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馬頭琴是我國哪壹民族的拉弦樂器

馬頭琴是我國哪壹民族的拉弦樂器

馬頭琴是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拉弦樂器,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歷史悠久,從唐宋時期拉弦樂器奚琴發展演變而來。成吉思汗時(1155—1227)已流傳民間。據《馬可波羅遊記》載,12世紀韃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壹種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時期用於宮廷樂隊。由於流傳地區的不同,它的名稱、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內蒙古西部地區稱作“莫林胡兀爾”,而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哲黑木、昭烏達盟則叫做“潮爾”。 還有“胡兀爾”、“胡琴”、“馬尾胡琴”、 “弓弦胡琴”等叫法。隊內蒙古外,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馬頭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不但在中國和世界樂器在家族中占有壹席之地,而且也是民間藝人,牧民家中所喜歡的樂器,馬頭琴所演奏的樂曲,具有深沈粗獷,激昂的特點,體現了蒙古民族的生產、生活和草原風格。 馬頭琴的優秀曲目很多,傳統的琴曲風格多樣,富於草原特色,曲調委婉,多是描繪自然風光或對馬的歌唱。如《朱色烈》、《涼爽的杭蓋》、《四季》、《蒙古小調》、《鄂爾多斯的春天》、《清涼的泉水》、《走馬》和《馬的步伐》等。《朱色烈》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朱色烈” 是山峰的名字,樂曲用它來比喻男女愛情的堅貞。《涼爽的杭蓋》是描寫水草豐美的山林和牧場的夏日風光。《四季》是根據同名民歌改編的,曲調悠揚流暢,描繪了錫林郭勒大草原壹年四季自然景色的變化和牧民對家鄉的熱愛。贊頌新時代、新生活的優秀創編樂曲,有達日瑪的《草原新歌》、《新春》,齊·寶力高的《草原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萬馬奔騰》、《敘事曲》、《在鄂爾多斯草原》、《蒙古胡琴贊》和辛滬光的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等。《草原新歌》取材於錫盟、呼盟民歌,是壹曲草原和牧民的贊歌。《草原連著北京》表現了蒙古族人民身在草原、心向北京的熾熱豪情。《萬馬奔騰》描繪了內蒙古千裏草原的壯闊建設圖景。有人曾經說過:對於草原的描述,壹首馬頭琴曲的旋律,遠比畫家的色彩和詩人的語言更加傳神。這話十分貼切,當壹首悠揚的馬頭琴曲在人們耳邊奏響時,妳隨著那旋律閉目冥思吧…馬頭琴的***鳴箱是正梯形的,琴桿上端雕刻著馬頭。這是馬頭琴的基本造型也是馬頭琴名稱的來歷。馬頭琴的琴弦很特別,它是用幾十根長馬尾合成的,兩端用絲弦結住,系在琴上。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特別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早期的馬頭琴,是由馬頭琴樂手自制自用的,由於音量比較小,因此只適合於在蒙古包和室內演奏。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樂器制作者們對傳統馬頭琴進行了改造,這種經過改造的馬頭琴,音域得到擴大,用尼龍弦代替馬尾弦,使音量增大,並將定弦提高了四度。既保持了傳統馬頭琴原油的柔和、深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點。改良後的馬頭琴已經完全適用於舞臺上和室外演奏;它不僅能夠拉奏,而且還可以撥弦彈奏,成為蒙古族最主要的獨奏樂器之壹。 傳統多用四度定弦,可奏雙音。音色圓潤、深沈。常用於獨奏和民歌、說唱的伴奏。 具體查看 /view/18020.htm,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