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團隊口號 - 明末將軍李延及其事

明末將軍李延及其事

公元1644年(明朝崇禎十七年)三月,中原大地上壹片刀光劍影。首先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攻下Xi安後壹路剿滅,過陜西,出居庸關,制高點取北京,明朝宣告滅亡;其次,鎮守山海關的名將吳三桂打開東北大門,帶領清兵入關,鎮壓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滿清貴族建立了清朝,翻開了中國清初歷史的壹頁。封建文人在劫亂之後開始撰寫和研究晚明歷史。這些封建文人,或直筆,或添油加醋,或聞之誤傳,或相互矛盾,最後留下了許多謎團。關於李嚴這支大順軍,由於史書記載不同,說法不壹。300多年來,這個領域認為它“什麽都不是”或者它確實存在。

持肯定意見者認為,許多正史、野史、筆記、小說都壹致肯定原名李欣,河南祁縣舉人,是明朝魏忠賢親信、兵部尚書李之子。崇禎年間,李因魏忠賢案被判入獄,與並稱李公子。河南發生旱災時,災民驚慌失措,紛紛呼救。李巖力勸祁縣宋知府停止征賑,被發配救災,被誣囚。後來災民攻縣城,搶監獄,殺知縣,趕梁山,投奔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李自成以此為謀士,名曰李巖。

關於李巖投奔李自成起義軍的事,在佚名的《附近遊蕩錄》中有壹段傳奇的記載,不妨在此記載:“崇禎末年,各地土匪橫行,豫州妓女大亂,路岐郡派人向李信作出強有力的承諾。如果妳不相信我,就逃跑。如果妳有懷疑,妳將被監禁。紅娘來救,城中百姓應應,信仍歸紅娘。於是,他與李自成相約為兄弟,決定謀反。李信的妻子唐史不聽,躺在地上,狀如生命,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死。”李巖加入李自成軍隊後,曾推薦牛金星為河南盧氏舉人,推薦宋獻策為陰陽君子。李巖勸李自成“尊賢有禮,除暴濟民”;攻下北京後,派兵保護庵和河南進士劉順之,以穩定社會秩序,收買人心。他最後的被害,是牛金星誹謗的結果。

史學家認為,上述史籍的作者多為嚴謹而有影響的學者,如顧,他在《明北略》中也肯定了李嚴的生平,其記載應該說是可信的;再比如《明史》,也應該算是壹部忠信史,詳細記錄了李信參與李自成起義的經過。這是其壹;其次,上述史籍多寫於清朝順治、康熙年間,距離大順軍失敗時間不遠。提交人完全有資格與當時目擊此事的當事人進行廣泛接觸,因此李巖是壹個真實的人,應該是可信的。密友郭沫若和範文瀾持這種觀點。

清代初學鄭煉持不同意見,最早提出此案。他在《邊宇略》中說:“祁縣無李巖。離家不過百裏,妳們也很熟。妳什麽都不知道嗎?就是那些不幸落入賊人之手的人,都沒聽說過有個祁縣的李將軍。不知道明朝的遺風是基於什麽?而且《遊俠傳》裏的書都有收錄,不知道算不算什麽。”此後,評論界對李巖的籍貫、家世及其在祁縣的事跡進行了調查,認為並不存在。其中壹個證據是,除了離齊僅百裏之遙的《邊宇略》作者鄭煉之外,清初河南《祁縣誌》和《開封府誌》的編纂者也否認李嚴在祁縣的存在。第二,李不是祁縣人,而是潁州(今安徽阜陽)人。無論他做官後還是削職後,都沒有遷到祁縣。第三,不是李的兒子。這壹點在《祁縣誌》、《潁州府誌》中都有記載。第四,李巖勸說祁縣賑災的故事也是虛構的。由於歷史的考察,崇禎四至十三年間祁縣無宋姓;其間祁縣無人死亡,祁縣城從未被起義軍攻破。那麽,為什麽那麽多野史、筆記、小說,甚至明史的編纂者,都說是祁縣人,是李之子呢?解說員進壹步認為,這是明末統治者出於仇恨和詆毀農民起義軍的需要而首先編造的。因為自己就是個“陰謀家”,而李延是李的兒子,是個反案的人,被海裏的人啃過,聽說李是賊,大家都說:“這壹定是李的兒子。”從此,“誤傳真理,然後去了史策”。其次,開展李巖實際上是貶低李自成,這是西吳懶道人發起的鎮壓史的縮影。本質上,早期傳說中的“李公子”就是李自成本人。李巖的事跡在《微縮歷史》中被創造出來後,得到了統治者的認可,即通過各種渠道滲透到史籍中。《明史》編纂之時,正值清初文字獄運動的高潮。自然,沒有人糾正它,“李巖”從壹開始就成了壹個真實的人。

