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傳,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只百姓應該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固,國家才能安寧。
尚書五子之歌介紹
尚書·五子之歌記載:大禹的孫子太康繼承王位後,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在外打獵長期不歸,國都被後羿侵占。太康的五個弟弟和母親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述大禹之訓誡。
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意思是說,老百姓可以親近,而不可輕視。人民為國家之本,本固了國家才能安寧。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其中對待人民的態度是壹個重要議題。特別是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所論形成了初步的思想體系,提出了壹系列命題,如安民利民民貴君輕平政愛民順從民意。
孔子、孟子、荀子都認為統治者只有贏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因此必須愛民、順民、安民、利民。西漢政治思想家賈誼總結出人民是國家興衰成敗根本的結論,深入闡述了人民的重要性,完善了民本思想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