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個航站樓,分別就是主航站樓(KLIA)和廉價航空航站樓(LCCT)。
吉隆坡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英語:Kuala Lumpur International Airport,簡稱KLIA)是馬來西亞最主要的國際機場之壹,位於雪蘭莪州南部的雪邦,離吉隆坡約50公裏。
此機場正式啟用於1998年6月27日,取代之前的梳邦國際機場。吉隆坡國際機場的標語是「把世界帶到馬來西亞,把馬來西亞帶往世界」(Bringing the World to Malaysia and Malaysia to the World)。
吉隆坡國際機場也是袋鼠航線的停留點之壹,由於英國航空、奧地利航空與澳洲航空已停飛吉隆坡國際機場,所以只剩馬來西亞航空停留在此機場。機場管理公司仍保持樂觀態度,希望英國航空與澳洲航空可以重新將吉隆坡國際機場作為袋鼠航線的壹個停留點。
吉隆坡國際機場由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采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機場,機場中的森林」,機場四周被綠蔭環繞,機場衛星大樓中央設有露天室,外面有熱帶雨林的風景。機場內指示牌以英文、馬來文、漢語、日文和阿拉伯文書寫。另外,機場亦使用英語、馬來語、漢語及日語做機場資訊及通知的廣播的語言。 馬來西亞機場集團由馬來西亞政府控股40%,旗下擁有包括吉隆坡機場在內的39個機場。
歷史
1990年,由於梳邦國際機場已無法容納將來人數節節上升的客戶,所以馬來西亞政府以及在幕後推動此計劃的當時的馬來西亞首相敦馬哈迪醫生就決定建壹個新的飛機場來代替梳邦國際機場。加上當時馬來西亞也剛推行了壹個名叫多媒體超級走廊的計劃,新的吉隆坡國際機場便成為多媒體超級走廊中重要壹分子。
當政府公布此計劃時,遭到多方面的反對。反對的原因甚多,例如新機場將會離吉隆坡市中心70公裏,非常不方便;整個計劃的開銷非常大等。另外,也有人認為梳邦國際機場還有空間擴大,無需另建新機場。當此計劃正在進行的並開始動工的時候,梳邦國際機場正在建著第3客運大廈,於1993年12月投入服務。另外,第2客運大廈也於1995年進行了維修以及提升工作。
經過了數年的策劃,吉隆坡國際機場終於在1998年6月27日正式開始投入服務,比新建的香港國際機場早了壹個星期開始服務。機場啟用初期曾壹度出現混亂,客運大樓的電腦出現故障,而至航班資料無法顯示,行李輸送出現出現問題超過5個小時等問題。
在機場投入服務時也是亞洲金融風暴的恢復期,所以很少人抵達此機場以及區域的機場,導致各個航空公司的業績見赤字。因此,幾個航空公司也開始停止飛往吉隆坡,例如全日空、英國航空、澳洲航空以及西北航空。
2006年3月,亞洲航空的廉價客運大樓開始啟用。此客運大樓為了應付日益增加的人次,所以特為廉價航空亞洲航空建立了此客運大樓,以可以達到「廉價」的目標,讓廉價航空的乘客只需付便宜的機場稅。
未來發展
在馬來西亞第九計劃下,政府將撥款增建壹個新的衛星客運大樓及壹個新的跑道來容納日益上升的人次。但是這全部還在計劃當中。
達2020年,既是馬來西亞宏願年,吉隆坡國際機場將有兩個客運大廈,4個衛星客運大樓,(即有兩大的客運大廈,各將有2個衛星客運大樓)。當整個機場依大藍圖發展,吉隆坡國際機場將有能力每年容納1億人次。除此之外,機場用戶也可享用飛機場周圍將有高爾夫場,爬山徑,主題公園,濕地等服務。
廉價客運大樓雖然只投入了服務壹年,但是已達到極限了,馬來西亞政府也批準撥款提升與增寬廉價客運大樓。
機場管理機構也給內閣建議在第壹客運大廈與衛星客運大樓A之間廉價航空客運大樓樞轉,因為現有的廉價客運大樓只是暫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