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壹的國家樣本書圖書館是中國版本圖書館。
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人民 *** 出版總署 圖書館,建館時設立了出版物樣本收藏部門。 1954年改稱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圖書館;1957 年改為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版本圖書館;1983 年由國家出版局版本圖書館更名為中國版本圖書 館。
根據國家頒發的征集圖書雜誌報刊樣本辦法 等文件的規定,該館負責征集、管理、收藏建國以來中國正式出版的出版物樣本,包括用各種文 字出版的各個版次.印次,同壹種圖書的不同裝 幀、開本、版式、紙張的版本和部分聲像讀物, 以及雜誌、報紙;依據征集到的圖書樣本,編輯出版《全國新書目》和《全國總書目》及各類專 題目錄。自1950年至1987年上半年已收藏圖書 樣本123.6萬冊,雜誌樣本8000多種,報紙樣本500多種。
二、圖書館在歷史中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在古埃及,圖書館則建在神殿裏,並 由牧師管理。
埃及人把東西寫在紙莎草紙 上,然後把紙卷放在帶節的樹枝上,放在箱子內或書架上。古埃及最著名的壹個圖書館,就是建 於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亞歷山大圖書館, 它擁有幾十萬冊藏書,幾乎收藏了所有的希臘著作和壹部分東方典籍。
首先想到要建立公***圖書館的是古羅 馬的統治者愷撒,他提出建立壹個公***圖 書館的系統的計劃。在愷撒之後,公***圖書館成了羅馬常設的設施之壹。
早在4世 紀時,羅馬就有28個圖書館了。後來,圖書館變成了教堂和寺院的壹部 分。
修道士們除了看書還抄書,因此,多數 的圖書館都由於他們的努力而保存了下來。在歐洲中世紀末期,大教堂出現了, 壹些小的圖書館就造在教堂裏面。
這時候, 高等學府也開始收集圖書。
三、中國古代有圖書館嗎除官方圖書館,民間圖書館也廣泛存在。
具體有三類,壹是書院圖書館,二是私人藏書樓,再就是寺廟裏的藏經樓。 自唐代直到清末,書院作為中國壹個獨特的教育、學術機構,自然是少不了圖書館的。
嶽麓書院的禦書樓直到現在都藏有大量圖書。而私人收藏家們的圖書也相當可觀。
宋代著名的個人藏書家宋敏求藏書3萬卷,並且公開允許愛書之人借閱;明朝官員範欽建造的“天壹閣”,到今天已成為亞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另外,寺院裏的藏經樓,並非如武俠小說裏寫的那樣藏的都是武功秘籍,並且也不止佛經,而是收藏各種書籍,也稱得上圖書館了 。
四、歷史上著名書籍介紹全世界究竟有多少圖書館?號稱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也說不清楚。這裏介紹四個世界上著名的圖書館,它們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別致,秀外慧中。
如果妳有機會走過那個城市,千萬別錯過了“圖書勝地”。 “復活”的世界書庫 ——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 2200多年前,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以“收集全世界的書”為己任,成就了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在地中海傳播文明幾百年。
然而,它卻屢遭劫難,最終被毀。 2001年,經過聯合國教科文化組織和埃及 *** 的多年努力,新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這顆地中海邊的璀璨文化明珠重獲新生! 建成後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時期圖書館的舊址上,俯瞰地中海。
主體建築為圓柱體,頂部是半圓形穹頂,會議廳是金字塔形。 圓柱、金字塔和穹頂的巧妙結合,渾然天成。
在外圍的花崗巖質的文化墻上,鐫刻著包括漢字在內的世界上50種最古老語言的文字、字母和符號,凸顯了文明蘊藏與文化氛圍的構思和創意。 根據設計能力,亞圖的館藏量可達到800萬冊書,1500種期刊。
除了文字類藏書,亞圖還收藏了大量的世界各國的古幣,以及20多萬卷微型電影和光盤類的視聽資料。 重建後亞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壹,可與著名的大英圖書館等比肩而立。
亞圖目前不僅是埃及的文化重鎮,更是遊人如織的著名旅遊景點。 力保文化遺產 ——瑞典皇家圖書館 美麗的北歐水城——斯德哥爾摩,是壹座文化名城,而建於17世紀的世界最大圖書館之壹的瑞典皇家圖書館,無疑是這個城市中最輝煌的壹座文明之塔。
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圖書館是瑞典的國家圖書館,建成於1977年,現已成為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歷史裏程碑,具有很高的建築水平和文化價值。 圖書館大樓位於斯德哥爾摩最受人喜歡的公園之壹——Hunmle公園壹側。
