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都會之旅
臺北作為臺灣省最大的城市,自然是關註的焦點。那裏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其中陽明山、臺北故宮、烏來和北海岸是這條旅遊線路的重點。
東北海岸之旅
海岸位於臺灣省的東北角,受海浪、風化和地殼隆起的影響,有海灣、岬角、侵蝕地形、風化巖石和懸崖等奇特的景觀,是喜歡享受海邊魅力的遊客必遊的路線。
墾丁熱帶風情
墾丁位於臺灣省最南端,這裏四季如春,椰林搖曳。墾丁之旅是壹次享受熱帶風光的海濱度假之旅。
山地旅遊
喜歡山和山峰的粉絲壹定不要錯過山地遊,其中包括玉山、阿裏山和何歡等名山。其中,阿裏山是壹個著名的旅遊景點。
太魯峽風景
太魯閣峽谷(Taroko Gorge)位於臺灣省東部的花蓮縣,以其雄偉壯觀、近乎垂直的大理石峽谷景觀而聞名,其風格壹定會讓遊客贊嘆造物之巧。
東海岸生態旅遊
包括藍雨、綠島、東非大裂谷、秀谷亂溪和原住民文化欣賞,臺灣省東海岸被稱為“臺灣省最後壹片凈土”。澎湖列島之旅
奶奶的澎湖灣,傳唱多年,讓人向往澎湖。澎湖海鮮節、嘉年華、海上煙火季和星光燒烤會給旅客留下美好的回憶。
小鎮古都之旅
這條路線包括鹿港、埔裏、臺南等名鎮,彰化縣的鹿港古鎮更因羅大佑的經典歌曲《鹿港鎮》而聞名。
日月潭旅遊
日月潭風景區被譽為“臺灣省仙境”,不僅是國際知名的風景區,也是臺灣省的象征。
金(金門)馬(馬祖)戰地風光遊
如果想感受臺灣省戒嚴時期的戰場風光,壹定要選擇這條路線。
大陸遊客終於可以去臺灣省了。這片36000平方公裏的土地突然就近在眼前了。這時候妳會發現,即使素未謀面,這個島上的壹切都像妳的壹個老情人壹樣熟悉。壹想到喝最正宗的泡泡茶,看到傳說中的檳榔西施,吃到“食字路口”的許多美食,還有阿裏山的姑娘,日月潭的景觀,外婆家的澎湖灣,臺北的朝九晚五,西門町的明星簽售,我就忍不住激動。
如果妳真的有機會踏上這個島,下面這些地方自然是少不了的。第壹次去臺灣,壹定要從經典的地方開始。
嘉義阿裏山火車店
相信很多人去阿裏山都是為了尋找歌詞中的“美如止水的姑娘”,但當妳真正到了阿裏山腳下,妳可能會忘記去尋找壹個美麗的姑娘,因為妳會被阿裏山的優雅所折服。
到了阿裏山,妳要做的兩件事就是走登山鐵路和遊覽神木。阿裏山的登山鐵路是世界三大登山鐵路之壹,環島鐵路通票十五天內七站免費。當火車沿著蜿蜒的山路蜿蜒而上時,它就像直立行走壹樣。坐火車爬山並不奇怪。坐在老式的火車車廂裏,在8個小時的車程裏,妳可以欣賞到熱帶雨林、闊葉植被、針葉林植被,最後是雲海,穿過60多條隧道,跨過七八十座橋梁,壹路爬到2274米高的阿裏山站。耀眼的風景讓妳久久不能從逃避世界的刺激中醒來。找潮流,壹定要選西門町
有人說:“我到了臺北才知道臺灣省的繁榮;到了西門町才知道臺北的熱鬧。“西門町是新壹代流行文化的聚集地,懷舊的中老年人在這裏追憶往昔,前衛的年輕人在這裏尋找時尚。這裏聚集的小店前衛大膽,代表了日韓的最新潮流。據說林青霞是當年在這裏被星探發現的,許多懷揣著明星夢的男男女女來到這裏實現自己的夢想。而且,歌手在這裏唱歌、簽唱已經很多年了。
妳壹定要去陽明山欣賞夜景。
陽明山上有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的中山塔,山腰上有林語堂故居,都值得壹看。這裏到處都是火山遺跡。小油坑是大屯火山區最大的硫磺氣井噴,硫磺的味道吹到我臉上。高漫溫泉和曹珊溫泉都很有名。晚上,泡溫泉,吃山野風味的晚餐。山頂夜景不容錯過,臺北璀璨霓虹盡收眼底。30年來,故宮壹直很吸引人。
南投日月潭滿是美麗的影子。
日月潭和阿裏山,臺灣省的兩個著名景點,在中國是眾所周知的。日月潭是壹個高山湖泊。日月潭位於臺灣省中部南投縣魚池鄉。因湖東北形似太陽,湖西南形似月亮而得名。妳看地圖的時候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但是在湖上的時候就很難區分了。
