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環境是人類環境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與人的生存發展有著緊密聯系的地質背景、地質作用及其發生空間的總和,又稱為地質環境系統。
需要強調的是,理解地質環境概念時,常常會因為對地質含義的理解出現壹些偏差,而誤認為地質背景、地質作用僅僅是針對巖土的性狀、結構及其運動而言的,充其量將地下水包括在內,而氣、生(物)等要素及其作用則被排除在研究視野之外。事實上,地質學從它問世之初就是有關地球的科學。在中國歷史上,“地質”壹詞最早見於公元200多年的《周易註·坤》中,屬哲學範疇。之後,作為壹門自然科學的地質學從外國傳入中國,其英文譯名源自兩個希臘詞匯ge(地球)和logia(論述),意指研究地球的學問。盡管在其發展中對巖石圈特別是對地殼的科學認識越來越詳細,但不能因此將地質學誤解為只與巖土打交道的學科,或走向另壹極端———認為可以全部涵蓋大氣科學、生物科學等有關地球外部圈層的研究。
與地質環境概念相聯系,但又常被混淆的另壹個術語是“環境地質”。其實,地質環境與環境地質有完全不同的含義,兩者不能互相通用。如前所述,地質環境是壹種空間概念,在實際應用時常加前後綴,如××地區地質環境調查,以說明研究對象的地理範圍、觀察對象的地質學色彩,調查意指對這個特定空間實體和現象的描述、刻畫。與之不同的是,環境地質壹詞常具有思辨的成分,用於學科的定名,如環境地質學,它將地質環境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環境問題發生的地質學本質,或指某些環境問題的地質學機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質作用,也包括人為地質作用的物理、化學本質,如××地區地面沈降的環境地質研究。簡言之,地質環境可以理解為研究的對象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環境地質則是對這個對象的分析研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