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情,時任湖北省委書記的王任重,身兼湖北抗洪總指揮,絲毫不敢有所松懈,日夜奔波在抗洪搶險第壹線。幾個月下來,本就比較纖瘦的他,體重壹下子掉了十斤。
抗洪勝利結束後,王任重親自帶領壹個小組沿江尋找洪水來路。他發現,造成長江中下遊洪患的大水60%來自宜昌以上的川江,便對水利部前來武漢協助抗洪工作的李伯寧說:“看來長江洪水,上遊沒有控制工程是不行的。這次我們算僥幸,如果再淹了武漢市,死人不知要多少。長江非根治不可!”
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王任重認定三峽工程是壹項綜合效益好、利國利民、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工程,便自覺地成為三峽工程堅定的促進派,只要壹見到 *** ,他就會提出此事。
即使在文革遭關押,王任重仍牽掛著三峽工程。他寫信給 *** ,要求快上三峽,說到:“這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我個人有什麽關系呢?我已經離開湖北了,淹死幾百萬人,責任也負不到我身上,主要要對人民負責。”
1978年,三峽工程上馬的呼聲重新響起,卻又壹波三折。1981年,已調至中央工作的王任重主動請求,願意擔負三峽工程的領導工作,準備對工期不拖延,投資不突破等問題立“軍令狀”,遺憾的是未獲中央批準。
1986年4、5月間,王任重陪同國家領導人又壹次來到三峽進行考察,深深掛念三峽工程的移民問題。他認為,100萬人需要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題。於是,他特地來到巴東縣柿木園觀看開發性移民試點。看到巴東的成功實踐,他高興地對隨行的同誌說:“這個路子是對的,農村移民離開土地也不行,巴東經驗很好,要在全庫區推廣,這就可以實現就地後置,就近安置。”
在人生的最後壹刻,王任重仍心系三峽。1992年3月10日,躺在病榻上的王任重找來全國政協秘書長宋德敏研究三峽工程論證報告的有關事項,說到:“關於三峽工程問題,要讓常委和委員們充分討論,反復醞釀,讓贊成和反對的意見充分發表。”16日,王任重因過度勞累病情惡化,與世長辭。
1992年4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三峽工程的議案。王任重的骨灰,按照他的遺願,撒進了長江武漢關的江面,撒進了三峽水庫大壩將奠基的中堡島岸旁的江中……
編輯手記:
從三十而立到年逾古稀,王任重盼望三峽工程上馬的心情始終堅定而迫切,為它到處奔走,為它鞠躬盡瘁。王任重這種踏實謀事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
摘自《祖國》2012年第14期文《王任重:俯仰無愧於壹生王曉平回憶父親來自牢獄的震撼》作者:宋佳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