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楊昌明的感人事跡

楊昌明的感人事跡

楊昌明,壹個出生在大山裏的農民的兒子,壹個剛剛年滿三十歲卻已默默地為貧困山區兒童奉獻了十三年愛心的農家漢子,壹個心裏裝著別人總比裝著自己還要多的年輕人。在茫茫人海中,他只是極為平凡的壹份子。然而十三年來,他卻壹直在用他的平凡廷續著壹個不平凡的故事。

1994年暑假,剛剛初中畢業的楊昌明把自己得到的25元稿費拿出來,再向親戚借了50元,到朝裏鄉集市上收購黃瓜轉到縣城出售,頭三天掙了7.6元錢,此後他堅持了1個月,總***賺了66元錢。

這66元錢能做什麽呢?楊昌明想到自己那位剛念到初中壹年級便因家庭貧困而輟學的哥哥,還有只上過小學二年級的兩位姐姐,知道這66元錢可以做些什麽了。通過聯系,他找到了縣團委“希望工程”辦公室,了解到壹位正在本縣東合鄉白馬小學上二年級品學謙優的小同學因父親病故而面臨失學時,他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掙到的六十多塊錢去到白馬小學為該生交了學雜費。從此,他與希望工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5年“六壹”兒童節那天,淩雲縣伶站瑤族鄉希望小學校門前,壹位青年男子下車後,把幾個貼有“贈送伶站瑤族鄉希望小學”條子的紙箱放在校門前,就匆匆離去。該校師生收到這些紙箱後,打開壹看,裏面有1000多本練習本及糖果餅幹。此後,每年的“六壹”兒童節前夕,楊昌明都通過多種方式按時贈送禮物給該校師生。究竟是誰每年都在掛念著這些山裏的孩子卻又不願留下姓名呢?這對該校全體師生來說壹直是壹個謎!終於,在2002年“六壹”兒童節那天,楊昌明再送來禮物時,被他的小學同學、在該校任教的壹位老師發現,這個謎才被破解。但是楊昌明仍然不願接受校方的邀請而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並且還在該校設立了獎學金,對該校在初考獲得全鄉前三名的學生進行獎勵。時至今日,該校的同學們仍不知道這位每年都掂記著他們的叔叔到底長的啥樣……?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楊昌明對貧困山區的學生如此牽掛呢?

也許,在2007年9月他應廣西電視臺之邀作為采訪嘉賓出席《愛的光彩?全國工商聯“光彩文庫”啟動慈善晚會》上接受采訪時說的壹段話是最好的答案:“生活在大山裏的孩子太苦了,他們沒見過什麽世面,看到書上那很長很長的車也不知道那叫火車,這正如我小時候看見了城裏的房子竟然不知道為什麽不是用茅草蓋的,十壹歲了還不知道什麽是燒鴨壹徉……

原來,楊昌明家裏壹直很貧寒,初中畢業時考取了壹所他最向往的好學校,接過錄取通知書時,他知道,貧困的父母無論如何也供不起他讀書。於是他選擇了到學雜費用較少的廣西農墾職大中專部就讀。在中專3年中,為了減輕家裏負擔,他壹邊學習,壹邊打工掙錢。由於他勤快,打工掙到的錢不僅能解決自己的學習費用,還有壹些積蓄,他沒有把這些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錢用在吃喝玩樂上,而是想到比自己更困難的那些貧困小學生。

1997年中專畢業後,楊昌明便在百色城、淩雲等地打工,2000年才開始進行個體經營,如今仍然過得很簡仆,經濟仍然比較拮據,幾年來他和妻兒老小基本都沒怎麽添制新衣服,自己穿的衣服大多是材料供應商贈送的文化衫,穿的褲子從沒超過40元壹條,皮鞋從沒超過50元壹雙,但他對捐資助學卻從不吝嗇,十三年間從壹名中專生到打工仔到個體戶壹路走來累計為捐資助學等公益事業***捐資上萬元。這又圖個啥呢?正如記者采訪他時所說:“我雖然沒有得到過希望工程的資助,但讀書時的費用都是很多好心人借給的,因為有了大家的幫助我才能完成學業,如今我已經能自食其力了,我壹直想要回報這些給過我幫助的人,可是他們壹直都過得比我好,不需要我的回報,但愛心是需要傳遞的,所以我選擇幫助我身邊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我理所應該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據悉,楊昌明不僅向伶站希望小學獻愛心,還熱心支持和幫助其他學校的困難學生。從1998年起每年的“六壹”兒童節他都向淩雲縣泗城鎮上蒙村小學捐贈各種物品;2000年該校建教學樓、建球場時都熱心捐資;淩雲縣城重建太平橋、修建後龍山階梯他也分別捐了款;此前他的身份僅僅是壹名中專在校學生到打工青年的轉變。2002年秋,他在泗城鎮政府院內看到為貧困學生羅雪梅上大學募捐時,就捐出口袋裏僅有的50元。2003年春天的壹個晚上,楊昌明在看完廣西電視臺播出的南寧某娛樂公司為壹位白血病患者舉行義演的節目後,立即撥通了廣西電視臺熱線電話了解情況,當得知患者仍在北京治療尚需10萬元費用時,他於次日上午通過匯款捐了100元;2004年至今壹直通過網絡招集愛心人仕壹起為淩雲縣泗城鎮那合小學捐贈物品、為受火災的農戶捐贈衣物、為樂業縣邏沙鄉漢吉小學捐資建水池;2006年的清明節前夕,當他得知玉洪瑤族鄉上巖小學全體師生壹行20多人要來縣城烈士林園和紀念碑掃墓後,他也邀上了幾位網友熱情地接待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