據說日壇水和月壇水的顏色不壹樣,分別是丹和碧,與暮色、地點、光線有關。日月潭最美的地方在於,它被層層群山環繞,綠水與青山重疊。日月潭水域面積100平方公裏,景色層層疊疊。無論從遠處看,到處都是景象。從清晨到日落,光線流動,帶來萬千氣象。
據說只有200多邵人住在日月潭邊。看完他們特色的民族舞蹈,妳可以坐在湖邊,靜靜地欣賞這個籠罩在輕煙中的美麗湖泊。即使在炎熱的七八月,日月潭的平均溫度也不高於22攝氏度,真是絕佳的避暑勝地。
墾丁有最美的海景。
墾丁是臺灣省最南端的壹個小城市。這是壹個有美麗海灘的島嶼。雖然臺灣省大部分城市都靠海,但這裏的海景無疑是最美的。墾丁的景點多分布在它左右兩邊的半島和川番石,兩邊的景點多在海岸線上。看蛙石公園的濱水步道,可以看到臺灣省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藍色的海水有三種不同的顏色!過去是“貓鼻子”,這裏的沙灘和大海很美,是發呆的好地方。還可以開著摩托艇以50公裏的時速行駛在碧藍的海面上。船就像海鷗貼著水飛,感覺很刺激。
到了晚上,路邊的商店都燈火通明,攤位上賣著各種旅遊紀念品和當地小吃。在這裏,妳可以穿人字拖,畫紋身,泡酒館,喝奶茶,吃路邊攤,體驗最正宗的臺灣省風情。
淡水暮光迷人。
淡水是壹個充滿歷史的小鎮。早在1858就開埠通商,是臺灣省北部開發最早的港口。
如今的淡水鎮,商旅船的景象雖然不再熱烈,但走在淡水街頭,又紅又舊。
洋樓,福建風、日式風的老建築,仿佛都在訴說著小鎮漫長的過去——從300多年前的西班牙占領、荷蘭入侵、清朝統治,到日據時代的歷史事件。
遊覽淡水,散步是壹種很好的享受方式。不妨走在淡水的老街上,欣賞壹下悠悠的小鎮風光。
這個城鎮的特點之壹是街道特別狹窄。老店門前沒有騎樓,很獨特。
在老街上,有壹些房子部分保留了古老的建築趣味,還有許多古董文物和藝術品商店,顯示出它古樸的風味。
淡水暮光是很多來到這裏的旅行者最美好的期待。傍晚時分,等待的人群聚集在輪渡碼頭,夕陽的余暉映著水面,襯著輪渡歸人的遙遠影子,令人陶醉。除了碼頭,沿河而建的河堤公園也是欣賞暮色的好去處。
遊客可以乘坐渡輪往返淡水、八裏、淡水、大道城,將淡水河盡收眼底。
特別推薦讀者嘗試搭捷運到淡水。不僅方便快捷,沿途經過的紅橋、河流、遠山也是美景。
林萍品茶好地方
依山傍水的林萍是品茶的好地方。它的好山、好茶、好水是北臺灣省僅存的觀光凈土,近年來成為都市人最佳的休憩之地。
林平鄉是少數幾個能在茶葉發展初期保持繁榮的鄉鎮之壹。平林茶博物館的建立,是對臺灣省茶的前世今生的完美註解。平林茶博物館是位於中國福建南部安溪的壹座四合院建築。整個博物館裏有各種與茶有關的展覽,讓遊客了解種植和制作茶葉的風格和過程,茶的歷史和茶藝的介紹,在這裏品茶是壹種極大的享受。小橋流水旁有古樸典雅的茶館和戶外品茶區可供選擇。
茶葉博物館附近是占地近3公頃的林平生態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博物館。公園是按照原始地形規劃建設的,保留了很多原始林區。這裏的各類植物生態區最吸引人,有茶園生態區、藥用植物區、杜鵑花、百合花、野姜花海,還有楓林、櫻花林、愛育子園。
鸚哥陶瓷之都
鸚哥以“陶瓷”和“臺灣景德鎮”而聞名。它有各種各樣的陶瓷,其品種在世界上是獨壹無二的。正因為如此,鸚哥作為“陶瓷之都”的獨特風格得以凸顯。
這座小城位於臺北縣的最南端,有著臺灣省的美景,比如八日月亮湖、阿裏山。對於中國大陸的居民來說,他們將不再望著大海嘆息。5月20日下午,國家旅遊局就大陸居民赴臺灣省旅遊相關問題作出說明。國家旅遊局表示,希望臺灣省廳盡快授權民間旅遊機構,盡快啟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磋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還有很多未知數,但臺灣省旅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臺北
◇多彩時尚西門町
位於臺北西南的西門町,因為在日據時期靠近西門,所以有這樣的“日化”名稱。
