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shàn,是姓氏之壹。 組詞:單縣。
2、單,dān,表示單獨,單壹。組詞:單獨,單身,單薄、傳單、單據等。
3、單,chán,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組詞:單於。
單 (漢語漢字)?
單,多種讀音,壹般讀作dān,表示單獨,單壹。又讀作shàn,姓氏。原是壹種原始的武器,用壹段樹椏在兩端縛上石塊制成。金文銘文通單戈(戰):攻單無敵;馬王堆漢墓帛書乙本《老子》有“善單者不怒”的文字。
漢字釋義
單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詳細解釋
單dān
1.種類少,不復雜:簡~;~純;~式簿記。引:只、僅:做事~靠熱情不夠;不提別的,~說這件事。單位:①計算物體輕重、長短及數量的標準;
②指機關、團體或屬於壹個機關、團體的各個部門:那裏有五個直屬單位。
2.獨,壹:~身;~打壹;~槍匹馬;~數(跟“復數”相對)
3.奇(jī)數的:~日;~號;~數(壹、三、五、七等,跟“雙數”相對)
單薄(bó):①薄,少:穿得很單薄;②弱:他身子骨很單薄;人
4.(~子、~兒)記載事物用的紙片:~據;傳~;賬~兒;清~;藥~
5.衣服、被褥等只有壹層的:~衣;~褲
6.覆蓋用的布:被~;床~;褥~。
7.和尚稱禪堂的坐床曰“單”。方嶽《古巖詩》:“廿年前此借僧單,留得松聲入夢寒。”
8.只,單。魯迅《故鄉》:“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裏出賣罷了。”
9.盡。《荀子·富國》:“事之以貨寶,則貨寶單而交不結”,楊倞註:單,盡也。
單shàn
1.姓
單(Shàn)姓源出有二:
①出自姬姓,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東南)為甸內侯,因氏焉。於周襄公、周穆公、周靖公二十余代為周卿氏。據《通誌·氏族略》雲:成王封蔑於單邑,故為單氏。又據《路史》記載,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少子臻於單邑(在今河南省孟津縣境),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姓單。
②出自北方少數民族復姓改單姓而來。據《魏書·官氏誌》記載,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復姓可單氏、阿單氏、渴單氏,入中原後壹並改為單姓單氏。
單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壹百位。上古周朝時周成王封小兒子臻到單地(今河南省濟源縣西南,壹說現河南省孟津縣壹帶)做伯,稱為單伯。臻的家族昌盛,在周朝的二十幾代君主中,都有單姓人在朝廷作大官。他們的後代就是今天單姓的來源。在古代,單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浙江省永康單氏,據《永康姓氏誌·單氏》和方山腳《單氏宗譜》載,唐乾符年間(874-879年)有工部尚書單琰發族於雲南。至五世祖文林郎單宗化,登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任金華正堂(縣令),任滿,約於宋政和年間蔔居永康叢桂坊。至十七世祖單輔靖任建康學錄,不久轉任判官,生昂、昱、昴。單昴由明經任寧安通判,居何州。單昂任婺州醫官,單昱則於元末蔔居永康城北三十裏的方山南麓,為方山單氏之祖。單昂之後,廿八世祖單育又因大水為患,蔔居城南長水,為水碓頭單氏之祖。永康單氏祖居地叢桂坊,屬古麗鎮。在“縣西北四十步”。始祖為單宗化,約在宋政和年間(1111-1117年)與子單昴蔔居永康縣城叢桂坊。永康單氏聚居地方山腳,屬清溪鎮。始祖為單昱,約於元至正末年(1365-1368年)從縣城叢桂坊遷居方山之陽(方山腳)。上水碓,屬古麗鎮。始祖為單昴後裔單育,約在清雍正末年(1731-1735年)從縣城叢桂坊遷此(余略)。
詳細請參閱“單姓”條。
2、地名
單縣,在山東省西南部。
3、村落名
單莊村,坐落在江蘇省泰州市。這個村被壹條曾經的大河壹分為二,分別稱之為前單莊、後單莊。其中,前單莊屬於泰州市泰興市,而後單莊屬於泰州市姜堰市。
單chán
單於(chányú)
[chiefoftheXiongnuinancientChina]漢時匈奴人對其君主的稱呼。泛指外族首領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唐·盧綸《塞下曲》
單於使衛律治其事。——《漢書·李廣蘇建傳》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