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壹鉤新月掛西樓

壹鉤新月掛西樓

昨夜晚歸,夜風習習,樹影瞳瞳,樓頭有壹彎新月。

看慣了滿月,很久沒註意過這樣的新月了,彎彎的,像少女疏淡的眉眼,襯著搖曳的樹影,自是壹番清冷的氣質。

妳在小區的院子裏默默的走著,這壹輪彎月也伴著妳默默的走著,四月的天氣,夜裏還有些許的微涼,夜風撩起妳頸間的絲巾,起起落落的,翻飛在妳的手臂上。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千古壹問問出了多少人對明月的向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孤獨的時候,明月給了妳最好的陪伴,月華如水,是它永恒的不離不棄;傷心的時候,明月給了妳最好的撫慰,它雖無言,卻默默蕩滌了妳心底的離殤。

人生壹世,不知會遇上多少個新月如鉤的靜夜?可是,又有多少個夜晚,會有靜靜的望月的心境呢?

這樣的夜晚,可會有良朋對酌?可會有海棠結社?若能有,便該感恩生命的眷顧吧,畢竟,既有願意對酌的知音,又有暢談詩書的心境,也是壹種難得的圓滿。

人到中年,容易懷舊,往事歷歷,總在心間纏繞,如同把玩壹件跟了自己多年的紫砂,離合悲歡,庸常歲月。都如壹壺泡開的茶,在沸水裏氤氳和裊娜。

晏殊是最愛良朋滿座、應酬唱和的,他說“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然而,他朝分散,誰還會永久的記得這聚的歡愉,以作日後散的印證呢?驀然回首,已是獨自東籬把酒黃昏後了。

那麽,學學夢裏不知身是客的李後主也好,壹晌貪歡,切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學學只為相思老的晏幾道也好,歸傍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個別離難,不似相逢好”;學學更在春山外的歐陽修也好,“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紅樓夢》裏,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她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 所以倒是不開的好。”這話說來容易,世中人又有幾人能如此清冷而通透呢。即便到了最後,“當時***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壹半”,卻仍然要“酒筵歌席莫辭頻”啊。蘇軾思念弟弟,獨自歡飲達旦,不也用“千裏***嬋娟”來自我安慰嗎?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滿月屬於團圓,新月卻總是讓人惆悵,它瘦瘦的泊在空中,掛在樓頭,在地上投射出斑駁而淩亂的樹影,仿佛妳此時“剪不斷,理還亂”的心事。

突然想起豐子愷先生的名作《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檐下壹道卷起的蘆簾,幾上壹把壺、幾只茶杯,天上壹鉤新月。落款散淡的寫了壹句詞:“人散後,壹鉤新月天如水。”豐子愷的漫畫總是這樣筆簡而意豐,寥寥幾筆,寧靜淡泊的月夜,便如在目前。

世間事,大多逃不過“人散後”三字吧,就像劉若英的《後來》——妳都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很沈默?這些年來,有沒有人讓妳不寂寞?

魚沈雁斷經時久,未悉平安否?

人散後,固有落寞,然而,終要歸於涼如水的淡然吧。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既有壹壺濁酒喜相逢的喜悅,也會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失落。更該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達觀。

如鉤的新月也許不夠圓滿,然世事圓滿者又有幾?壹處緣盡,壹處緣起,聚散無休。人散後,月淡如水,心靜如水。仿佛於伸手間便觸及了那份恬淡,看似輕淺隨意,其實是壹種難以超越的境界。仿若經歷萬壑後,菩提樹下的拈花壹笑。

夜深了,樓外高天,壹彎新月依舊,它教會妳虛懷若谷,虧盈不擾於心,任東風吹盡,楊柳成蔭,花自妖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