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荊州是現在的荊州,荊州古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壹;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荊是古代楚國的別稱,因楚曾建國於荊山,故古時荊、楚通用。沙,始稱津或江津,歷為江陵縣的重要商埠和碼頭。
荊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壹,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壹,是著名的三國古戰場,歷史上“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等膾炙人口的三國故事都發生在這裏。荊州古城地處連東西貫南北的交通要塞,歷來均為兵家必爭之地,荊州城屢毀屢建,現在的荊州古城最後壹次修建是在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依原址而建,保存至今,是“中國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
荊州歷史
荊州是壹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
從“天下第壹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歷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
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