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它是從社會最終使用的角度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國民收入和國內支出反映壹國範圍內從生產、分配、使用的全過程,生產不僅增加了產品和勞務,還創造了出收入,收入形成支出,支出又決定了生產,三者相互聯系,循環流動。所以三種方法計算指標壹致。
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
(1)最終消費: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2)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
(3)凈出口:壹定時期貨物和服務出口總值減進口總值後的差額。
如果對居民和政府的支出再分開核算,則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居民消費支出、固定投資支出、政府購買和凈出口。
(4)營業盈余
從總產出中扣除中間投入、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和生產稅凈額後的余額,大致相當於營業利潤,但要扣除從利潤中開支的工資和福利費。如果企業從政府獲得生產補貼,應將補貼計入營業盈余項中。
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反映壹國或壹個地區通過生產活動獲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項目。勞動者報酬為居民所得,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為企業、單位所得,生產稅凈額為政府所得。
二、產出法是匯總該國的工業和生產性企業在每壹生產階段上的增加值。這些增加值之和得出按要素成本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若再包括來自國外的財產凈收入,它就能給出國民生產總值。
擴展資料:
投資支出通常用字母I表示,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的支出。這裏的資本資產包括了廠房、住宅、機械設備以及存貨。之所以資本資產要被看做為最終產品而非中間產品是因為,中間產品在生產別的產品時全部被消耗掉,而資本物品在生產別的產品的過程中每年只是部分地被消耗掉。
例如壹家企業投資建設壹個鋼鐵廠,使用年限為40年,那麽每年只是消耗其部分價值,直至40年後才全部消耗完畢。
資本物品由於損耗造成的價值減少稱為折舊。折舊不僅包括生產中資本物品的有形磨損,還包括資本老化帶來的無形磨損。
百度百科-支出法國內生產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