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名言
1、背法而冶,此任重道遠而無馬牛,濟大川而無舡輯也。 商鞅 《商君書》
2、怯於邑鬥,而勇於寇戰。 商鞅《商君書》
3、治世不壹道,便國不法古。 商鞅 《商君書》
4、吾聞窮巷多怪,曲學多辯。愚者之笑,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喪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我聽說從偏僻小巷走出來的人愛少見多怪,學識淺陋的人多喜歡詭辯,愚昧的人所譏笑的事,正是聰明人所感到悲哀的事。狂妄的人高興的事,正是有才能的人所擔憂的。那些拘泥於世俗偏見的議論言詞,我不再因它們而疑惑了。) 商鞅 《商君書更法》
5、聖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 商鞅 《商君書》
6、疑行無成,疑事無功。 商鞅 《商君書》
7、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商鞅
8、聖人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 商鞅 《商君書》
9、所謂壹刑者,刑無等級。 商鞅 《商君書》
10、聖王者不貴義而貴法,法必明,令必行,則已矣。 商鞅 《商君書》
11、聖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商鞅 《商君書》
張詠名言韓嬰名言王符名言楊萬裏名言 談企業改革如何成功運用商鞅變法導讀: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壹次非常成功的政治經濟變革運動,僅僅用了20年時間,便讓秦國從壹個窮弱的西陲小國成為壹個強盛帝國。商鞅變法作為組織變革成功的案例雖然過去2000多年,但其成功經驗對今天的企業變革仍然有著寶貴的借鑒作用。從商鞅變法看企業如何變革。
談企業改革如何成功運用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歷史上壹次著名的、成功的政治經濟變革運動,短短20年,使秦國從壹個窮弱的西陲小國成為壹個強盛帝國,為壹統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組織變革是極為不易的,因為要改變壹個組織延續千百年根深蒂固、骨子裏的東西,無論是壹個國家還是壹個企業,都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商鞅變法作為組織變革成功的案例雖已過去2000多年,但其成功經驗對今天的企業變革仍然有著寶貴的借鑒作用。
從商鞅變法看企業變革
組織高層的鼎力支持
秦孝公的信任與支持是商鞅取得變法成功的重要條件。出於改變秦國落後面貌,扭轉六國卑秦,醜莫大焉局面的強烈願望,富有見識和才略的秦孝公對商鞅變法始終堅決支持,他在20余年間讓商鞅壹人負責,放手去做, 不加以幹涉。為了使變法的成果能夠鞏固,甚至在臨死時還希望傳位於商鞅。可見,企業變革必須深得高層認同與支持,並對下屬給予充分的授權、信任和支持,調動其積極性。正如《孫子兵法》中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幫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企業變革必須團結廣大員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與員工建立青山與松柏般的關系,方可成就變革大業。
豐富系統的變革理論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自小對法家思想進行過認真揣摩與學習。青年來到當時各國變法最有成效的國度魏國,並投靠在相國公孫座門下,對李悝、吳起變法的內容和成效有充分的認識。這表明商鞅對各國變法理論和實踐情況較為熟知,形成了相對系統的變法理論。在變法過程中,商鞅還註重變法理論的建立和完善,現在傳世的《商君書》就是其變法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總結。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企業的變革同樣需要科學系統的、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理論指導,並在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評估、糾正偏差、總結完善,才能確保企業變革方向的正確性、連貫性,並獲得員工認可、支持。
以事實說話逐步推進
商鞅的變法是在壹步步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通過變法取得的巨大成效逐漸贏得秦國各階層的支持。《戰國策》曰:商君治秦,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秦孝公太子駟之傅贏虔雖和商鞅有私仇,但其為國家計,仍強力贊同新法的推行,因為商鞅用事實說明了變法的有效作用。我們在企業變革中也要考慮短期績效的增長,因為只有業績的增長才能確保變革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促使企業變革贏得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雷厲風行推動變革
在實施變革當中,不乏血的代價。商鞅為推行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雷厲風行、不畏權貴、不徇私情、不計個人安危,同反對變法的保守勢力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充分體現了壹個改革家的堅毅和果敢。《戰國策》曰: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每個企業都會有自身的慣性,並在長年發展中有著許多的積澱。企業要想變革,必然面臨諸多阻力,可謂移山填海易、移風易俗難。變革意味著破舊立新,它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其成員的利益和權力的重新分配,影響到已經形成的態度體系及習慣做法,必然會引起壹些成員的抵制。因此,管理者要有強烈的變革之心,能自始至終、矢誌不渝,以鐵腕手段雷厲風行強力推動,要有變革不成功死不罷休的決心。
以企業文化保障變革持續進行
商鞅變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實質上是和秦國的文化傳統相壹致的。在商鞅之前,秦國受儒家、道家等思想影響不深,文化傳統有利於商鞅變法政策能夠深入持久推行下去。而在山東各國,當變法深入到壹定程度時,就會與傳統觀念(主要是儒家、道家思想)發生沖突,致使變法實際效果受到局限,中途夭折的現象不斷發生。由此可見,順應秦國的文化傳統,是商鞅變法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後來商鞅雖死,但秦法永存的關鍵所在。因此,企業變革必須有相配套的本土化的、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符合的企業文化做支撐保障,營造濃厚氛圍,保障改革持續深入進行。
感恩的名言名言感恩的名言名言
1、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壹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2、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尼采
