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學術專著多達數百萬言,其中包括《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及其它壹些著作:
《文體與翻譯》(第1版)(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
《現代翻譯理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漢英對比研究與翻譯》(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當代翻譯理論》(臺北:書林出版社,1993)
《翻譯美學導論》(臺北:書林出版,1995)
《文體與翻譯》(臺北:書林出版社,1997)
《英語翻譯訓練手冊》(臺北:書林出版,1997)
《文體與翻譯》(增訂版)(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
《文化翻譯論綱》(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當代翻譯理論》(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翻譯與語言哲學》(北京: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翻譯教學:理論與實務》(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翻譯基礎》劉宓慶、胡衛平、趙衛:(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翻譯美學理論》劉宓慶,章艷:(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壹:《文體與翻譯》(2007.03)
該書***七個單元,選取了新聞報刊、論述、公文、描述及敘述、科技和應用等文體進行了英漢翻譯的探討。其中,作者指出了各個文體所包含的範疇、文體特點以及漢譯要點。除了第七個單元主要是論述理論之外,其他所有六個單元都有專門的翻譯方法論的探討。該書擺脫了“以實踐代替壹切”、“為實踐而實踐”的偏向,開創了重理論帶實踐的探索之路,並初步形成了英漢翻譯應用研究的大體的教學框架,是壹部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翻譯著作,對提高我國高校翻譯教學水平起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對普及翻譯知識和技能,提高翻譯工作者的翻譯水平和譯作質量也起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二:《英漢翻譯技能指引》(2006.07)
該書分八部分:第壹部分“立誌做個翻譯大師”分析了我國翻譯大師的特點,第二部分“怎樣自學翻譯”提出了翻譯可以自學以及自學的途徑,第三部分“用欣暢的漢語翻譯外文——兼論翻譯審美”提出了做到用“欣暢”的漢語翻譯的三個原則,第四部分“譯文操控的理論與實踐”指出翻譯培訓(或自學)的中後期必須學會如何操控譯文,第五部分“啟發性點評練習”指出了目前我國翻譯質量存在問題的原因,並對壹些實例做出了點評,第六部分“英漢翻譯順譯練習”進壹步闡發了作者翻譯研究方法論的思想,指出順譯就是“順著原文的語序翻譯”,第七部分“英漢翻譯分項單句練習”和第八部分“文體篇章練習”為大量的有針對性的翻譯練習。該書實用性極強,是壹本學翻譯的必讀書。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三:《新編當代翻譯理論》(2005.11)
該書是壹本適於通用的翻譯理論引論,更多著眼於翻譯的***性,同時也提綱挈領地觸及中國翻譯理論的特性。該書由其前身《當代翻譯理論》改寫兒成,著重加強了在作者看來屬於當代翻譯中最重要的幾個問題:壹、文化戰略考量:當代中國最基本的翻譯思想;二、翻譯學意義理論的核心:把握“交流中的意義”;三、翻譯理解理論要旨;四、作為重要的中國譯論特色之壹的翻譯美學;五、中國翻譯理論對策論核心思想:“功能帶償”;六、譯文操控的取向理論;七、翻譯學宏觀架構和整體性整合研究的重要意義。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四:《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2006.04)
該書以漢語為本位的,遵循“本位觀照、外位參照”的原則,采取“相對可比”的態度,研究非常系統、描寫非常細致。第壹章探討漢英對比研究方法論與翻譯問題,第二章為漢英語法特征比較,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別探討了漢英主語、謂語和賓語之間的差異以及進行雙語轉換的問題。第六章是漢英短語比較。第七章對漢英句子基本特征、現代漢語基本句型進行了分析,並參照漢語句型探討了漢英句型的對應問題。第八章是漢英語段比較,探討漢譯英中的句子組織問題。第九章語序問題;第十章被動語態。第十壹章漢英時、體差異,解決翻譯的時體轉換問題。第十二章探討漢英“虛擬”表示法差異。第十三章為漢英表現法比較。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為漢英詞的比較與翻譯,從詞語結構與語義的關系來分析。第十六章為漢英思維方式比較,重點考察了支配表現法的深層因素:思維方式、思維特征和思維風格。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五:《翻譯美學導論》(修訂本)(2005.08)
該書大力闡述了中華文化(側重論述中譯英)和中國美學思想。作者認為,美學對翻譯理論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美學對中國翻譯理論具有特殊的意義。而翻譯與美學的聯姻是中國翻譯理論的重要特色之壹。在中國人的語言觀中,語言功能與審美判斷是密不可分的,在這壹點上有別於西方。該書的宗旨在於讓學者知道:漢語是壹種很感性的語言:感性強調經驗、強調經驗提升,學壹些不著邊際的理論是沒有用的。是壹本好的翻譯美學教材或參考書。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六:《翻譯與語言哲學》(修訂本)(2007.03)
