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恒因避所尊聖祖趙玄朗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尊為“佑聖帝君”,沿襲至今。
據《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記,玄武是太上老君八十二化身,於遠古黃帝時,降為凈樂國太子。
後經其師紫元君超度,到武當山修煉42年,功成道滿,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為“玄天上帝”等,鎮守北方,因此,武當山被道教尊為玄天真武上帝的修煉聖地。
武當山在春秋至漢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動場所,許多達官貴人到此修煉。
諸如:周大夫尹喜,漢武帝的將軍戴孟,著名方士、煉丹家馬明生、陰長生曾隱此山修煉。
東漢末期道教誕生後,武當山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中心。
清代統治者偏重佛教,不重視道教,因此,武當道教日趨衰落。
但在民間,各地信士到武當山的進香活動仍舊十分興盛。
民國時, *** 地方 *** 曾準備開發武當山,但由於國家動亂,資金不足,武當山更加衰敗。
到解放前,到處是破廟殘基,狼藉壹片。
教團組織日衰,宗教活動幾乎停止。
擴展資料:
武當山在春秋至漢代末期,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動場所,許多達官貴人到此修煉。
諸如:周大夫尹喜,漢武帝的將軍戴孟,著名方士、煉丹家馬明生、陰長生曾隱此山修煉。
東漢末期道教誕生後,武當山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中心。
漢末至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蕩,數以百計的士大夫或辭官不仕、或棄家出走,雲集武當辟谷修道。
同時,出現了有關真武的經書。
晉朝的謝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劉虬等均棄官入山修煉。
《誓願文》記,被佛教尊為“天臺宗三祖”之壹慧思,六朝時入武當山訪道。
《神仙鑒》記,蜀漢軍師諸葛亮曾到武當山學道。
隋唐時期,武當道場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進了武當道教的發展。
李唐自稱為老子的後裔,認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為三教之首。
而使武當道教受到皇室重視的還是姚簡。
唐貞觀年間,天下大旱,飛蝗遍地,皇帝下詔於天下名山大川,俱未感應。
武當節度使姚簡奉旨在武當山禱雨而應,敕建五龍祠,這是皇帝在武當山敕建的第壹座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