3、心存感激的人,整個世界都是光明的。
4、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5、壹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6、我們可以通過感恩的橋梁,走向光明的未來。
7、學會懷抱感激,才會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動力。
8、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9、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10、用真誠澆灌友誼;用感激澆灌親情。
11、不會寬容別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
12、壹父養十子,十子養壹父。
13、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它能使父母獲得情感。羅素
14、可憐天下父母心。
15、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盧梭
16、感恩是精神上的壹種寶藏。洛克
17、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18、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19、會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會珍惜的人,才能夠快樂。
20、不要總是數著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記住從別人那得到了多少。
21、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22、哀哀父母,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23、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景是出現在當我們懷念到母親的時候。莫泊桑
2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5、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寬。
26、忘記別人對不起妳的,記住妳對不起別人的。
27、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懷著感激的人生。
28、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30、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感恩珍惜的名人名言感恩與孝敬的名人名言感恩勵誌的名人名言精選 曾國藩名言經典名言1、學者不患立誌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2、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輕營。有必不可勸之人,不必多費唇舌。
3、日靜養,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4、甜酸苦竦宜嘗遍,是非好惡總由人。出死入生寧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不可趨時。
6、學者能高眾也,毋以勝人,行標俗也,毋以繩人,免矣。
7、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誌之真不真耳!
8、賤不謀貴,外不謀內,疏不謀親。
9、學者不可不通世務。
10、勸人不可指其過,須先美其長。人喜則語言易入,怒則語言難入,怒勝私故也。
11、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星。
12、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13、儉以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14、小屈以求大伸,聖賢不為。松柏生來便直,士君子窮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難事,姑韜光忍恥,以圖他日貴達之時,然後直躬行通。此不但出處為兩截人,即既仕之後,又為兩截人矣。
15、富貴家宜勸他寬,聰明人宜勸他厚。
16、人茍能自立誌,則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於人?
17、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寬厚則福亦厚矣。
18、人之所學,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19、優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20、賢而多財,則損其誌;愚而多財,則益其過。
21、女相妒於室,士相妒於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貪榮擅寵之心,何嫉妒之有?
22、血氣盛,則克治難。欲養心者,先治其氣。
23、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壹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
24、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能去此弊,可以進德,可以遠怨。
25、人之處於患難,只有壹個處置。盡人謀之後,卻須泰然處之。
26、稱人之善,我有壹善,又何妒焉?稱人壹惡,我有壹惡,又何毀焉?
27、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28、人之善惡形於言,發乎行,人始得而知之。但萌諸心,發於慮,鬼神已得而知之矣,君子所以貴慎獨也。
29、聖賢成大事者,皆從戰戰兢兢之心來。
30、自謙則人愈服,自誇則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氣,我貪必至啟人之爭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31、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壹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壹旦為惡有余。
32、積善在身,猶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33、稱人之善或過其實,不失為君子。揚人之惡或損其真,寧免為小人。
34、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馬牛為人穿著鼻孔,要行則行,要止則止,不知世上壹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為馬牛者幾何?哀哉!
