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篇】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篇】

篇壹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其愛護樹木,保護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

 2、學會生詞,理解字詞,讀懂古詩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感受古詩的意韻

 4、掌握學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燈片,與詩歌相協調的音樂帶壹盒

 教學過程:

 壹、習舊引新,激發興趣。

 同學們,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再來學壹首《詠柳》(板書)

 二、解題知人,感受美

 出示燈片,觀察圖畫,說說畫了什麽?

 解題:詩人賀知章也和同學們壹樣喜愛春天的柳樹,他用詩歌贊美了柳樹(介紹作者)

 三、逐句解釋,理解美

 1、範讀全詩

 2、學生試讀,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師生釋詞

 4、析句

 第壹、二句作者用了什麽方法?分別表現了整棵樹與樹枝的什麽特點?詩人看到這麽細嫩的柳葉,是怎麽想的?把“三月春風”比作什麽?

 5、請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賞境誦讀,抒發美。

 1、教師誦讀,配上音樂。

 2、師啟發:在詩人筆下,柳樹是多麽美妙,請同學們帶著喜愛柳樹,熱愛春天的感情去朗讀古讀,在讀中體會美。

 五、小結學法

 六、布置作業:

 (1)抄古詩試背

 (2)選擇學校中壹種植物試作詩壹首

 簡評:

篇二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壹、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可貴的沈默》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壹篇精讀課文。課文以課堂教學進程為線索,以師生對話交流為主要形式,以孩子們情緒變化為描寫的主要內容:由興奮、快樂到沈默,又從沈默漸漸回到熱鬧。

 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關心父母、回報父母之愛的教育,學會關心別人,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語段,培養語感,同時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2、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本課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進行生動描寫的方法,抄寫自己喜歡詞語、句子。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孩子們的情緒變化,懂得關心別人。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為什麽說這種沈默是可貴的。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壹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采取情境教學法、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營造情境,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表演導入——質疑導向——探究體驗——學習升華——拓展延伸。

 表演唱《表情歌》,體驗情緒的變化:快樂——著急――興奮――難過——幸福,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中孩子們的情緒變化。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由於文章題目發人深省,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妳想知道什麽?這時學生會提出:“為什麽說沈默是可貴的?誰沈默?在什麽情況下沈默?沈默之後又是壹個什麽樣的景象。”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概括為三個方面:

 熱鬧——沈默——熱鬧

 確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後,學生進行自生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著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反復讀文,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我再讓學生合作探究,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明白了,沈默前的熱鬧是爸爸媽媽給他們過生日,他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這裏我設計了“點數”的情境:“誰的爸爸媽媽給妳過了生日?有的請舉手。”同學們紛紛舉手。我接著煽情:“我要點數了。1,2,3……10。哇這麽多,第壹組10個,第二組11,12……21個,……那麽第四組呢?”同學們興奮極了,手舉的高高的,生怕少數了自己,仿佛自己就是課文中的主人公。接著我又問,那麽又有誰知道爸媽的生日呢?只有三、五個同學舉手。其他同學低下了頭。在沈默中孩子們知錯了,在沈默中孩子們在思考;在沈默中孩子們在想辦法彌補。而沈默後的熱鬧是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懂得了不僅要感受父母的愛,更重要的是回報父母的愛,得到了老師的肯定。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在沈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愛;在沈默中孩子們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愛而沒想到回報;在沈默中,思索應該怎樣回報父母的愛;在沈默中,孩子們懂得了接受愛的同時還要回報愛的道理。同學們的情感得到了抒發,文章的主題也得到了升華。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匯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我想去尋找蘊藏在他們心靈演深處的,他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的極為珍貴的道理。

