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百善孝為先”,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註重孝道。論語中提到“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敬父母在我國眾多傳統美德中排在第壹位可見其重要性。古時更是有“黃香溫席、子路借米”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至今。現如今,人們也大多數用“二十四孝”來形容壹個人的孝順程度。
今天就要向大家介紹壹位現代的“二十四孝孩子”-劉秀祥。他為了高考五次下跪,帶著“瘋娘”住過豬圈,現在今,他是全國道德模範,是中國的“孝心大使”,是中國大學生的自強之星。就是這樣壹個曾在泥潭中掙紮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魚躍龍門的夢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988年3月,劉秀祥在貴州的壹個偏遠山區出生了,從出生開始,命運之神就壹直沒有眷顧他。在劉秀祥四歲之時,父親病逝了,姐姐走失。哥哥出走,壹系列的打擊讓劉秀祥的母親精神崩潰,因此患上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從此藥不離身。而家裏的重擔落在了小小的劉秀祥身上。
在劉秀祥20歲之前,他壹邊照顧母親,壹邊努力學習。在此期間,他住過山上的茅草屋,住過豬圈,也撿過垃圾。為了求學,即使生活艱苦,他亦不曾方式生活,面對重病的母親,他也不曾想過拋棄。
不被定義的人生,活出自己精彩
劉秀祥為了自己的大學夢,壹直都在努力的堅持著。為圓自己的大學夢,他先後兩次參加高考。第壹次,他因為身體原因導致考試狀態不佳,所得到的考試分數並不樂觀。第二次,他為了能夠復讀就學,五次向壹所私立校長下跪,只為能獲得壹個復讀的機會。終於,在2008年,劉秀祥以全縣第壹名的成績考入了山東臨沂大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當所有人都認為劉秀祥有了出頭之日,終於潛龍伏天之時,壹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他的母親,母親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都不足以讓支持她壹個人生活。帶上母親,路途遙遠,而且在山東又是壹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帶母親,獨留母親壹人,母親絕不可能獨自生活下去。就是在這樣壹個兩難的問題再壹次擺在了劉秀祥的面前。
2008年9月,劉秀祥帶著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來到了山東臨沂。劉秀祥在那樣兩難的問題中並沒有徘徊,他毅然的帶著母親去了那個對於他而言十分陌生的城市。但是對於從小便當家做主的劉秀祥而言,對於壹個城市的陌生感並不能使他怯步。
隨著劉秀祥這壹驚人舉動的反響是各大媒體的爭相報道,《貴州都市報》、《大眾日報》、《人民日報》等多家報社以及電視臺對劉秀祥的事件進行了報道。“千裏背母上學”的事件讓很多人為之動容,也有很多人提議資助劉秀祥的大學生活。然而,劉秀祥拒絕了。
他不認為自己到了無路可走的絕境,在學校,他積極參加學校部門競選,他壹邊努力學習壹邊照顧母親,他還力所能及的用自己的能力去資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劉秀祥沒有把自己當做壹個可憐的需要別人憐憫的乞討者,他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回鄉做教育,以親身經歷激勵更多學子
畢業後的劉秀祥也沒有忘本,他放棄了高薪的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他利用自己在大學期間積攢的人脈和資源為家鄉缺乏的教育資源進行募集。在閑余,他還會去各地進行勵誌演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激勵更多的人不放棄、不拋棄生活。
劉秀祥從沒有以自己曾經的經歷為恥,反而以過往的生活為動力,使自己變得更加的優秀。誰能想到,當初那個瘦弱的小子變成了現在可以獨當壹面的模樣。並且還曾先後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入選中國好人榜,獲得孝心大使的稱號,並且在2020年的四月獲得了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同頒布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劉秀祥也成為了眾多人的勵誌偶像。
面對困境時,劉秀祥並沒有就此消沈,從此渾渾噩噩,他反而選擇了逆流而上。當金錢利益擺在他面前時,他沒有接受誘惑,反而選擇了沈寂,回到家鄉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沒有壹個人的人生是出生時就定義好的,壹個人的人生是自己壹個壹個腳印走出來的。像劉秀祥,如果他壹開始就認為自己的人生只能如此,那麽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精彩的人生了吧。
在《孟子》中有壹段話壹直讓很多人都熟記於心,孟子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古人早有寓言那些成大事者往往都會遭遇身心的磨礪,然後成其大事。
劉秀祥的經歷不正符合這壹寓言嗎?自幼便撐起壹個家,照顧病母,努力學習,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劉秀祥也說過“人壹定要有夢想,有了夢想之後,壹定要為之奮鬥”現代也有壹句話說“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壹實現了呢?” 所以對於那些自怨自艾的人,劉秀祥的經歷足以使他們羞愧難當。
古有言“不經壹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不經歷起伏,怎麽使心境沈穩,不經歷苦難,怎麽能明白幸福的真諦,沒有夢想,怎麽能明白實現夢想後的喜悅。劉秀祥,只是壹個普普通通的教育者,但是他卻努力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或許這就是平凡中的偉大,而起始於平凡的偉大才更令人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