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語了讀音wú yǔ le,就是沒話說,沒有語言了,瘋狂的“網絡用語”。這樣的詞語,表示對人很無奈,廣泛被大眾常用語言。也表示很反感。
古文解釋
1、沒有話語;沒有話說
“無語與花別,細看枝上紅。”——唐·任翻《惜花》詩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宋·蘇軾《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詩
“無語說風何去處?回望,芳草萋萋,更勝當年。”——林仕榮《回無語》
2、形容寂靜無聲
“獨立悄無語,清愁人詎知?”——唐·崔涯《黃蜀葵》詩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黃菊有情留小飲,青燈無語伴微吟。”——金·元好問《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詩
詞語新解
無語作為網絡語言和郁悶、無奈的意思差不多,本意是沒有話講,在網絡中卻引申為看到某種人或事表示不理解、沒有頭緒,或者是表示不願再為此計較、懶得說,或者是崇拜至極而發出的無話可說的感覺,有的時候不知道說什麽就發這個回應壹下。像壹個感嘆詞。
無語有時代表:尷尬、失措舉例:完全被當時的場景所震住,很多話想說可是又不懂說什麽怎麽表達。
無語有時代表:沒法說、哭笑不得舉例:看見這個人的問題覺得可笑。滿臉無語的表情。又稱汗顏。
無語有時代表:無言以對、郁悶舉例:有時正要說的話被搶了或者是必須完全服從命令。
眾所周知,中華語言博大精深,詞語“無語”當然不例外,其包含各種感情色彩,因情景而定。另外,無語在貼吧中有時與頂、默、灌水、飄過、路過類似,為不想認真回貼的壹種應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