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大道之行也》評課記錄與反思 開學之初,初中語文組聽了衡老師的壹堂匯報課,他所執教的課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現將評課及反思簡單摘錄如下: 姚老師:1、本堂課的導入設計平淡卻很有效。
老師讓學生背已讀過的《桃花源記》引入課堂教學,這既為學習新課作了鋪墊,又強化了所學知識的積累。緊接著提問《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會是怎樣的社會?作為本課教學的切入點,起到了較好的激趣作用,應當說這種導入是比較成功的。
2、教師將本課設置了六個問題,課前讓學生將預習結果分組板在黑板上,從檢查預習效果以及幫助學生完成對內容理解的角度來說,此環節是安排合理的,這樣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書寫能力、解題能力。 商榷:學生陳述答案時,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
若考慮讓其他組發表見解展開討論,或許更能激活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謝老師:通過設計六個問題,重點突出,知識點落實到位,並且老師能引導適時的朗讀,只是學生展示時聲音較小。
劉老師:本堂課註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課堂結構完整,知識點基本落實到位,不足點就是老師講課聲音不太洪亮,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生不是很多,課堂氣氛比較沈悶。 牛老師:老師講課思路清晰,語速適中,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不過學生的展示還有待於老師進壹步強調並引導,讓展示自然、大方的學生做榜樣。
金老師:能將本課與《桃花源記》進行比較,問題設計由易到難,層層深入,有利於學生對“大同”社會特征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還要強化朗讀,學生可通過多樣的朗讀形式來展示,在讀中感受、領悟、賞析。
鞏老師:作為壹名語文教師,衡老師深知:課堂越開放,對自己教學越有利,因而,作為明陽的新成員,敢於解放思想,大膽嘗試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憑他的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開放性課堂是人性的課堂,是民主的課堂,它要求人人參與,人人有話可說,課堂的話語權屬於學生,課堂的主宰權屬於學生。
其實,這樣壹來的課堂對老師要求更高了,對老師的綜合素質是嚴峻的考驗,老師壹定要不斷充電學習。 教育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辛的,需要我們所有的教育者不斷努力,不斷探索,正所謂:“嘔心瀝血探新路,吹盡黃沙始見金”,相信,我們如果有衡老師大膽嘗試的魄力和精神,咱們的教育事業壹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開學伊始,學校就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論學習;還邀請了縣教研室的主任舉行了新課改理論的講座。9月7日,我還有幸聽了同校老師的示範課:新穎的課堂模式,熱烈的課堂氣氛,機智的點撥……得到聽課教師的好評,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期間,我還聽了其他老師的課,覺得啟發很大。因而,我想借這次匯報課的機會,嘗試這種新的課堂模式,並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壹篇篇幅較短,理論性較強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難理解透徹。
但我認為有點難度,正好可以給自己和學生們壹個好的鍛煉機會。於是,就按照教學進度,用這篇文章來上課。
上課前,要求學生利用早自習去預習課文。自己解決字音、字義問題,結合課文註釋,掌握課文大意。
並布置了各小組的討論題。把課堂的重點放在小組自主、合作、探究討論題上。
把朗讀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來組織課堂。課堂活動以學生的自主討論、探究為主。
課堂上,學生的討論沒有我預想的熱烈,有些小組的準備明顯不夠充分,答案過於簡單。六個小組有兩個小組準備充分,答案全面,還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
有兩個小組回答還是比較準確,沒有引起其他同學的異議。當然,也不能激起討論,顯得平淡。
第壹小組的回答比較簡單。引起了同學們的討論,補充的同學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討論氛圍。
可謂是有失有得。 仔細地回顧整堂課。
認為這堂課雖然完成了預先設置的課堂教學任務,但值得改進和提高的地方還很多。 1、學生的課前預習還不夠充分,必須認真組織好課前預習。
從學生的討論情況來看:有些小組的討論還不夠充分,討論的結果較為簡單,得出的結論不夠全面、深入。 2、學生還不夠適應這種課堂模式。
有的小組組織展示小組討論結果時,聲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無措,課堂環節不熟。還要經常參與、鍛煉,才能不斷進步。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要提高。 由於自己對這種課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觸得不多。
對學生的情況不夠熟悉,個體、班級之間的差異也沒有充分的了解。在組織學生預習、討論時,針對性不強。
對學生的評點也有不到位之處。沒有營造出活躍、靈動的課堂氣氛來。
以上是我自己對這堂課的壹點淺陋想法,希望拋磚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2. 初中語文教師如何評課從上課的各個環節評就可以了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是否完成,是否合適;教學內容是否合乎學情,是否系統,是否準確細致;課堂講授是否清晰,問題設置是否合理,課堂用語是否準確精煉,教學姿態是否大方得體;能否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堂講授內容是否過多,有沒有課堂訓練,講練結合是否恰當;有沒有課堂小結等等。
簡要的說的話:目標是否清晰明確,課前預習是否設計並且檢查,學情是否掌握全面,課堂設計是否規範,講解是否點撥到位,師生互動是否有設計並且高效,講練結合是否恰當;目標是否全面達成,小結是否全面精準,學法指導是否涉及且科學細致。
3. 初中語文說課稿以下是說課稿,供妳參考壹下:《往事依依》壹、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文精當的選材,結構上的前後照應及描寫情狀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聲有色、文情並茂的語言描寫,體會其中的意境之樂. 2、過程和方法: (1)默讀課文,整體感知,明確本文寫了哪些內容,讀中註意圈點勾畫.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層次,尋求過渡語段,感悟文中蘊含的感情因素. (3)比較閱讀,將本文與後面的幾篇文章從內容、情感、結構、語言等方面對比閱讀,找出異同點,加以感悟、品味. (4)心領口誦,在反復誦讀中引起感情***鳴,積累語言,形成語感,提高語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自覺養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與難點: (壹) 重點: 1、認識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2、精神生活的描寫:看畫、讀書、聽課等情狀. (二) 難點: 1、理解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設想 1、第壹課時:自主閱讀、整體感知.在獨立、合作研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概括文章主要寫了幾件事.理解本文選材的精當,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第二課時:討論、品味語言.小組討論交流,品味精彩的語句.體會作者對精神生活的描寫,進壹步體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 四、學習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六、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壹課時 壹、學習目標 1、自主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選材的精當. 