該公園是斯德哥爾摩的中心地帶,是居住和工作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喜愛的娛樂區,也是周圍孩子們的遊戲場。 為了適應圖書館發展的需要,1997年,皇家圖書館完成了老館的擴建和修復工程,在大樓下開挖了地下室,用於存放不斷增加的圖書,這些書架已經長達70-80公裏。
皇家圖書館也是瑞典最重要的文化和研究機構之壹。它的使命是保存瑞典的文化遺產,支持和促進瑞典的科學與研究,促進圖書館的國內和國際協作。
它收藏和保存所有在瑞典出版的種類出版物;采集有關瑞典的人文科學方面的外交文獻;保存手稿、地圖、圖片等特種文獻;建立瑞典的全國文獻聯合目錄等。目前皇家圖書館的館藏圖書達到200多萬冊。
任何讀者都可以通過皇家館書目系和瑞典圖書館聯合編目系統(LIBRIS),查到皇家館的藏書情況。 擁有皇家圖書館借閱卡的讀者,可以在網上預定借閱。
“中文館藏”格外豐富 ——大英圖書館 作為世界上收藏最豐富的圖書館,大英國圖書館於1998年對外開放,占地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可同時接待1277位讀者。
大英圖書館收藏圖書期刊1500萬冊,專利3300萬件、手稿30萬件、有聲及音樂數據160萬枚、輿圖400萬件、郵票800萬枚、照片20萬張、印度事務檔案紀錄26萬件。 其中,大英圖書館東方部的中文館藏是非常有特色的壹部分,包括著名的敦煌石窟的佛、壁畫手卷,道教、摩尼教的經典珍貴資料。
這裏是名副其實的海外漢學研究資料寶庫。 除了位於倫敦的主館,大英圖書館還在西約克郡的波士頓巴設立了文獻提供中心,該中心歷經40年發展,文獻資源體系豐富無比,提供服務手段規範快速,商業化運作的成熟舉世公認,每年新增書刊文獻數百萬件、增長書架8公裏,1200多位工作人員,每年為全世界的讀者提供400萬項各類文獻需求。
最快可在24小時內完成服務。 建築藝術的珍品 ——法國國家圖書館 法國國家圖書館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圖書館,前身是建立於14世紀的皇家圖書館,1720年向公眾開放。
是世界上最早接受國內出版物呈繳本的圖書館。 風光旖旎的塞納河右岸,矗立著壹個遠眺形狀如四本打開的書似的玻璃建築群,曾被密特朗贊譽為法蘭西建築藝術珍品,那就是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開放於1996年12月20日。
老館坐落在巴黎黎塞留大街。 圖書館繼承法國王室收藏,經280多年的成長,藏書豐富,達1200多萬冊,期刊35萬冊,只供閱讀或復制。
自建的數字圖書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費數字圖書館之壹,收藏了圖書館從中世紀到20世紀初的珍貴藏品,包括86000多種書刊資料和30萬幅靜態影像,數字圖書館免費向全世界讀者提供法國文化精品,博得很高的聲譽。 在網上還能查詢館藏書目和國家聯合書目,查到書目信息後,可通過網上預訂系統訂閱書刊和閱覽座位,讀者就不愁借不到書或者沒有座位了。
不管是否近水樓臺都能先得月。圖書館在為視障讀者服務上獨具匠心,在建築方面提供了坡道、升降設施,在閱覽室中備有專門的有聲讀物或盲文書;有的閱覽室中設有專間,並配有閱讀機、視障專座、放大機等,通過閱讀機,視障讀者可使用盲文或語。
五、古代也有圖書館嗎圖書館藏書豐富、種類繁多,是我們閱讀典籍、學習知識的好地方。
我們國家設立圖書館的歷史相當悠久,不過古代可沒有圖書館這個名稱,而是采用其他名稱。早在周代以前,人們就註意收藏書籍了。
周代已經設有“盟府”這壹機構,專門保存盟約、圖籍、檔案,應該算是圖書館的雛形。 不過這些書籍主要是與王室有關的資料。
西漢的皇室也很重視收藏圖書,開國之相蕭何曾在宮內修建了石渠閣、天錄閣等機構專門用來藏書,所以後代常以“石渠”、“天錄”代指皇家圖書館。漢武帝也很重視保存典籍,他在皇宮內修建了專門收藏圖書的館舍“秘府”,並以官方命令在全國廣泛地征集圖書,將征集到的圖書都儲藏在“秘府”中。
漢代還設有蘭臺、石室、麒麟閣等收藏圖書的地方。當時的人們就充分考慮到保管圖書的重要,專門用石塊砌成藏書之所,因此取名為“石室”,這樣可以防火防潮,能夠更好地保存圖書。
因為漢代收藏圖書的書櫃用銅色包邊,所以也常把圖書館稱為 “金匱”。漢代圖書館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為後代皇家圖書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歷朝歷代都很重視圖書收藏,宋代設有崇文院作為“圖書館”,還有天章閣、龍圖閣等地方收藏皇帝的著述,而明朝設立於南京的文淵閣,也是當時的皇家圖書館。清代圖書館有了更大的發展。
乾隆時編寫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就收藏在幾個重要的圖書館內,如文淵閣、文津閣、文瀾閣等。 除了皇家圖書館外,明清兩代的私家圖書館也很發達。
壹些有名望的人常出資收羅古書,自行收藏於家庭圖書館。這些私人圖書館藏書數量、質量不可小覷,最有名的如明朝範欽的天壹閣,享譽古今、天下知名。
圖書館的歷史雖然悠久,可這些圖書館卻並非服務於公眾。皇家圖書館不是普通人可以隨便進入的,而民間的收藏家愛書如命,他們的圖書壹般也不輕易示人。
