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情節概述
白蛇傳傳說發生在宋朝時的杭州、蘇州及鎮江等地。現在的《白蛇傳》故事包括借傘,盜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祭塔等情節。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壹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值得註意的是,以上情節恰恰就是1992年出品的臺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張本。
流傳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壹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中國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白蛇傳》的傳說,壹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Nagas)攪動乳海開始。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壹“天宮”,夜夜登上天宮與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希臘神話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後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裏,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修煉成精,與許宣(而非許仙)相戀,盜官銀、開藥鋪等情節,都與後來的《白蛇傳》類似。並且在其他的文學作品裏,也有類似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歷史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壹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在唐朝,就有蛇化為人形與人發生關系的傳奇,到了宋朝,開始出現了蛇精與人結婚的故事。
值得註意的是,現在故事中的小青在原來故事中不是由青蛇精變成的,而是青魚。這在《雙魚扇墜》、《白娘子永鎮雷峰塔》裏有明確的描寫。而許仙的名字最初是許宣,後來才變為許仙的。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分四卷,第壹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出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禦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壹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昆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昆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臺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壹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臺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臺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制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