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字上下結構,部首是人。
余(拼音:yú),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為形聲字,《說文解字》記載余,語之舒也。從八,舍省聲。房舍分出“之口”是余之範式。本義是我的意思,如:“余將老”。
衍義:引申指剩下來的,多出來的。如:剩余、余糧、余興、余悸、余孽、節余、余生、余蔭(指前人的遺澤,遺留的庇蔭)、余勇可賈(gǔ)。引申指十、百、千等整數或名數後的零數。如:十余人。引申指“後”。如:勞動之余,歡歌笑語。農歷四月的別稱。又用作姓。
余姓,中國百家大姓氏之壹,主要起源於姬姓,東周春秋時期秦國上卿由余之後。在宋版百家姓中列第51位(民國版中列第90位),據2010年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大陸余姓人口約650余萬(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0.52%,當年排名第41位。
人口分布上主要以湖北,湖南,四川,重慶,安徽,福建,廣東,浙江,江西等南方省份居多。余字因古時讀音區別,故有多種不同的源流差異。余姓發源地據考起源於現陜西鳳翔壹帶,可考據的得姓始祖以姬姓余氏為多。
包含余字的成語:
1、遺恩余烈,漢語成語,拼音是yí ēn yú liè,意思是指前人遺留下的恩德功業。出自《後漢書·王昌劉永傳論》。
2、遺風余采,漢語成語,拼音是yí fēng yú cǎi,意思是指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出自《文心雕龍·時序》。
3、流風余韻,漢語成語,讀音為liú fēng yú yùn,是指前代流傳給後世的風雅韻事。出自《虞初新誌·焚琴子傳》。
4、齒牙余惠,漢語成語,拼音是chǐ yá yú huì,意思是謂幫人說好話。出自《聊齋誌異·公孫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