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典學說有哪些
道家與黃老,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關系。(老子)壹書的問世,標誌著道家學派的形成。據(漢書·藝文誌)記載:(老子)之前即有湯相(伊尹)和紂臣(辛甲)為道家書,還有齊國的(太公)237篇、 (謀)81篇、 (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國的(竄子)86篇。(老子);之後則有(文子)、( 子八)、(關尹子八)、(莊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鴉冠子)、(黃帝四經)(即今長沙馬王推出土之黃老帛書)、(黃帝銘)、 (黃帝君臣)、(雜黃帝)等書。(漢書·藝文誌)載道書37家,993篇,可見先秦時期道家學派是很龐大的。(漢書·藝文誌)雲: 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清虛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術也。 可見道家之源出自史官,為“君入南面之術”,即君主治國的學說。同時史載自黃帝時設立史官,因此,道家學說的起源,當遠溯黃帝。 在戰國後期,齊國首先成為中國文化的學術中心,學者們聚於齊國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祿,不任職而論國事。”(見(鹽鐵論·論儒》)因而以道家為宗的第壹次學術大綜合。就發生在這裏。當時齊威王“高祖黃帝”,學者們遂將黃老聯稱,***尊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產生了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成為道家的代名詞。(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雲: 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因發明序其旨意。 (史記·太史公自序)述司馬談(論六家要旨)雲: 道家使人精神專壹,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動多。 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如。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司馬談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綜合諸家學術變為黃老之學的主要特征。除了君人南面之學,黃老學說還有“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漢書·藝文誌)神仙十家之中,黃帝著述即占去四家,***61卷之多。陰陽家21家中有(黃帝泰素)20篇,又陰陽家16家中有(黃帝)16篇,此外還有風後、力牧、鬼容區等人,他們都是黃帝的臣子。老子的學說,與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本有***通之處。(老子)說:“深根固蒂,是謂長生久視之道,”又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是老子學說亦包括神仙家和陰陽家的思想在內。 西漢初年,由於暴秦之後,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當時的統治者順應歷史要求,以黃老清靜之術治理天下,采取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寬松政策。於是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黃老之學,蔚然大興,盛極壹時。當時以研究黃老之學而著名的人物有陳平、田叔、黃生、鄧章、鄭當時、司馬談等人。此時的方士們也喜歡研究黃老,如司馬季主、嚴君平等,都是以方士身份而研究黃老之學的人。(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說:“(嚴)君平蔔筮於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依老子、莊周之旨著書十萬余言。”他們不但研究黃老,還以老莊之書教人,這是方士們和黃老之學相結合的開始。不過此時的道家及黃老之學,基本上仍是壹種社會政治和學術思潮,從這時的《黃老帛書)、(淮南子)、(老子指歸)、(論衡)之中可以證明。西漢政權鞏固之後,黃老之學作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不再為統治者所用,漢武帝改為“獨尊儒術”,但是黃老之學此時仍然具有較大影響力。此時的漢武帝既崇尚儒術,又崇尚神仙。這時的治黃老學者轉向從事道家學術和神仙方術的研究,以維護其發展。這時儒家有神化孔子的趨向,讖諱學說也隨之興起。黃老學者與方仙道的方士結合,開始神話黃帝,宣揚神仙之學。從此之後,講神仙之名皆托於黃帝,而老子仍屬道家。 下面還有好長,妳自己去看壹下吧! /f?kz=2407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