾薄命)劉元淑

32.渭水長橋今欲渡,蔥蔥漸見新豐樹。(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李隆基

33.綠渚傳歌榜,紅橋度舞旗。(清明日詔宴寧王山池賦得飛字)張說

34.星橋他日創,仙榜此時開。(安樂公主移入新宅侍宴應制)宗楚客

35.宜城酒熟花覆橋,沙晴綠鴨鳴咬咬。(相和歌辭·常林歡)溫庭筠

36.玉節隨東閣,金閨別舊僚。若為花滿寺,躍馬上河橋。(留別)楊凝

37.徑轉危峰逼,橋回缺岸妨。(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其二)杜審言

38.回首渭橋東,遙憐春色同。青絲嬌落日,緗綺弄春風。(采桑)劉希夷

39.橫遮野水石,前帶荒村道。來往見愁人,清風柳陰好。(板橋)司空曙

40.幾處白煙斷,壹川紅樹時。壞橋侵轍水,殘照背村碑。(閑步)司空圖

41.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行。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曉行巴峽)王維

42.野郊愴新別,河橋非舊餞。慘日映峰沈,愁雲隨蓋轉。(感懷)董思恭

43.淒清回泊夜,淪波激石響。村邊草市橋,月下罟師網。(青弋江)顧況

44.漸入新豐路,衰紅映小橋。渾如七年病,初得壹丸銷。(歸路)陸龜蒙

45.南橋春日暮,楊柳帶青渠。不得同攜手,空成意有餘。(贈別)皇甫冉

46.翠色晴來近,長亭路去遙。無人折煙縷,落日拂溪橋。(途中柳) 李中

47.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何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上洛橋) 李益

48.橋上車馬發,橋南煙樹開。青山斜不斷,迢遞故鄉來。(早發汾南)王建

49.劍留南鬥近,書寄北風遙。為報空潭橘,無媒寄洛橋。(江南旅情)祖詠

50.九十九岡遙,天寒雪未消。羸童牽瘦馬,不敢過危橋。(漢東道中)蔣吉

51.故國歌鐘地,長橋車馬塵。彭城閣邊柳,偏似不勝春。(揚州懷古) 李益

52.驛步堤縈閣,軍城鼓振橋。鷗和湖雁下,雪隔嶺梅飄。(雜題九首)司空圖

53.還鄉不見家,年老眼多淚。車馬上河橋,城中好天氣。(路中口號)皇甫曾

54.巖腹乍旁穿,澗唇時外拓。橋因倒樹架,柵值垂藤縛。(燕子龕禪師)王維

55.欲上祝融峰,先登古石橋。鑿開巇嶮處,取路到丹霄。 (登祝融峰)李徵古

56.窮陰初莽蒼,離思漸氛氳。殘雪午橋岸,斜陽伊水濱。 (和晉公三首)李紳

57.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夜)蘇味道

58.日觀分齊壤,星橋接蜀門。桃花嘶別路,竹葉瀉離樽。(送吳七遊蜀)駱賓王

59.秦作東海橋,中州鬼辛苦。縱得跨蓬萊,群仙亦飛去。(續古二十九首)陳陶

60.遇聖人知幸,承恩物自歡。洛橋將舉燭,醉舞拂歸鞍。(東都酺宴四首)張說

61.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別後同明月,君應聽子規。(送楊長史赴果州)王維

62.鶴舞千年樹,虹飛百尺橋。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春日登金華觀)陳子昂

63.今夜可憐春,河橋多麗人。寶馬金為絡,香車玉作輪。(上元夜效小庾體)陳嘉言

64.春來無處不春風,偏在湖橋柳色中。看得淺黃成嫩綠,始知造物有全功。(柳)陸遊

65.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楓橋)張祜

66.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宮人重暮妝。(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盧綸