2、體會文學作品對青少年成長的意義. 二、課前預習 預習內容及要求: 1、自學生字詞: 徜徉 浩渺 絢麗 雨晦 鐫刻 雕鏤 嬋娟 感慨萬端 諄諄教導 搜索枯腸 2、作者簡介 於漪,江蘇鎮江人,全國著名的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在38年的教學生涯中,努力探索語文教學規律,堅持教語文育人,在報刊上發表文章160多篇,總計50萬字. 本文是於漪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壹再邀請而寫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憶黃金時光”欄目上. 3、搜集寫春、夏、秋、冬的詩句. 三、導入 每個人都擁有壹個金色的童年,每個童年都有令人難忘的歲月.今天,我們就到於漪老師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壹切…… 四、預習展示 1、展示預習筆記,檢查預習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紹:(學生課前搜集) 五、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了解內容,能復述出所回憶的四件事. (1) 學生自由朗讀.(朗讀要求:準確、流利,盡量做到有感情.) (2) 概括文中所寫四件事:。
4. 初中語文在新課程下如何評課壹、初中語文新課程聽評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宏觀背景和課堂教學改革的微觀背景下,如何指導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的聽課評課活動呢?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首先,語文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和審美情感。其次,語文教學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和積累,讓學生在語文學習實踐中形成終身受益的語文能力。
第三,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第四,語文教學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更為完善的學習條件。
以上課程標準中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為語文聽課評課提供了指導思想。因此,語文聽課評課的基本理念主要如下: 1、提高語文素養,奠定發展基礎。
“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得到改變,為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今後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面向全體學生,關註個體差異。 3、倡導教學民主,促進合作學習。
4、提倡語文聽課評課的多元化。 在上述語文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的初中語文聽課評課應當遵循的原則是: 1、語文聽課評課要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語文聽課評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註個體差異。 3、語文評課要註重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4、語文聽評課要提倡聽評課主體的多元化。 5、語文聽評課要采用多種形式,使評價更具有客觀性和準確性。
二、初中語文新課程聽評課的標準。 根據語文聽課評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則,初中語文聽課評課必須堅持發展性的教育評價觀,準確把握聽評課的四大標準: 1、教師是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
可以從學生參與學習的狀態、參與品質、參與方式、參與時間與廣度、參與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1)學生是否參與了高水平的認知活動。
即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主動提問、質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2)學生主動參與的時間和廣度。
(3)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時間、數量和質量。(4)學生情感投入的程度。
2、教師能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創造力表現和學生的創造性表現主要體現出以下特點:(1)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具有開放性。
(2)學生回答問題是否具有創造性。(3)學生主動提問、質疑的次數是多少?(4)學生用於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或探究問題的時間有多少?(5)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班級交流的時間有多少?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評價,壹般采用觀察的方法。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1)能否從多角度思考問題;(2)答問是否有新意,有獨創性;(3)分析問題是否深刻;(4)表達是否流暢,意義是否豐富。 3、教師是否重視學生高尚情操審美情趣的養成。
4、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具有創造性。教師教學設計創造性水平的高低,以及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
富有創造性的教學設計,能以豐富的知識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獲得較多獨立思考、創造性思維的機會,從而增強學習效果,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語文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包括:單元教學設計、單篇教學設計、導語設計、提問設計、練習設計、板書設計、教學結構設計等。
綜上所述,聽評壹節語文課,必須站在全面的、發展的高度進行,體現現代教育觀念,把學生參與學習效果、創新能力培養、審美情趣的養成、教學設計的創造性等四個方面內容納入到聽課評課的指標、標準體系,從而確定各種聽評課的具體標準,以獲得客觀公正的評價結論。 三、評課內容:初中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及標準 (壹)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明確、具體、恰當。
2、體現課標要求和教學重點。 3、體現層次性和拓展性。
(二)教學過程和方法:1、教學內容組織得當,安排合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2、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適當,針對性強,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
註重教給方法,培養能力,註重引導學生。 3、教學過程科學合理,自然流暢。
各教學環節銜接緊湊,層次清晰。教學節奏適度,時間安排得當。
4、教具和多媒體電教手段使用得當。 (三)教學效果:1、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2、學生能積極主動地閱讀思考、討論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有序。 3、聽說讀寫訓練紮實,效果好。
(四)教學基本功:1、教態端正,教學行為體現新課程理念。 2、能選擇適當的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
3、課堂教學的應變能力強。 4、語言規範流暢,準確生動,富有感染力。
板書設計層次清晰,書寫規範。 5、提問和練習設計科學合理,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突出重點,體現教學目的。
(五)建議: 根據新課程“語文評課要註重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特制定“新鄭市初中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量表”附後,供學校領導和老師們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