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是變奏曲

什麽是變奏曲

“變奏”是將壹個音樂材料在保留某些特征的情況下進行變化,壹方面仍可使人聽出原型,同時又有新鮮感。

比較簡單的變奏是基本保持主題的旋律輪廓、節奏型甚至和聲,只是添加壹些小小的裝飾。

稍復雜些的,則會將旋律、節奏、調式調性、織體、和聲都做較大幅度的改變,甚至只是選取原材料的某個因素加以發展,以至於幾乎聽不出它們和原型的聯系了。音樂作品中的“展開”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變奏。

變奏曲式的概念是:由主題和它的壹系列變體構成的曲式。圖式為:

A+A1+A2+A3+A4+A5+A6+A7……

A是主題原型,A1 、A2是主題的第壹變奏和第二變奏,依此類推。

假如用生活中的例子來比喻,變奏曲--也稱作主題與變奏,有點像是同壹個服裝模特換幾種不同的裝束多次登場。可能她第壹次穿壹件中式旗袍,第二次是西式晚禮服,第三次又換成都市牛仔裝,第四次是職業裝,第五次是運動裝……不管服裝怎樣變,甚至變到妳幾乎認不出這個模特了,但實際上人還是這壹個,她的修長的身體、她的面龐,還都是原來的。

音樂中的變奏有點接近這種情況。主題本身通常比較單純,但後面壹個又壹個的變奏會展示出各種各樣的性格側面,有的行雲流水,有的果敢有力,有的詼諧快活,有的氣勢磅礴。有經驗的欣賞者會壹邊聽出它們的新的個性,壹邊又能捕捉到這些變奏與主題的聯系。而對作曲家來說,變奏曲是壹種能夠展示其想象力的體裁,他要在壹個有限的主題之上,作出豐富的變化和發展,使這個主題的潛藏素質壹壹得到發揚,展現出新鮮的意趣。這可以說是"在有限情境中追求無限的自由"。

壹首變奏曲中,變奏的數量沒有限制,可以從兩三個壹直到幾十個。此外,它可以在前後分別加上引子和結尾。如果變奏數目比較多,它們還會形成組,常見的情況是形成三組,在音樂特性上具有"再現三部性",即壹,比較平穩的陳述類型,這壹組對主題的變化不是太大;二,豐富活躍的發展類型,它們在個性和寫法上都有較大的變化,離主題原型最遠;三,帶有再現性質,是對主題基本個性的回歸。

例如,莫紮特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K331》第壹樂章,是壹首精彩的變奏曲,由主題和六個變奏組成。主題本身是二部曲式,兩個部分各自有重復。它的旋律寧靜優美,雖然很樸素,但極有韻味。

這首作品屬於"嚴格變奏",即每段變奏基本上沒改變原來主題的樂句結構,它們只是在原有的框架上進行裝飾而已。另有壹種"自由變奏",它對主題的改變幅度相當大,每壹個變奏只是從主題中選取很少的因素進行自由的、大幅度的擴展,如果不作仔細分析,幾乎聽不出來各個變奏和主題的關系。

此外還有壹種非常古老的變奏方式,它的主題是壹個固定不變的低音旋律,在全曲多次重復,在其之上,其他聲部進行變化。這種盛行於16、17世紀的變奏曲有個專門的名稱"帕薩卡裏亞"(passacaglia),它是三拍子的,速度徐緩沈穩,采用小調式。德國作曲家巴赫的《c小調帕薩卡裏亞(BWV582)》是壹個傑出的例子。

巴赫主題低音旋律之上作了20次變奏,聽者絕不會覺得膩煩,而是會感到美不勝收,會不禁感慨:在這樣壹條樸實無華的低音旋律上,竟然會發展出這麽美麗而豐富多變的音響。

變奏曲式對於作曲家來說具有特別的意義,這就是在有限的材料上進行無限的變化,對於作曲家的想象力和技巧都是考驗。對於聽者來說,辨認每壹個變奏與主題之間的關系及不同之處,那種既熟悉又新鮮的感覺也是令人為之著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