67.梅市橋邊弄夕霏,菱歌聲裏棹船歸。白鷗去盡還堪恨,不為幽人暖釣磯。(晚歸)陸遊

68.小山榴花照眼明,青梅自墮時有聲。柳橋東岸倚筇立,聊借水風吹宿醒。(即事)陸遊

69.村路初晴雪作泥,經旬不到小橋西。出門頓覺春來早,柳染輕黃已蘸溪。(柳橋)陸遊

70.山步溪橋又早秋,飄然無處不堪遊,僧廊偶為題詩入,魚市常因施藥留。(秋思)陸遊

71.市橋岸下泛湖舟,雕檻疏簾半上鉤。春事幾何君惜醉,明朝赤幟插譙樓。(暮春)陸遊

72.駐馬西橋上,回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留別杜審言並呈洛中舊遊)崔融

73.題橋貴欲露先誠,此日人皆笑率情。應訝臨邛沽酒客,逢時還作漢公卿。(升仙橋)汪遵

74.漢朝卿相盡風雲,司馬題橋眾又聞。何事不如楊得意,解搜賢哲薦明君。(升仙橋)汪遵

75.若耶北與鏡湖通,縹緲飛橋跨半空。陵谷雙遷誰復識?我來徙倚暮煙中。(五雲橋)陸遊

76.天下風光數會稽,靈汜橋前百裏鏡,安得故人生羽翼,飛來相伴醉如泥。(寄樂天)元稹

77.洛陽宮闕照天地,四面山川無毒氣。誰令漢祖都秦關,從此奸雄轉相熾。(天津橋)劉叉

78.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桃花溪)張旭

79.久雨初睛喜欲迷,青鞋踏遍舍東西。忽然來到柳橋下,露濕蓼花紅壹溪。(秋日雜詠)陸遊

80.青帝萬裏月輪孤,掃盡浮雲壹點無。正是吾廬秋好夜,上橋渾不要人扶。(柳橋秋夜)陸遊

81.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張繼

82.鵲橋織女會,也是不多時。今日送君處,羞言連理枝。(孫長史女與焦封贈答詩)孫長史女

83.獨酌板橋浦,古人誰可征。玄暉難再得,灑酒氣填膺。(秋夜板橋浦泛月獨酌懷謝脁)李白

84.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壹條條。(題情盡橋)雍陶

85.細水涓涓似淚流,日西惆悵小橋頭。衰楊葉盡空枝在,猶被霜風吹不休。(小橋柳)白居易

86.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洛橋晚望)孟郊

87.回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壹夜芙蓉紅淚多。(板橋曉別)李商隱

88.穿橋迸竹不依行,恐礙行人被損傷。我去自慚遺愛少,不教君得似甘棠。(別橋上竹)白居易

89.漕渠北向小橋通,漸入蒼茫大澤中。造物將無知我醉,故吹急雨打船篷。(梅市舟中作)陸遊

90.祓除情景煙波上,放蕩胸懷詩酒中。禹會橋邊潮落處,夕陽幾度系孤篷。(閑遊》其三)陸遊

91.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天津橋望春)雍陶

92.橋下淺深水,竹間紅白花。酒仙同避世,何用厭長沙。(花時與錢尊師同醉因成二十字) 韓偓

93.左南橋上見河州,遺老相依赤岸頭。匝塞歌鐘受恩者,誰憐被發哭東流。(題河州赤岸橋)呂溫

94.黃河流出有浮橋,晉國歸人此路遙。若傍闌幹千裏望,北風驅馬雨蕭蕭。(河陽橋送別)柳中庸

95.洛橋瞻太室,期子在雲煙。(使至嵩山尋杜四不遇慨然復傷田洗馬韓觀主…贈杜侯杜四)宋之問

96.徒爾當年聲籍籍,濫作詞林兩京客。故人鬥酒安陵橋,黃鳥春風洛陽陌。(放歌行答弟墨卿)李頎

97.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98.揚州橋邊小婦,長幹市裏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雜曲歌辭·江南三臺其壹)王建

99.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墻繞柱覓君詩。(藍橋驛見元九詩)白居易

100.橋外波如鴨頭綠,杯中酒作鵝兒黃。山茶花下醉初醒,卻過西村看夕陽。(過杜浦橋二首:其壹)陸遊

101.橋北雨余春水生,橋南日落暮山橫。問君對酒胡不樂?聽取菱歌煙外聲。(過杜浦橋二首:其二)陸遊

102.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壹詠·方橋)韓愈

103.披風聽鳥長河路,臨津織女遙相妒。判知秋夕帶啼還,那及春朝攜手度。(河陽橋代竇郎中佳人答楊中舍)王勃

104.向來江上手紛紛,三日成功事出群。已傳童子騎青竹,總擬橋東待使君。(李司馬橋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杜甫

105.城南天鏡三百裏,繚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長橋明月夜,寄船策蹇上蘭亭。(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來湖中絕句)陸遊

106.洛水橋邊雁影疏,陸機兄弟駐行車。欲陳漢帝登封草,猶待蕭郎寄內書。(中橋北送穆質兄弟應制,戲贈蕭二策)李益

107.捩柁柯橋北,維舟草市西,月添霜氣峭,天帶鬥杓低。浦凍無魚躍,林深有鶴棲。不嫌村酒惡,也復醉如泥。(舟中)陸遊

108.柳疏橋盡見,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漁舟浦浦風。眼明無俗物,步蹇有枯筇。野逸誰能那,悠然西復東?(柳橋秋夕)陸遊