 (2)他們的可愛恰恰在那滿臉犯了錯誤似的神色之中。

 (3)像獲得赦免壹樣,那壹雙躲閃的目光又從四面八方慢慢地回來了。

 (4)教室裏又熱鬧起來,只是與沈默前的熱鬧已經不壹樣了。

 (5)這壹片沈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比如:用歡快、高興、得意的語調讀孩子們興奮地感受父母的愛的段落;用稍慢、沈重的語氣讀孩子們陷入沈思的段落;用稍快、興奮的語調讀孩子們回報父母的愛的自然段。

 總結全文後,進入教學環節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首先,我推薦孩子們閱讀《遊子吟》及《弟子規》中《孝感動帝》、《黃香溫席》等故事,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

 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壹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知道回報父母的愛,對關心他的人懷有壹顆感恩的心,我又布置了小作文《媽媽的愛》。

 四、說板書

篇三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壹、說教材

 《荷花》是壹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裏壹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沈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壹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壹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文章的字數不多,卻把滿池荷花的美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壹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題材,也是指導學生朗讀和培養學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這節課我力圖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根據擬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教學難點是:理解“把眼前的壹池荷花看作壹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圖文對照法;本文利用課文插圖和《荷花》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想象。

 2、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於理解。

 3、以讀代講法。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壹)創設情境,感知美

 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壹半”,我在設計《荷花》壹課導入時,選用了猜迷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荷花圖,讓學生欣賞後用詞語描繪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被激發,情緒壹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師生交流後揭題板書。

 (二)自主探究,尋找美

 本文語言優美,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初讀課文,談讀後的感受,使學生整體感知荷花的美。然後再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反復誦讀,並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後的感受。

 (三)匯報交流,體驗美

 學生通過上述兩個環節,對文章的內容已經有了壹定的了解,同時也定會產生壹些疑惑。在學生匯報交流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時,教師可隨機出示圖片或視頻,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通過此環節,學生更進壹步體會到了荷花的美,然後有滋有味地讀出美,使教學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學描寫荷葉的句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荷葉特點的詞語“挨挨擠擠”,通過看圖理解,有感情朗讀,想象壹池荷葉長勢之美,並教給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課文這壹學習方法。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壹句緊緊抓住“冒”字進行引導。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麽樣子呢?誰來演壹演?“冒”字用得好在哪裏?緊接著又抓住“冒”字,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朗讀。

 又如,教學描寫荷花三種姿態的句子時可分三步走:

 (1)讓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

 (2)圖文對照,讓學生感受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讀出它的美?”

 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比讀、評讀、表演讀。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感受了、體會了、讀出了荷花的美後,教師還準備了貼畫,要求他們在黑板上貼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誦讀,釋放美

 在第二段體驗美的基礎上,第三、四段使美感進壹步深化。教師深情引讀:這麽多的白荷花,壹朵有壹朵的姿勢。學生飽含激情,接讀第三段。然後,讓學生想象,除了文中寫到的三種姿勢,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在理解“壹大幅活的畫”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像壹下,活的畫是什麽樣的?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體會了壹池荷花的動態美,並在表達中抒發了美,釋放了美。

 以此為契機,教師配樂範讀第四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仿佛看到的畫面,接下來課件展示動畫,讓學生想象說壹說,似乎聽見蜻蜓和小魚對“我”說了什麽話,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壹些什麽?壹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壹次被激活。這時,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朗讀這部分,學生感覺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並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體回顧,欣賞美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欣賞優美的畫面,嘗試自己介紹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這壹環節,教師告訴學生,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贊美荷花的詩篇,接著,伴隨壹首優美的民族音樂,教師出示宋代詩人楊萬裏的配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並深情朗誦。之後,教師用課件展示滿池荷花,讓學生面對大自然描繪的美麗畫卷,說出此時最想說的話。通過這壹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從欣賞、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的感情進壹步得到升華。

 五、課外練習

 1、看課外書或上網查找有關荷花的古詩。

 2、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啊!我也要寫寫自己喜歡的花。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書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直觀形象的貼畫和壹個“美”字組成,讓荷花的美再現在學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