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登錄電腦版,也需要手機版掃碼才能成功登錄。如果被盜,會被強制下線。
我壹直無法登錄,甚至被綁定了另壹個微信號。這可能是偷來的。因為微信沒有人工服務,只反饋給微信團隊,處理太慢。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立即投訴。如果能改密碼,趕緊改。
擴展數據:
信息竊取的幾種情況:
1,各種測試軟件:
近幾年的性格測試,自由設計簽名,前世測試等。非常受歡迎。只要被要求填寫姓名和出生年月,或者需要關註微信官方賬號才能參加考試,都是為了營銷。
要麽是壹些APP開發的營銷測試,為了獲取妳的個人信息;或者壹些營銷號為了獲得粉絲。
如果妳選擇微信登錄,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妳的隱私就會被泄露。如果不需要填寫信息,可以直接開始測試,不用太擔心。這種測試是沒有問題的。
2.為獎品投票:
這些騙局通常要求參與者提供個人或家庭照片,並以999元的壹等獎大禮包的方式鼓勵參與者與親友壹起投票。投票前,需要關註微信官方賬號。
有些人為了中獎會主動花錢刷票,但主辦方其實可以在後臺更改數據。妳發現無論花多少錢,都只能是其次。
這種投票主要有三個目的:欺騙參與者,吸引微信官方賬號關註,獲取投票者個人信息。下次遇到這種投票,壹定要高度警惕。當然,權威機構發布的投票信息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放心參與。
3、表揚獎品:
這種分享在朋友圈很常見。本以為是借助各種友情關系賺來的,兌現的時候傻眼了,找不到兌現渠道。兌換的時候被迫捆綁消費。更妙的是,拿到了獎卻是劣質假貨,甚至不可避免的收到各種轟炸短信。
這種方式多為營銷團隊獲取用戶,但也是難以避免的。他們拿到妳的個人信息後,賣給第三方,最後的結果肯定是各種短信。
4.籌集資金治療疾病:
近年來,隨著微信用戶越來越多,成本低、傳播快、效率高的朋友圈捐款開始增多。捐款是好事,但很多不規範的網絡捐款甚至詐騙捐款不斷被曝光,導致大家質疑其真實性。
朋友圈集資存在的問題顯而易見:集資人財產狀況不明,犯罪對象不明,犯罪地點可能跨國,財產難以追回。而且還有人鉆了空子,教人如何眾籌賺錢。
捐款時最好擦亮眼睛,提高警惕,確認消息的可靠性。
5、打架買水果:
“2元錢可以買1斤高檔水果,而且只需要XX個人壹起做壹組,限量XX份。”很多人看到這種新聞都會被感動,加入到發團大軍中來。
但是已經集齊人數,說明水果已經賣完了;如果沒有賣完,可能會壹直不發貨;真的送來了,不過是個小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