典故橋名談往(茅以升)

萬物皆有名,有的還要有專名,就像人有名字壹樣。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國近代橋梁,受了西方影響,題名時,總是從地理觀點出發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壹望而知,就行了。鐵路公路上,更是用裏程標記作名字,如同某某路上的“345,678公裏橋”,那才真是確切不移的。然而我國古時橋名,不是這樣。它總要有些文學氣息,使人見了,不由地發生情感,念念不忘。或是紀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詩情畫意,為之心曠神怡。這樣,通過慎重題名,壹座橋的歷史、作用或影響,就立刻表現出來,因而容易流傳。橋的“身價”,也因此而擡高。壹座橋出了名,它的名字還會跟著多起來,除了正名,還有俗名、別名等等,就像人名,除了學名,還有別號、小字等等。有的是在民間自然而然地逐漸形成的,有的卻是文人學士,要借此而為自己題名的。總之,橋成就要題名,成為風氣,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壹個特色。

橋的題名,字不在多,如同人名壹樣,壹般都是兩個字,有時只有壹個字。就只這壹兩個字,而能顯示出橋的特征,正是我國文字的妙用。這是由於我國歷史上的典故多和文學裏的成語豐富的緣故。文史裏的財富,大為橋名增光。然而橋多了,關於它的典故和成語也反過來為文史服務。比如,《史記》裏“信如尾生”壹辭來自橋的典故,《阿房宮賦》裏,“長橋臥波”壹辭來自橋的成語。橋的名字題得好,它對文史就可有貢獻了。橋名的重要,有如此者。

現在來介紹壹些橋名,借以窺知我國橋梁文學的豐富,它也許是世界無雙的。先談單名。較著名的有:“藍橋”,在陜西藍田縣藍溪上,“傳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雲英處”;“楓橋”在蘇州,唐張繼有《楓橋夜泊》詩;“斷橋”在杭州西湖,唐張祜詩:“斷橋荒蘚合”,明朝莫仲有《斷橋殘雪》詞等。但單名之橋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專名,其中有的以材料為名,如“石橋”,梁簡文帝即有《石橋》詩:“寫虹便欲飲,圖星逼似真”;“鐵橋”,明朝吳兆元有《渡鐵橋》詩:“寶筏群生渡,金繩八道開”;“竹橋”,杜甫有《觀造竹橋》詩等。有的指明橋的所在,如“山橋”,梁簡文帝詩:“臥石藤為纜,山橋樹作梁”;“江橋”,唐杜甫詩:“山縣早休市,江橋春聚船”;“野橋”,唐劉長卿詩:“野橋經雨斷,澗水向田分”等。有的指明橋的形狀,如“方橋”,唐韓愈詩:“君欲問方橋,方橋如此作”;“斜橋”,宋朝歐陽修詩:“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橋畫舸通”;“畫橋”,宋朝範與求詩:“畫橋依約垂楊外,映帶殘陽壹抹紅”;“朱橋”,唐朝鄭谷詩:“朱橋直抵金門路,粉堞高連玉壘雲”;“天橋”,山西太原保德州及雲南大理都有,大理的“下斷上連,石梁跨之,兩巖激水濺珠,宛如梅綻,人呼為不謝梅”等。有的與橋畔景物有關,如“花橋”,福建寧德縣、湖北長陽縣及廣西桂林都有,桂林的有“花橋煙雨”之稱;“柳橋”,在杭州西湖,宋周邦彥詞:“水漲魚天拍柳橋”等。有的比較特殊,如“草橋”,在北京右安門外;“席橋”,在山東東平縣,“相傳宋真宗東封泰山,車駕經行,以席鋪藉”;“瓜橋”,浙江富陽縣,“世傳孫鐘設瓜於此橋”;“鴨橋”在陜西陜城。“金橋”在山西上黨,唐潘炎有《金橋賦》。更有事涉怪誕的,如“暗橋”,在安徽建平縣,“舊傳伍員奔吳,避於山中,追者至此,雲氣護之,員及橋而天暗”;“鬼橋”,《初學記》“上方有鬼橋”;“赤橋”,在山西太原晉水北渠上,“宋太宗鑿臥龍山,血出成河,因更今名”等。

橋名用兩個字是最普遍而又標準化的,單名的橋已經不少,雙名的更是多得多。試思每橋皆有名,在我們古老的大國,該有多少橋名啊!然而在這成千上萬的單名和雙名中,重復的究竟不多,如果把這所有的橋名都搜集起來,編成壹部《中國橋名錄》,該是夠洋洋大觀的了。