3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36、古之學者,知即為行,事即是學,今之學者,離行言知,外事言學。
37、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
38、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9、人心能靜,雖萬變紛紜亦澄然無事。不靜則燕居閑暇,亦憧憧亦靡寧。靜在心,不在境。
40、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人事,自壞心術耳。
41、畢竟先知後行,至於純熟,乃能合壹。
42、人有壹事不妥,後來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試留心觀之,知他人則知自己矣。
43、德不怕難積,只怕易累。千日之積,不禁壹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44、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45、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46、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必疏而遠之。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必親而近之。
47、學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於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順理為樂。小人滿腹人欲,故以得欲為樂。欲無時可足,故樂不勝憂。理無時不存,故隨在皆樂。至樂順理。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49、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50、薦賢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51、以愛妻子之心事親,則無往而不孝。以保富貴之心事君,則無往而不忠。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2、凡有橫逆來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個人動氣,就成了壹對小人,壹般受禍。
53、從人可羞,剛愎自用可惡。不執不阿,是為中道。尋常不見得,能立於波流風靡之中,最為雅操。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55、事莫待來時忍,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56、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
57、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處天下事,只消得安詳二字,兵貴神速,也須從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遲緩之謂也,從容詳審,養奮發於定之中耳。
58、欲心壹萌,當思禮義以勝之。
59、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壹念私邪,立見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壹日為惡有余。
60、嘲戲人自事惡事,尤不可入壹二壯語,入壯語則戲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規人過失,不可入壹二戲語,入戲語則真者畢戲。每令人玩,失規人之旨矣。
61、才智英敏者,宜加渾厚學問。
62、常沈靜,則含蓄義理深,而應事有力。故厚重、靜定、寬緩,乃進德之基,亦養壽之要。
63、為人所狎與為人所恨,皆己過也。
64、常沈靜,則含蓄義理而應事有力。
65、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亦不可與之狎,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66、為學從切實際出發,自不落空。
67、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舍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68、作善豈非好事,然壹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69、好為誑語者,不止所言不信,人並其事事皆疑之。
70、舉世惟壹真字難得。
71、以德遺後者昌,以禍遺後者亡。謙柔卑退者,德之余,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72、見面前之千裏,不若見背後之壹寸。故達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覺也。
73、今人計較擺布人,費心心思,卻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壞了心術,自損了元氣。
74、知天地萬物於壹體,則能愛矣。
75、人之生,不幸不聞過,大不幸無恥。有恥則可教,聞過則可賢。
76、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藥,治身以不藥二字為藥。
77、有壹言而傷天地之和,行壹事而損終身之福,切須檢點。
78、處天下事,前面常長出壹分,此之謂豫;後面常余出壹分,此之謂裕。如此則事無不濟,而心有余樂。若盡煞分數做去,必有後悔。處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則可以廣聽。留在人不盡之情,則可以全好。
79、盛怒極喜時,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壹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80、壹念之善,吉神隨之。壹念之惡,厲鬼隨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81、聞善言則拜,告有過則喜,有聖賢之氣象。坐密室如通衢,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心不清則無以見道,誌不確則無以立功。
82、二十年來治壹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83、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見善不明耳。
84、怒時易激,義憤亦當裁抑;喜時易狂,即微言亦須謹慎。
85、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此是私而該底念頭,自家便是個小人。古人責人,每於有過中求無過。此是長厚心,盛德事。學者熟思,自有滋味。
86、百戰百勝,不如壹忍。
87、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88、讀書不獨變人氣質,且能養人精神,蓋理義收攝故也。
89、責人者必自恕。
90、壹毫善行皆可為,勿僥福望報;壹毫惡念不可萌,當知出乎爾者反乎爾。
91、居心不凈,動輒疑人。人自無心,我徒煩擾。
92、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毀其勸善而改過也。小人不然,善則忌之,過則揚之。
93、人之精神有限,過用則竭。
94、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95、壹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壹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壹介不敢自汙,斯可謂之廉。
96、好便宜不可與***財,狐疑者不可與***事。
97、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願後世之毀譽,是有待於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