在晚明歷史上,兩位女性的事跡格外引人註目,至今仍引起研究者的興趣。壹個是吳三桂的愛將姬陳圓圓,壹個是明末農民起義高級將領李嚴的妻子。

郭沫若第壹個對紅娘做了壹些研究,認定紅娘真的存在。1944年寫《沈嘉三百祭》,引用明代《李自成傳》中的記載:“妓赤夫人會造反,奪信,強承。”據說江湖中的雜技演員紅娘看上了祁縣的李信(顏),壹定要嫁給他。李巖開始放下舉人公子的架子,拒絕屈服。被逼做新郎後,他逃跑了,被政府關進了監獄。紅娘帶領祁縣饑民,攻打祁縣,救出李巖,娶她為妻,並勸說李巖投奔李自成。這個故事頗具戲劇性,所以郭沫若壹直念念不忘,想把它改成歷史劇。三年後,他在關於李巖的文章中也提到,他對沈嘉三百年祭李巖與紅娘軼事的記述“引起了讀者的註意”。後來,他在佚名的《漫遊記》和吳梅村的《陸橋文姬》中發現了壹些關於李巖和紅娘的記載,其內容與《明史》中的描述相似。因此,他認為《明史》的記載可能是基於吳梅村等人的著作。

解放後的研究證明,繩妓紅娘破祁縣城救李巖的故事,確如郭沫若所說,最早見於吳梅村的《歲口記·路橋文姬》。吳梅村是明清之際的偉大詩人,享有很高的聲譽。他的《歲口紀略》寫得比較早,所以這個故事影響很大。後來,這個故事被戴笠的《淮陵君記》、《蘇峰隨筆·實錄》和毛奇齡後來的《教訓》所采用。有人認為《明史·無賴傳》是毛啟齡的主要手稿,他根據《遂口》等書把這個故事寫進了《明史·李自成傳》。明朝的歷史在官方史書中德高望重,這個故事流傳甚廣。

明史專家謝國楨也聲稱紅娘子確有其人,並撰寫了《紅娘子與瓜子陳思》壹文,引用了戴笠《懷陵流口總記》中紅娘子的相關記載。在他的《明代農民起義史料選編》中,收錄了毛啟齡的《後建錄》。書中稱紅娘為“踩繩妓女”。以上所有史料,郭沫若當年都沒有見到,但其內容與《明史》記載並無不同。所有這些記載都有壹個共同點:紅娘子的故事與密切相關,都是紅娘子破祁縣救的故事。

幾年前,歷史學家曾就是否有李嚴進行過激烈的討論。在《李巖質疑》(歷史研究5號,1987)中,顧城認為只是壹個虛構的吳先生。李炎在家鄉河南當地的史料和長輩的口口相傳中並不存在。當時的鄭煉在《河南變局略》中否認了祁縣有李延。此外,康熙《祁縣誌》還附有壹篇《李公子辨》的文章,否認是明代大學者李之子,否認這壹舉人的存在。據此,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認為,紅娘破祁縣救出獄是“沒有發生的事”,“這個故事是虛構的傳說”。

有研究者認為,雖然不是李之子,也不是河南祁縣舉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不存在這樣壹個人。因為根據《唐報》的記載和北京壹些目擊者的說法,有壹支名叫“李公子”的李自成農民軍擔任過統帥。然而,人們認為,即使李巖是壹個真實的人,仍然不可信的是,紅夫人打破了城市來救她。因為查幹龍的《祁縣誌》,崇禎年間,從來沒有饑民突破縣城,殺縣令的記載。此外,許多記載李巖事跡的歷史記錄都沒有提到紅娘。

在《隋寇略》等書中,故事和紅娘的整個故事都是模糊的。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她姓什麽。我只知道她是個“繩索流浪漢”,是個走江湖的雜技演員。所謂“紅娘”,就是以穿紅色衣服為標誌的。這在明末農民起義中並非沒有蛛絲馬跡。因此,壹些研究者認為紅娘子很可能是由壹支安百裏起義軍領導的,她被稱為紅娘子是因為她穿著紅色的衣服。

《紅娘子》的最終結局,和李巖壹樣,也是壹個謎。據《永昌演義》記載,紅娘後來成為白蓮教的教主。李巖死後,她還遇到了出家的李自成。當然,這只是小說家的說法,不是歷史。

關於李巖和紅娘子是否存在的爭論仍在繼續。在1984年出版的《明末農民戰爭史》壹書中,顧城重申了沒有李嚴的觀點。謝成仁在他的《李自成新傳》(1986上海人民出版社版)壹書中認為李巖確實存在。這兩本書是研究李自成農民軍的代表作。孰是孰非,還得留給專家們來做進壹步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