該書是我國第壹部系統地、科學地根據西方語言哲學意義觀對翻譯意義理論等重要翻譯課題的研究專著。作者從譯學的本位出發借鑒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翻譯,對西方語言哲學進行了細致地考察的基礎上,探討了翻譯理論研究的方法論、翻譯理論的哲學視角、翻譯的價值論等問題,其中重點審視了翻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翻譯的意義理論、翻譯思維、語言價值觀和翻譯以及翻譯批評等問題,構建了翻譯學的意義理論框架,提出了“本位觀照,外位參照”的翻譯研究指導準則、新的翻譯觀、翻譯批評的基本原則以及翻譯研究科學化的具體任務。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七:《文化翻譯論綱》(修訂本)(2007.03)
文化翻譯是劉宓慶翻譯思想中壹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屬於其翻譯學構架中價值論的研究範疇。作者對文化翻譯系統和科學的探討還表現在:宏觀上,探討了文化翻譯理論的四大課題:語義的文化詮釋、文本的文化解讀、文化翻譯表現論、翻譯與文化心理探索等;微觀上,對文化意義進行了層次性的分級,結合語言對語言文化異質性進行了探源,探討了文化意義的獲得形式。該書***分八章,包括翻譯學視角中的文化、語言中的文化信息、文化翻譯觀念探新、文化與意義、語義的文化詮釋、文本的文化解讀、翻譯與文化心理探索、文化翻譯的表現論。該書的壹獨特之處作者對文化翻譯研究的探討有著深刻的哲學基礎。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八:《翻譯教學:理論與實務》(2007.03)
該書不論從宏觀上還是從微觀上都始終貫徹了辯證法的思想。第壹章“翻譯與翻譯教學”提出了翻譯教學的基本原則、翻譯教學思想、翻譯教學的任務;第二章“翻譯實務教學”從“作為基本功訓練組成部分的翻譯教學”和“作為專業技能訓練的翻譯教學”的兩個方面論述了這兩個方面翻譯教學的途徑和方法;第三章“翻譯理論教學:初級階段”提出了翻譯理論教學的基本原則和主要課題;第四章“翻譯理論教學:中級階段”提出了翻譯學學科架構,並對文化翻譯和翻譯與審美進行了探討;第五章“翻譯理論教學:高級階段”則從傳統譯論、釋義學、符號學、傳播學的角度對翻譯理論教學進行了闡述。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九:《口筆譯理論研究》(2006.01)
該書的口譯理論其建構和拓展主要借助於維根斯坦的語言觀(即“語言遊戲”論)和理論思想,以及語用學、傳播學、符號學和認知科學的新發展,著眼於強化口譯跨語言文化的社會傳播功能。該書按照“特征描寫—機制描寫—實施描寫—效果描寫”的程序模式展開對口譯理論的探討,集中於話語結構、話語意義、話語效果和話語機制四個核心問題,采取了壹種有合有分的敘述、闡發方式。該書為翻譯研究,特別是口譯研究開拓了新路,即翻譯研究的多維化、整體化格局,正如作者寫的:“20世紀的科技發展使人們看到了前所未有廣闊視野。研究的跨學科性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尤其是翻譯學這類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我們必須十分關註以整體觀來對它加以關照,不放過任何壹個學科視角對它的審視。開放性應是21世紀翻譯研究的重要特色。”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十:《中西翻譯思想比較研究》(2005.11)
該書***分14章,第1章為“從不要誤會嚴復談起——兼論翻譯思想研究”,第2章為“論中國翻譯傳統”,第3章為“論中國翻譯理論的特色”,第4、5、6章為“翻譯學呼喚新的傳統觀:翻譯學與墨家思想;反思·超越·重構:“還形式以生命”,第7章為“西方當代譯論的三個源頭”,第8章為“西方當代翻譯思想及流派述略”,第9章為“論西方當代譯論的局限性”,第10章為“維根斯坦的意義觀與翻譯研究”,第11章為“翻譯是壹種‘語言遊戲’”,第12章為“本傑明(本雅明)翻譯觀試析”,第13章為“論翻譯的原創性”,第14章為“翻譯是對原語的超越”。對中西翻譯思想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
劉宓慶翻譯論著全集之十壹:《劉宓慶翻譯散論》(王建國編,2006.07)
該書包括劉宓慶先生未發表過、最新的論文和各個時期壹些學者對劉宓慶先生的翻譯思想有較為相關論述的論文。書中作者回顧了他的四十年學術人生,其研究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始於對傳統的研究,即80年代以前,強調傳統譯論,對文本重視不夠。第二階段,80年代以後主要關註文本研究,但是以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取向;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研究維根斯坦,開始了以功能主義為取向的譯學研究。第三階段,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以功能主義為主兼顧結構主義的綜合取向。這個時期的思想發展突出表現在:意義觀的大改進,形式觀的大改進和對策論核心思想的推進。
劉宓慶先生在《翻譯論著全集》中探討了現當代譯學幾乎所有的理論問題,其中有些著作更是我國當代翻譯理論的扛鼎之作。劉宓慶前期的學說建立在傳統譯論及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基礎上;後期的理論觀以維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為導向,具有超前性,在國際上很受學術界的重視。可以說,他的翻譯理論提高了我國的譯論在世界上的地位,因為即便在翻譯研究極發達的西方也幾乎沒有人構建出如此完整、如此合乎邏輯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