現在再來舉壹些雙名的例,說明橋名的豐富多彩。根據反映內容,壹部“橋名錄”可分為五章。

第壹章是“表揚”。首先是表揚橋的功用的,如“安濟橋”,即“趙州橋”,在河北趙縣南河上,壹名“大石橋”,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跡也”;“萬安橋”,即“洛陽橋”,在福建泉州,為渡海用,“去舟而徒,易危以安,民莫不利。”“滅渡橋”,在江蘇吳縣,橋成“南北往來者踴躍稱慶,名滅渡,誌平橫暴也。”“安平橋”,在福建晉江,建成於宋紹興二十二年,全長2070米,俗名“五裏橋”,舊有“天下無橋長此橋”的傳說。其次是表揚造橋人物的,如“績麻橋”,在湖北孝感縣,“世傳居民女績麻所建”;“夫婦橋”,即四川灌縣竹索橋,清何先德造,未完,其妻續成之;“葛鏡橋”,在貴州平越,明萬歷間葛鏡建,“屢為水決,三建乃成,靡金巨萬,悉罄家資”。

第二章是“紀事”,記載有關橋的流傳下來的故事。如“萬裏橋”,在四川成都南門外,“昔孔明於此餞費聘吳,曰萬裏之行,始於此矣”。唐陸肱有《萬裏橋賦》,宋呂大防有《萬裏橋》詩,杜甫詩:“萬裏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唐張籍詩:“萬裏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宋蘇軾詩:“我欲歸尋萬裏橋,水花風葉暮蕭蕭”,宋陸遊詩:“雕鞍送客雙流驛,銀燭看花萬裏橋”。“馬橋”,即“升仙橋”,在四川成都北,西漢司馬相如不甘貧賤,立誌做官,“嘗題柱雲,大丈夫不乘馬車,不復過此橋”,唐岑參有《升仙橋》詩:“及乘馬車,卻從橋上歸”,宋京鏜有《馬橋記》雲:“茲建橋以馬名,自是長卿之遺蹤亦不泯矣。”“蘭亭橋”,在浙江紹興,“晉王右軍修禊處,橋下細石淺瀨(lài賴),水聲晝夜不絕”。“洗耳橋”,在河南汝州,相傳堯要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自命清高,認為聽了這話汙了自己的耳朵,此橋所在“即許由洗耳處”。“虎渡橋”,在福建漳州,亦名江東橋,“江南橋梁,虎渡第壹,昔欲修橋,有虎負子渡江,息於中流……乃因壘址為橋”。“宵市橋”,在江蘇揚州,即“小市橋”,“相傳隋煬帝時於此開夜市”。

第三章是“抒情”,通過橋名,來表達思想感情。如“銷魂橋”,即“灞橋”,在陜西西安,“東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因“取江淹別賦句,又呼為銷魂橋”。唐王之渙詩:“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明葛壹龍詞:“橋上飛花橋下水,斷腸人是過橋人。”“思鄉橋”,在河北豐潤,“宋徽宗北轅過橋,駐馬四顧,泫然曰,吾過此向大漠,安得似此水還鄉矣……人乃謂思鄉橋也”。“至喜橋”,在四川廣安,“昔歐陽修自吳入蜀,喜路險至此始平”。“情盡橋”,在四川簡陽,唐雍陶《題情盡橋》詩有序雲:“陽安送客至情盡橋,問其故,左右曰送迎之地止此。”“忘恩橋”,在陜西西安,“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橋……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所生,蓋恥之也”。

第四章是“寫景”,美化橋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橋”,在江蘇吳江,橋身環如半月,長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橋》詩雲:“頗誇九州物,壯麗無此敵。”“春波橋”,在浙江紹興,賀知章詩雲:“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故取此名橋。“海棠橋”,在湖北黃州,“宋時橋側海棠叢開,秦觀嘗醉臥於此,明日題其柱”。“胭脂橋”,在江西饒州,鄱陽王蕭儼生活奢華,宅中宮人,洗胭脂水流出,把橋下水都染紅了,故名。“月樣橋”,在山東青州,“采石凝結如天成”。“綠楊橋”,在湖北蘄水,“因東坡醉臥橋上,有‘解鞍欹枕綠楊橋’之句,遂名”。按蘇軾《西江月》詞自序雲:“春夜行蘄水中……至壹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書此語橋柱上”,即是橋也。

