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為馬是壹個漢語成語,拼音是zhǐ lù wéi mǎ,意思是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1]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中文名
指鹿為馬
外文名
point at a deer, call it a horse
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
作者
司馬遷
文學體裁
成語
熱點關註
歷史還原 還原指鹿為馬之真相:秦二世心裏明白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TA說2019-04-16
解釋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處
原文(1)
趙高欲[1] (1)為亂(2),恐(3)群臣不聽,乃先設驗(4),持(5)鹿獻於二世(6),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7)邪?謂鹿為馬。”問左右(8),左右或(9)默,或言馬以阿順(10)趙高,或言鹿者。高因(11)陰(12)中(13)諸言鹿者以法(14)。(15)後群臣皆(16)畏高。(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註釋
欲:想要。
亂:叛亂,此處指篡奪秦朝的政權。
恐:害怕,恐怕。
設驗:設法試探。
持:帶著。
二世:指秦二世皇帝胡亥。
誤:錯誤;誤會。
左右:身邊的人。
或:有的人。
阿順:阿諛奉承。
因:於是,就。
陰,暗中。
中(zhòng),中傷。
法,刑法。
陰中諸言鹿者以法:暗地裏假借刑法懲處那些直說是鹿的人。諸:那些
皆:都。
譯文
趙高想要叛亂(篡奪秦朝的政權),恐怕各位大臣不聽從他,就先設下圈套設法試探。於是帶來壹只鹿獻給二世,說:“這是壹匹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您把鹿說成是馬。”問身邊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沈默,有的故意迎合趙高說是馬,有的說是鹿,趙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傷(或陷害)那些說是鹿的人。以後,大臣們都畏懼趙高。
原文(2)
秦二世之時,趙高駕鹿而從行。王曰:“丞相何為駕鹿?”高曰:“馬也。”王曰:“丞相誤(1)也,以鹿為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願問群臣。”臣半(2)言鹿,半言馬。當此之時秦王不能自信自(3)而從邪臣之說。(漢·陸賈《新語·辨惑》)
註釋
誤:錯誤;誤會。
半:壹半。
自信自:自己相信自己。
譯文
秦二世的時候,趙高駕著壹頭鹿隨從二世出行,二世問他說:“丞相為什麽駕著壹頭鹿呢?”趙高說:“這是壹匹馬啊!”二世說:“丞相錯了,把鹿當做馬了。”趙高說:“這確實是壹匹馬啊!(如果)陛下認為我的話不對,希望(陛下允許我)問壹問群臣。”群臣之中壹半說是鹿,壹半說是馬。在這種情況下,秦王不能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只好順從趙高的說法。
用法
壹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詞語辨析
“混淆是非”和“指鹿為馬”都有“違背事實;不分是非”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但“指鹿為馬”完全是故意的;並時有咄咄逼人之勢;“混淆是非”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