最早使用圖書館之名的是修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的江南圖書館。這是壹所具有公眾性質的圖書館,開啟了我國圖書館的新篇章。
六、“圖書館文化”這個詞語是什麽意思1 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與創新概述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與創新在高校圖書館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壹般認為,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涉及文化、圖書館文化、高校圖書館文化以及高校圖書館文化的建設與創新等問題.因此,對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與創新的研究,首先要註意壹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壹,什麽是文化?第二,什麽是圖書館文化?第三,什麽是圖書館文化建設?第四,什麽是文化創新?在文化發展進程中,它與文化繼承之間的關系又是什麽?1.1 什麽是文化1.1.1 文化的起源毫無疑問,文化由人創造,只有相對於人而言,文化才有意義.人壹開始就是文化的動物或社會的動物.人的歷史亦是文化的歷史,人的起源亦是人類文化的起源.人由猿進化而來,馬克思主義認為是勞動促進了人的進化:“首先是勞動,然後是語言和勞動壹起,成了兩個最主要的推動力,在它們的影響下,猿的腦髓就逐漸地變成人的腦髓……腦髓和為它服務的器官、逾來逾清楚的意識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對勞動和語言起作用,為二者的進壹步發展提供逾來逾新的推動力.這種進壹步的發展,並不是在人最終同猿分離時就停止了,而是整個來說仍然大步地前進,雖然在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時代就程度和方向來說是不同的,有時甚至由於局部的和暫時的退步而中斷;由於隨著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現而產生了新的因素——社會,這種發展壹方面獲得了有力的推動力,另壹方面又獲得了更確定的方向.”“由於手、發音器官和腦髓不僅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在社會 *** 同作用,人才有能力進行逾來逾復雜的活動,提出和得到逾來逾高的目的.勞動本身壹代壹代地變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獵和畜牧外,又有了農業,農業以後又有了紡紗、織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業和手工業壹起,最後出現了藝術和科學;從部落發展成了民族和國家.法律和政治發展起來了,而且和它們壹起,人的存在在人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發展起來了.”在猿進化為人的過程中,是為滿足人本身生存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的勞動使猿進化為人,從這個意義上說是勞動創造了人,並壹直改變著人,使人向著更高級的程度進化.因勞動的需要,人與人結成壹定的關系,源於生產活動需要的生產關系構成了人的社會,生產方式成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本質力量.總而言之,“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
七、廣州圖書館有著怎樣的歷史廣州圖書館是由廣州市 *** 設立、為所有公眾服務的公益性公***文化與社會教育機構,以紙質文獻、音像制品、數字資源等各類知識信息記錄的收集、整理和存儲為基礎,提供資源借閱與傳遞、信息咨詢、展覽講座、藝術鑒賞、文化展示和數字化網絡服務及公眾學習、研究、交流空間,開展社會閱讀推廣活動。
廣州圖書館舊館於1982年1月2日開館,坐落在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42號,廣州圖書館舊館2013年4月1日閉館,改造成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 廣州圖書館新館坐落於珠江邊上、廣州城市新中軸線和珠江景觀軸線交匯處的花城廣場,每周開放72小時,節假日照常開放。
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廣州圖書館總館藏658萬冊(件),閱覽座位4000個,供讀者使用的計算機數量500臺,有線網絡節點4000個,無線網絡覆蓋範圍100%。實現藏、借、閱、咨壹體化;全面應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 RFID )、文獻自動分揀系統、自助服務設備,實現高效精確的典藏管理與便捷服務;設置綜合服務區、大眾服務區、對象服務區、主題服務區、交流服務區、藏書區等功能區域,具有鮮明時代風格和濃郁嶺南人文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