西門町是臺灣省的“時尚之窗”。漫步西門町,滿眼都是頭發顏色不同,服飾各異的年輕人。有許多設計樸素的小店。他們的服裝前衛大膽,風格怪異怪誕,代表了日韓的最新潮流。因此,參觀者和購買者聚集在壹起。
據說林青霞是在西門町被星探發現的,當時群星璀璨。很多懷揣明星夢的少男少女也來到西門町圓夢。
臺北人都說西門町有很多表面看不到的東西。在歷次警方緝毒行動中,西門町都是重點區域,繳獲的搖頭丸也不在少數。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位於陽明山腳下,山背對溪。完成於8月1965。
館內收藏和展出65,438+0,000年來從宋到清歷代帝王收藏的稀世珍寶70萬件,有西周青銅器、毛和潘等數千件無價之寶;玉器中的玉、白菜、驅邪雕刻(六朝墓葬出土);王羲之手書《快雪中艷陽帖》;顏真卿和宋徽宗(趙霽)的書法手跡;畫卷中的唐代至清代名家名作;瓷器以宋、明、清各朝代的名窯為親品,官窯禦用藝術瓷等。,目前有大量的國寶被有關當局保密。
這些珍貴的文物大多原本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收藏量巨大,經常展出8000件左右,其他的每三個月到半年更換壹次。據說壹個人要花將近30年才能看完。此外,所有展覽都配有中、英、日三種語言的介紹資料,可隨時取閱。
澎湖:夏日旅遊勝地
旅遊業和漁業是澎湖的兩大支柱產業。澎湖地區雖然沒有大型的遊樂設施,但美麗的海灘、蔚藍的海洋、水上運動和當地人烹制的美味生猛海鮮,每年都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海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澎湖地區除了知名的觀光點雞背島外,還有壹個招牌的夏季旅遊項目——海上遊樂項目。
桃源:石門水庫風景區
位於桃源縣,因出水口有兩座山峰,形似石門而得名。旅遊景點主要集中在大壩附近。最美的是石門水庫的壩區,壩高1.33米,溢洪道六閘,背塘堰,電站,石門大鎮,環湖路。它是東南亞最大的水利工程。每次開閘放水,都是轟鳴飛濺,十分壯觀。水庫裏的石門活魚也是壹道“風景”,水庫周圍的飯店都掛著活魚的招牌吸引遊客。
日月潭:湖水像西湖壹樣明亮清澈。
日月潭其實是高山湖泊,位於臺灣省中部南投縣魚池鄉。它被稱為日月潭,因為湖的東北部形狀像太陽,湖的西南部形狀像月亮。看地圖就能明白這壹點,但是在湖上就很難感受到了。除了形狀之外,據說日壇和月壇水的顏色也不壹樣,分別是丹和碧,但是我們在水中很難分辨出來,可能和暮色、位置、光線有關。日月潭面積100平方公裏,比杭州西湖大1/3。該湖海拔760米,水深30多米。周圍是海拔2400米的水舍山和大尖山。如果說杭州西湖清淡精致,看起來有點溫柔可愛,而日月潭清幽多塵,看起來有點矜持。
阿裏山:森林、雲海和日出
“高山青,水是藍色的,阿裏山的姑娘們像水壹樣美麗,阿裏山的少年們像山壹樣堅強……”許多年前,這首臺灣腔民歌在中國大陸到處傳唱。
阿裏山位於嘉義縣東山。這裏的森林、雲海、日出被稱為阿裏山三大奇觀。阿裏山的森林面積超過3萬公頃。從山腳到山頂,有十幾棵熱帶、溫帶、寒帶的樹,成為阿裏山森林的獨特之處。其中格氏栲、側柏、阿莎、鐵山、宋冀被譽為著名的“阿裏山五大樹”。山中還有幾棵生長了3000多年的紅刺柏,樹高50多米,被當地人稱為“神木”。
阿裏山的雲海特別有名,觀賞雲海壹般在黃昏時分最為壯觀。除此之外,在阿裏山看日出也是壹大享受。當壹輪紅日冉冉升起時,群山和美麗的大海都披上了壹層紅色,世界變得明亮起來,感覺很奇怪。
馬祖:環境最好的城市
當地人口不到壹萬人,但基礎設施不錯,景區、沿海道路、島嶼之間的道路都很通暢。馬祖的酒文化也很有特色,比如馬祖酒廠開發的巴杭窯酒,裏面還陳列著各種陳年老酒。不久前,臺灣省《漸康》雜誌將馬祖評為“環境最佳城市”,這裏有好山好水,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沒有臟亂差。
重要數據和景觀
○簡稱:臺灣
○面積:總面積36006平方公裏,臺灣省島面積35873平方公裏。
○人口:2300萬