第五章是“神異”,把神仙和橋梁聯系起來,大多與道教有關。如“聖女橋”,在陜西白水,傳說為三神女壹夜成之。“白鶴橋”,在江蘇句容,“漢永元間茅氏兄弟三人,乘鶴至此,有白鶴橋,大茅君駕白鶴會群仙處”。“集仙橋”,在江西安福,“相傳居人夜聞橋上仙樂繚繞,旦往視之,惟見書呂洞賓字於橋柱”。“乘魚橋”,在江蘇蘇州,“昔琴高乘鯉升仙之地”。“照影橋”,在湖北石首,“相傳有仙人於此照影”。

以上是單字和雙字的橋名錄。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橋名,當然也有,但為數極少。三字橋名中著名的有二十四橋,在江蘇揚州。唐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中的“二十四橋”,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雲是二十四座橋,並列舉其名,但據南宋姜白石的《揚州慢》詞:“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則又似壹座橋。後來清朝梁章巨在《浪跡叢談》中更提到在孟毓森所居宅旁之橋上,有“二十四橋”的題名榜,可見“二十四”已成為壹座橋的專名。不過這種用數目字當專名的橋,並無他例,有的只是以數為序而已,如杜甫詩“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四字或以上的如“舊浣花橋”、“楊柳河橋”、“德陽王橋”(以上均在成都)、“新學前橋”、“建富木橋”(以上均在南昌)、“新飯店石橋”(四川溫江縣)等等,有的是地名或人名關系,其余都是把單名或雙名的橋加以解釋,並非完整的專名。因此,中國橋名,基本上只有單名和雙名兩種,在《橋名錄》中把這兩種搜集齊全,所余就無幾了。

但是,我國古橋並非個個都有專名。有的本來並無名稱,後來有人隨便叫它壹下,逐漸也就成了名字,如“大橋”“小橋”“新橋”“舊橋”“長橋”“短橋”“南橋”“北橋”等等。這些“俗名”,時間壹久,就成為“正名”了,如福州的“小橋”,因在“萬壽橋”的大橋附近而得名,就此成為專名。有的“橋”,名氣非常之大,但實際上並無此橋,如“陳橋”,在河南開封,宋趙匡胤“黃袍加身”處,實系“陳橋驛”,“唐為上元驛,朱全忠縱火,欲害李克用之所”,但更多的橋,卻是不聲不響地在那裏服務,而它們的名字是早就湮沒不彰了。可見,橋和橋名,都有幸與不幸,有的是有名無橋,有的是有橋無名。然而,雖是無名,難道就不是“英雄”!

橋的名稱的由來是多種多樣的。有的由所在地命名,如趙州橋;有的由形狀命名,如周莊的鑰匙橋,是相鄰的兩座橋恰好構成鑰匙的形狀,又如蘇州的寶帶橋,是因為橋的外觀像壹條腰帶;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則得名於這裏有人們在橋頭將魚蝦放生的習俗。西湖的斷橋如何得名則眾說紛紜,壹說孤山之路到此而斷;壹說段家橋簡稱段橋,諧音為斷橋;壹說大雪初停,登寶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皚皚如鏈。日出映照,斷橋向陽面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壹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因此叫斷橋。

著名的嘆息橋

這條連接總督宮內法院和壹河之隔的監獄石門的封閉式橋梁,是當初被判有罪者在進入監獄前唯壹可以看到藍天、碧海的所在,所以當罪犯被押解由法庭走到此處時,透過小小的窗戶看到外面世界的那壹剎那,都會情不自禁的嘆息,這就是此橋名稱的由來。

成語《過橋拆橋》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同“過河拆橋”。

來源《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但是現在的人總是過橋拆橋,轉過臉就不認得人的。等到妳有事去請教他,他又跳到架子上去了。”

過河拆橋

註音 guò hé chāi qiáo

解釋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

過橋抽板

註音 guò qiáo chōu bǎn

解釋 比喻目的達到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壹腳踢開。

橋歸橋,路歸路

註音 qiáo guī qiáo,lù guī lù

解釋 比喻互不相幹的事應該嚴格區分開來。

舌橋不下

註音 shé qiáo bù xià

解釋 形容驚訝的神態。

出處 《史記?扁鵲蒼公列傳》:“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寅,舌橋然而不下。”

濠梁之上 háo liáng zhī shàng 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莊子?秋》:“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河梁攜手 hé liáng xié shǒu 河梁:橋。指送別。 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河梁之誼 hé liáng zhì yí 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 匆匆言別,未及接杯酒不實之歡,並不得展~,深以為愧!(清?歸莊《與朱宗遠書》)

修橋補路 xiū qiáo bǔ lù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壹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

枕席過師 zhěn xí guò shī 師:軍隊。軍隊從橋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過那樣安穩而容易。 《漢書?趙充國傳》:“治湟陿中道橋,令可至鮮水,以制西域,信威千裏,從枕席上過師,十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