○民族: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占2%。少數民族分為9個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北南族、魯凱族、曹族、雅美族和族,居住在島上的不同地方。
○景觀:日月潭、阿裏山、陽明山、北投溫泉、臺南赤坎塔、北港媽祖廟等。
食品手冊
□阿裏山竹筒飯
在竹林遍布的阿裏山地區,竹簡飯是其,尤其被當地人鄒廣泛采用。傳統的做法是把生糯米放在朱珪的竹筒裏,然後用白菜或山酥塞住竹筒,用木炭烤熟。不壹會兒就能聞到濃濃的竹香味,竹筒煮熟後,長長的白米飯被透明的竹膜包裹著,朱珪的香味混合著米香,很好吃。
□郭敬成年仔湯
郭景成鞭湯賣的鞭子,屬於早期農業社會的傳統吃法。經營者放酸菜、肥腸、韭菜、蔥花等。放入大鍋中,與剁碎的油蔥鞭壹起煮,熬成美味的攪打湯頭,再加入大腸、糯米腸或米腸,做成整湯。湯汁醇厚,鮮香可口。
住宿指南
“梅花數”決定酒店級別。臺灣地區的酒店標識水平與中國大陸不同。Mainland China用“星級”來表示酒店的等級,而臺灣省的酒店則用“梅花數”來說明其設施和服務的質量。此外,臺灣省壹批新建酒店不再用梅花表示檔次,有的比梅花五的酒店還要高檔。遊客可以提前了解他們。目前,壹般旅行團提供相當於中國大陸四星級酒店的住宿,每晚費用約為625元至750元人民幣。
旅行小貼士
○幣值:臺灣省使用新臺幣,紙幣為新臺幣100元,500元為新臺幣1000元,硬幣為新臺幣1元、5元、10元。
○匯率:1美元=新臺幣32.35元。
○海關:禁止壹切國際違禁品,禁止新鮮果蔬、酸菜魚。只允許新臺幣8000元、美金1000元或等值外幣入境,旅行支票不受限制。
○服裝:天氣和廣州差不多,衣服以輕薄為主。
○常用電話:
觀光服務中心:02-2717-3737
中文查號臺:104
英語查號臺:106
火警電話:119
舉報電話:110
○小費:標準為每件行李新臺幣50元,住宿、餐飲另加10%服務費。
○電壓:臺灣省電壓110伏,插座平頭兩針。建議遊客自帶適配器和變壓器。
富貴島
宜人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豐富的資源,造就了臺灣省“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的美譽。
臺灣省盛產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萊米”,所以有“米倉”的美譽;
富含蔗糖,被譽為“東方糖庫”;
盛產茶葉,包括凍頂烏龍茶,馳名中外;
盛產水果,香蕉、菠蘿、橙子、荔枝、龍眼、木瓜、柚子、枇杷、芒果、橄欖、檳榔、椰子等。,壹年四季都有“水果之鄉”的美譽;
森林資源豐富,被稱為“森林之海”;
盛產食鹽,素有“東南鹽庫”之稱;
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品牌,如蘭花王國,蝴蝶王國,珊瑚王國,魚倉庫,等等。
印象臺灣省
夢幻迷離金銀島店
暨南大學畢業的小王去臺灣省參加藝術交流活動。說起那次金銀島之行,小王至今記憶猶新。他用“夢幻般的迷茫”來形容自己對當地自然美景的感受。
阿裏山幾乎是壹個遊客的地方。“日出、雲海、晚霞、森林、火車”被小王稱為“五大奇觀”。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坐上景區的登山小火車時,兩邊閃過的夢幻般的景色:火車上山時,我可以從窗口觀看沿途的風景,從熱帶森林到溫帶森林再到溫暖的森林,非常奇妙。好在當時正趕上3月中旬到4月的櫻花季,不同品種的櫻花大面積盛開,真是名副其實的“花海”。此外,小王表示還在茶道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品嘗了當地的高山茶,非常優雅。
日月潭景區也是必遊之地。據小王介紹,那壹帶的自然景觀不如阿裏山多姿多彩,而是以多寺多塔取勝,其中玄奘寺、玄光寺、慈恩塔更是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